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泽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文章论析了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 ,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 ,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 ;以卞之琳、废... 文章论析了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 ,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 ,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 ;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 ,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 ,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诗歌 前期 后期 意象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小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9-181,共3页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诗歌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互文性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西方现代主义 相互作用 诗歌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缪斯”——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古典诗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振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0-145,158,共7页
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真正莅临。而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几经磨难,左冲右突,在70年的起伏游动中留下了一条断续的轨迹曲线——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 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真正莅临。而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几经磨难,左冲右突,在70年的起伏游动中留下了一条断续的轨迹曲线——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派、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派、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潮。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追逐的个性,信守的走向;但在对中外文学遗产的接受层面上它们又都达成了一点共识。即每个时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都不是偶然孤立的文学现象,更不是神秘莫测的“天外来客”,突破闭锁态势的开放的发生发展机制,决定了它们的质地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派诗歌 古典诗歌 现代诗派 象征诗派 台湾现代 李金发 戴望舒 九叶诗派 朦胧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派诗歌偏离的限度——由美国现代派激进诗人E.E.肯明斯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徐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5-68,83,共5页
针对美国现代派诗人肯明斯诗歌中的偏离现象,探讨现代派诗歌偏离的限度,提出了三条限度:交流限度、审美限度和思想限度。
关键词 现代派诗歌 偏离 交流限度 审美限度 思想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偏离现象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7-51,共5页
对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6种偏离现象:语音偏离、词汇偏离、搭配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以及书写偏离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与说明,对我们从偏离角度深入理解美国现代派诗歌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美国现代派诗歌 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时代潮流的浪尖上:九叶派诗歌的时代性及其对现代派诗歌民族化的突出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92,共3页
文学艺术的民族化,不仅要在形式上体现本民族的审美欣赏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情感、精神文化上体现本民族的心理,反映时代社会的主旋律,这是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要求,也是现代派诗歌民族化的最终目的。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正是秉... 文学艺术的民族化,不仅要在形式上体现本民族的审美欣赏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情感、精神文化上体现本民族的心理,反映时代社会的主旋律,这是对文学艺术的最终要求,也是现代派诗歌民族化的最终目的。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正是秉着这样的目的,他们继承了李金发、戴望舒开创的现代派诗歌的传统,把西方现代派诗歌这种外来诗歌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诗歌及现代新诗的美学原则结合起来,尤其是与40年代特定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中国现代派诗歌推向了成熟的高峰,最终完成了现代派诗歌的民族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人 现代派诗歌 民族化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现代诗歌重品城市生活——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
7
作者 谭小翠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欧荣等著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是英美现代派诗学的新探索。该著作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主线将英美现代派诗歌纳入一个诗学体系进行探讨,描绘了一幅现代派城市诗学波澜壮阔的图景。《“恶之花”》对耳熟... 欧荣等著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是英美现代派诗学的新探索。该著作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主线将英美现代派诗歌纳入一个诗学体系进行探讨,描绘了一幅现代派城市诗学波澜壮阔的图景。《“恶之花”》对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作进行重新诠释,丰富了我们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再认识,令人耳目一新,也为都市中的现代人重新品味城市生活提供了借鉴。作为英美现代派诗歌研究的又一力作,它将成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研究者的难得参考书目,也将成为英美文学爱好者的有效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之花” 日常生活审美化 英美现代派诗歌 新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蛰存包装出来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 被引量:3
