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谈现代派小说的汉译手法——理论的无知与理论的反思 |
张佩瑶
|
《外语与翻译》
|
2003 |
3
|
|
2
|
从叙事形式看现代派小说创新 |
霍小娟
|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1
|
|
3
|
上海现代派小说的都市文化意识 |
陈丽娟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06 |
0 |
|
4
|
现代派小说思潮与新时期文学的形式追求 |
李兮
|
《当代文坛》
|
1988 |
1
|
|
5
|
核心素养视域下现代派小说的教学路径与设题策略探讨——以《变形记》《百年孤独》为例 |
许凡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3 |
1
|
|
6
|
现代派小说“反异化”主题的批判性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虚构》的意义——解读马原小说的后现代取向 |
梅朝举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4 |
1
|
|
8
|
现代派文学不仅是个形式问题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9
|
概说现代派 |
张德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0
|
新写实小说与自然主义 |
宏达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11
|
落霞与孤鹜齐飞——海峡两岸“意识流小说”比较 |
唐欣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2
|
关于小说主题学的探讨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3
|
台湾现代诗派的西化与回归 |
黄岚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4
|
小说主题学绪说 |
吴方
|
《当代文坛》
|
1988 |
0 |
|
15
|
故事·情节·片断·拟故事──论西方小说形式的嬗变 |
昂智慧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6
|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过去和现在 |
黄政安
|
《高师函授》
|
1985 |
0 |
|
17
|
大众文化时代的批判意识 |
尹鸿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7
|
|
18
|
中国“新感觉派”命名史考察 |
唐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青春的叛逆与迷惘 |
吕正惠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20
|
韩少功谈《马桥词典》 |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