- 
                题名郭沫若《女神》的现代空间意识及其书写
            
- 1
- 
                
            
- 
                
                            作者
                                王泽龙
                                张皓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163,F0002,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自由诗的文体建构研究”(23AZW019)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郭沫若《女神》的空间意识与书写研究”(GY2025B05)。
                        
                    
- 
                    文摘
                        郭沫若《女神》的现代空间意识及其书写从空间维度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和世界色彩,推动新诗完成从古典意境美学向现代空间美学的转型。世界视野的缺乏、空间体验的局限和符号系统的形式要求共同造成了旧体诗歌空间书写的封闭性特征。《女神》空间书写通过三重维度重构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坐标:借助世界地理知识,《女神》突破传统诗歌封闭的“天下”秩序,绘制开阔的诗歌空间,呈现出富有“世界大同之色彩”的现代性全球化景观;宏大自然空间的书写实现了主体精神的史诗性放大,宇宙巨物意象的静态书写、空间破坏与重建的动态表现生成了崇高美学特质,表征着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动能;郭沫若借助泛神论思想消解了“天—地—人”的垂直秩序,通过多重感官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女神》吟唱出富有科学色彩的自然颂歌,建构了万物互联、生机盎然的现代生命空间。
                        
                    
            
- 
                    关键词
                    
                            郭沫若
                            《女神》
                            空间意识
                            崇高美学
                            现代生命空间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