8
作者 杨迎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4,共7页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创作了与和谐潇洒、飞动飘逸、自然天成的新月派诗完全不同的现代派诗歌。戴望舒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还得力于朋友施蛰存的推崇与帮助。施蛰存一方面将戴望舒的现代派诗集中刊出,并亲自发表...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创作了与和谐潇洒、飞动飘逸、自然天成的新月派诗完全不同的现代派诗歌。戴望舒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还得力于朋友施蛰存的推崇与帮助。施蛰存一方面将戴望舒的现代派诗集中刊出,并亲自发表关于现代派诗歌的宣言书;一方面鞭策戴望舒克服一切困难多写诗,并鼓励戴望舒说,只要他努力就可以成为第二个徐志摩。施蛰存的推崇与包装,成就了一位现代派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戴望舒 现代派诗歌 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现代派文学的发轫
9
作者 王晓凌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1期81-86,共6页
关键词 现代派文学 澳大利亚 现代派诗歌 四十年代 二十世纪 超现实主义 宿命论 菲茨杰拉德 小说 三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穆旦与西方现代派诗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国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78-81,共4页
穆旦是我国40年代诗坛的一位奇才。作为诗歌翻译家,他是中国诗歌翻译史上成就最大的一人;作为诗人,他是九叶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研究穆旦,研究穆旦的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对于繁荣当代诗歌创作是富有意义的。一穆旦30年代在西... 穆旦是我国40年代诗坛的一位奇才。作为诗歌翻译家,他是中国诗歌翻译史上成就最大的一人;作为诗人,他是九叶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研究穆旦,研究穆旦的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对于繁荣当代诗歌创作是富有意义的。一穆旦30年代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大量接触了西方现代派诗人包括爱尔兰的叶芝、英国的艾略特和奥登、德国的里尔克等人的作品。他和同学郑敏、杜运燮开始写现代诗,并被闻一多收在《现代诗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 艾略特 现代派诗歌 现代诗人 诗歌创作 里尔克 现实主义 奥登 爱尔兰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融合中铸造东方的现代诗魂——对当代中国新诗潮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关系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黎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5期80-88,共9页
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与诗学理论曾第一次被大批地介绍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中国诗人的探索与创新以巨大震憾与启迪,这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结果,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确立与一大批才... 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与诗学理论曾第一次被大批地介绍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中国诗人的探索与创新以巨大震憾与启迪,这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结果,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确立与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们的出现。然而,此后却因为各种因素致使中国诗歌与外界诗坛的联系一度中断了数十年。七十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诗人 现代诗歌 现代派诗歌 超现实主义 七十年 西方诗歌 诗学理论 中国诗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评价与借鉴
12
作者 傅修延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9-22,63,共5页
近几年来,国内谈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文章不少,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但也有人对它作了过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还从借鉴问题谈到现代主义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向。这种错误的观点扩散面很广,它超出了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直接影响到我国当代文学的... 近几年来,国内谈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文章不少,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但也有人对它作了过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还从借鉴问题谈到现代主义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向。这种错误的观点扩散面很广,它超出了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直接影响到我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就对现代派的评价与借鉴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文学传统 现代派诗歌 心理描写 陆文婷 改革文学 城南旧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李健吾的现代派诗论
13
作者 吴戈 《中国文学研究》 1995年第2期89-92,共4页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对现代派诗歌的评论也别具一格,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成绩主要集中在早年的《咀华集》、《咀华二集》上,因此本文的分析,也主要以这两集中有关现代派诗论的文章为主(引文未注...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对现代派诗歌的评论也别具一格,本文试对此进行分析。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成绩主要集中在早年的《咀华集》、《咀华二集》上,因此本文的分析,也主要以这两集中有关现代派诗论的文章为主(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见此二集)。 一、印象主义的以鉴赏为主的解诗学 现代派诗歌一出现,怎样阅读、欣赏和理解便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李金发的象征派诗歌被人称为“不好懂”,朱自清先生也说他的诗,“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真正从艺术上认识现代派诗歌的人,并不是很多,李健吾却在此方面作出了他独有贡献。他的解诗学为人们理解现代派诗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现代派诗歌 现代派诗人 文学批评 纯诗理论 李金发 象征主义 印象主义批评 解诗学 卞之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新诗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借鉴与误读
