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
王泽龙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2
|
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 |
赵小琪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3
|
开放的“缪斯”——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古典诗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接受 |
罗振亚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4
|
现代派诗歌偏离的限度——由美国现代派激进诗人E.E.肯明斯引发的思考 |
徐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5
|
|
5
|
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偏离现象 |
徐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3
|
|
6
|
在时代潮流的浪尖上:九叶派诗歌的时代性及其对现代派诗歌民族化的突出贡献 |
李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7
|
再读现代诗歌重品城市生活——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 |
谭小翠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0 |
|
8
|
施蛰存包装出来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 |
杨迎平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9
|
澳大利亚现代派文学的发轫 |
王晓凌
|
《学术界》
CSSCI
|
1999 |
0 |
|
10
|
论穆旦与西方现代派诗 |
顾国柱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2 |
2
|
|
11
|
在融合中铸造东方的现代诗魂——对当代中国新诗潮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关系的一个考察 |
李黎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7 |
1
|
|
12
|
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评价与借鉴 |
傅修延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0 |
|
13
|
试谈李健吾的现代派诗论 |
吴戈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5 |
0 |
|
14
|
论早期新诗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借鉴与误读 |
李蓉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现代》、翻译与文学现代性 |
耿纪永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6
|
现代诗派的发生动因与历史流变 |
罗振亚
|
《求是学刊》
CSSCI
|
1999 |
2
|
|
17
|
20世纪30年代诗人的读者意识与诗歌的交流危机 |
张林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中国现代文学(下)重点练习题及提示 |
李平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1996 |
0 |
|
19
|
英美意象派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译介 |
耿纪永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20
|
在诗海里,这里也有一片帆——略论《诗帆》诗歌的成就 |
朱晓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