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评析 |
王洪岳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2
|
审丑与否定:中国当代现代派文学的感性学探微 |
王洪岳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3
|
战争文化语境下的域外现代派文学译介——以里尔克、艾略特、奥登为中心 |
李洪华
周海洋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4
|
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技术主义 |
王德领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5
|
探究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语境与文化精神——评李洪华著《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
杨剑龙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6
|
西方现代派文学传播的五四源流 |
叶立文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7
|
评现代派文学 |
吕世民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8
|
解读现代派文学之《变形记》 |
徐思煌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技术化语境与审美的现代转型——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的现代性阐释 |
王庆
|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0
|
现代派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李珺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1
|
澳大利亚现代派文学的发轫 |
王晓凌
|
《学术界》
CSSCI
|
1999 |
0 |
|
12
|
西方文学思潮冲击的印痕——略论浅草社创作对现代派文学的借鉴 |
邓时忠
|
《江汉论坛》
|
1988 |
0 |
|
13
|
由情节过渡到了“横切面”——现代派文学诗性特征的另一个视角 |
刘成富
|
《外语研究》
|
2003 |
0 |
|
14
|
信息"与"意义"的关系——试论法国现代派文学作品的诗性价值 |
刘成富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5
|
现代派文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不解之缘 |
李豫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
|
|
16
|
老舍与西方现代派文学 |
史承钧
伍斌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9
|
|
17
|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丑”──兼及与传统文学的联系 |
蒋承勇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3
|
|
18
|
《现代》杂志与现代派文学 |
马以鑫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9
|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 |
刘宁宁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台湾现代派文学 |
岭
|
《探索(浙江)》
|
198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