14
作者 李蓉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4,共7页
胡适的新诗设计受到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但这里面也包含了对实用主义哲学的误读。胡适提出的“具体的做法”是对现实的摹写,而杜威强调的回到现实世界却是带着主体经验的“返回”,包含着一种综合的经验。在胡适之后,废名提出的“当下... 胡适的新诗设计受到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但这里面也包含了对实用主义哲学的误读。胡适提出的“具体的做法”是对现实的摹写,而杜威强调的回到现实世界却是带着主体经验的“返回”,包含着一种综合的经验。在胡适之后,废名提出的“当下观物”无意间也应和了实用主义哲学,废名注重主体经验,不过他也因更强调审美感性、直觉而忽略了理性和现实经验的价值。相比较而言,艾略特等诗人提出的“寻找客观对应物”与实用主义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更为契合,它虽然没有影响到早期新诗,却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胡适 废名 实用主义哲学 美国现代派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翻译与文学现代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耿纪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3,共8页
和同时代的文学期刊相比,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倡导。通过梳理《现代》杂志的现代派诗歌翻译情形,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现代》的现代主义取向加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取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赞助人... 和同时代的文学期刊相比,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倡导。通过梳理《现代》杂志的现代派诗歌翻译情形,从文学翻译的角度对《现代》的现代主义取向加以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取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赞助人(现代书局和编者)以及译者的诗学观念有密切关系。翻译参与构建中国文学现代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现代》杂志这个个案可以看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绝不仅是单纯的不同语言间的符号转换行为,而更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阐释。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赞助人以及译者的政治倾向和诗学观念等,都会对翻译行为(如翻译对象的选择、翻译策略的使用等)产生影响。《现代》杂志不仅通过创作也通过现代派诗歌翻译这一特殊的文化行为深刻地参与、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文学现代 现代派诗歌翻译 赞助人 诗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诗派的发生动因与历史流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振亚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79-83,共5页
30年代出现、后被人们广泛沿用的称谓“现代派”①,其实是一个内涵欠确切、外延也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既不同于20世纪欧美流行的象征派、意象派、未来派等现代主义艺术潮流,也非指中国20年代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等开拓的象... 30年代出现、后被人们广泛沿用的称谓“现代派”①,其实是一个内涵欠确切、外延也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既不同于20世纪欧美流行的象征派、意象派、未来派等现代主义艺术潮流,也非指中国20年代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等开拓的象征主义诗歌;而是指30年代以施蛰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派 现代》杂志 现代主义诗人 施蛰存 戴望舒 李金发 卞之琳 现代派诗歌 现实主义 象征诗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诗人的读者意识与诗歌的交流危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林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与20世纪20年代相比,30年代诗人有着更为自觉的读者意识。但诗人与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隔膜,又使得整个30年代诗歌面临着交流的危机。左翼诗人重视诗歌的交流功能,但夸大诗歌的社会作用、忽略诗歌本身的存在方式,又妨碍了这种交流功能的... 与20世纪20年代相比,30年代诗人有着更为自觉的读者意识。但诗人与不同读者群体之间的隔膜,又使得整个30年代诗歌面临着交流的危机。左翼诗人重视诗歌的交流功能,但夸大诗歌的社会作用、忽略诗歌本身的存在方式,又妨碍了这种交流功能的实现;现代派诗人力图通过潜心于艺术的探索并忠实地表达一己的体验来赢得读者。但对读者和作者个体心智活动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传达的晦涩,也使他们的作品往往因为难于理解而处于“自言自语”的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诗歌 现代派诗歌 读者意识 交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下)重点练习题及提示
18
作者 李平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6年第10期16-21,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三十年代 提示 练习题 创作特点 长篇小说 作家作品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现代派诗歌 半封建半殖民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意象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译介
19
作者 耿纪永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6-102,共7页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派诗歌 中国现代派诗歌 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诗海里,这里也有一片帆——略论《诗帆》诗歌的成就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晓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5-49,共5页
1934年9月,在南京由孙望、汪铭竹等人发起成立了名为“土星笔会”的文学团体,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和外围诗歌的翻译。该会成员主要是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的学生,除孙望、汪铭竹外,还有程千帆、滕刚、常任侠、章铁昭、艾珂、绛燕(沈祖棻)等... 1934年9月,在南京由孙望、汪铭竹等人发起成立了名为“土星笔会”的文学团体,主要从事新诗创作和外围诗歌的翻译。该会成员主要是南京金陵大学文学院的学生,除孙望、汪铭竹外,还有程千帆、滕刚、常任侠、章铁昭、艾珂、绛燕(沈祖棻)等。该会出版有专门的诗歌刊物《诗帆》。《诗帆》于1934年9月创刊,直到1937年6月终刊,共出三卷,每卷6期。此外,还出版了一套有十五种之多的“土星笔会丛书”,如程千帆的诗集《三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千帆 现代派诗歌 新诗创作 魏尔伦 三十年代 现代主义 都市生活 象征派诗歌 任侠 文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