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南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的红外光谱测定及其源区指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邓小芹
丘志力
+1 位作者
马瑛
薄昊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33-3838,共6页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有效地厘定金刚石类型和杂质成分,揭示金刚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源区特征,约束金刚石的形成机制。对湖南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以ⅠaAB型为主(93%),含有少量ⅠaA型(5%)、ⅠaB型(<1%)...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有效地厘定金刚石类型和杂质成分,揭示金刚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源区特征,约束金刚石的形成机制。对湖南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以ⅠaAB型为主(93%),含有少量ⅠaA型(5%)、ⅠaB型(<1%)和Ⅱa型(1%);大部分表现为中-低氮含量(35.0~436μg·g^-1)和中-低氮聚集度(3%~57%,平均转化率为37%),少数具有高氮特征(517~2848μg·g^-1,甚至高达6829μg·g^-1)。这些金刚石在地幔中的存储温度集中在1100~1230℃,与前人根据金刚石内包裹体矿物得出的形成温度基本一致。此外,它们在地幔中的存储时间普遍较短(大部分<0.2 Ga)。这些特点暗示湖南现代河流砂矿的金刚石可能主要形成于上地幔,其来源与超基性岩或榴辉岩有关;少数高氮含量、低聚集氮特征的金刚石的存在则显示它们与榴辉岩关系更密切。与扬子克拉通贵州原生金刚石红外光谱数据的对比显示,贵州金刚石以高比例极低氮含量的Ⅱa型金刚石为主(占约75%),同时具有破碎度大、表面熔蚀强烈等特点,表明其来源较深,且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高温熔蚀作用。红外光谱数据显示,湖南砂矿和贵州原生矿来源的金刚石形成深度及其地球化学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在扬子克拉通地幔不同深度范围或者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进一步分析表明,湖南砂矿金刚石和贵州原生金刚石可能构成了扬子克拉通内一个完整的金刚石形成序列,它们分别与不同源区或不同的地球化学环境相对应。前者搬运距离较短,推测其源区可能主要来自近源补给区。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的红外光谱分析为进一步探索扬子克拉通金刚石的源区特征和形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指示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红外光谱
氮杂质
源区
现代河流砂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湖南沅水砂矿金刚石类型、形貌学特征及其对形成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
5
2
作者
薄昊楠
丘志力
+6 位作者
陆太进
陈华
黄远成
邓小芹
马瑛
杨瀚
钱佳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7,共13页
天然金刚石的形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金刚石形成时深部源区地球化学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砂矿金刚石则会因为二次搬运、沉积等环境改变而形成叠加的形貌特征,依据其蚀像形貌,可以探索金刚石在地壳表面存留的时间及其经历的搬运过程。对...
天然金刚石的形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金刚石形成时深部源区地球化学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砂矿金刚石则会因为二次搬运、沉积等环境改变而形成叠加的形貌特征,依据其蚀像形貌,可以探索金刚石在地壳表面存留的时间及其经历的搬运过程。对湖南现代河流小颗粒砂矿金刚石样品晶体形态、表面微形貌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表面蚀像形态丰富且清晰,金刚石在经历地表沉积搬运后表面特征仍保留较好,表明其地壳的存留及搬运时间较短。部分样品(111)面呈现复三角形形状,晶面出现较多三角形和少数六边形蚀像,反映其寄主岩石岩浆喷发时相对富H_2O流体。结合扬子克拉通已发现含金刚石微粒钾镁煌斑岩的事实,推测湖南砂矿金刚石原生矿寄主岩石更大可能是类似钾镁煌斑岩的岩石。结合湖南砂矿金刚石晶体形貌、包裹体等方面特征与西澳金刚石存在相似性、Rodinia超大陆裂解前与扬子克拉通之间存在的联系等,暗示至少部分湖南砂矿金刚石的来源和西澳金刚石的源区具有内在联系,其最早的形成时间应该不早于古元古代,更大可能和新元古代板块聚合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现代河流砂矿
形貌学特征
源区及来源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的红外光谱测定及其源区指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邓小芹
丘志力
马瑛
薄昊楠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33-38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3028,41473030)
高校青年教师培育项目(19lgph74)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7M610563)资助
文摘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有效地厘定金刚石类型和杂质成分,揭示金刚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源区特征,约束金刚石的形成机制。对湖南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以ⅠaAB型为主(93%),含有少量ⅠaA型(5%)、ⅠaB型(<1%)和Ⅱa型(1%);大部分表现为中-低氮含量(35.0~436μg·g^-1)和中-低氮聚集度(3%~57%,平均转化率为37%),少数具有高氮特征(517~2848μg·g^-1,甚至高达6829μg·g^-1)。这些金刚石在地幔中的存储温度集中在1100~1230℃,与前人根据金刚石内包裹体矿物得出的形成温度基本一致。此外,它们在地幔中的存储时间普遍较短(大部分<0.2 Ga)。这些特点暗示湖南现代河流砂矿的金刚石可能主要形成于上地幔,其来源与超基性岩或榴辉岩有关;少数高氮含量、低聚集氮特征的金刚石的存在则显示它们与榴辉岩关系更密切。与扬子克拉通贵州原生金刚石红外光谱数据的对比显示,贵州金刚石以高比例极低氮含量的Ⅱa型金刚石为主(占约75%),同时具有破碎度大、表面熔蚀强烈等特点,表明其来源较深,且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高温熔蚀作用。红外光谱数据显示,湖南砂矿和贵州原生矿来源的金刚石形成深度及其地球化学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是在扬子克拉通地幔不同深度范围或者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进一步分析表明,湖南砂矿金刚石和贵州原生金刚石可能构成了扬子克拉通内一个完整的金刚石形成序列,它们分别与不同源区或不同的地球化学环境相对应。前者搬运距离较短,推测其源区可能主要来自近源补给区。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的红外光谱分析为进一步探索扬子克拉通金刚石的源区特征和形成环境提供了新的指示和约束。
关键词
金刚石
红外光谱
氮杂质
源区
现代河流砂矿
Keywords
Diamonds
FTIR spectrometry
Nitrogen impurities
Source
Modern river placer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南沅水砂矿金刚石类型、形貌学特征及其对形成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
5
2
作者
薄昊楠
丘志力
陆太进
陈华
黄远成
邓小芹
马瑛
杨瀚
钱佳琪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贵州省地矿局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7,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473030
41272086
41703028)
文摘
天然金刚石的形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金刚石形成时深部源区地球化学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砂矿金刚石则会因为二次搬运、沉积等环境改变而形成叠加的形貌特征,依据其蚀像形貌,可以探索金刚石在地壳表面存留的时间及其经历的搬运过程。对湖南现代河流小颗粒砂矿金刚石样品晶体形态、表面微形貌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湖南砂矿金刚石表面蚀像形态丰富且清晰,金刚石在经历地表沉积搬运后表面特征仍保留较好,表明其地壳的存留及搬运时间较短。部分样品(111)面呈现复三角形形状,晶面出现较多三角形和少数六边形蚀像,反映其寄主岩石岩浆喷发时相对富H_2O流体。结合扬子克拉通已发现含金刚石微粒钾镁煌斑岩的事实,推测湖南砂矿金刚石原生矿寄主岩石更大可能是类似钾镁煌斑岩的岩石。结合湖南砂矿金刚石晶体形貌、包裹体等方面特征与西澳金刚石存在相似性、Rodinia超大陆裂解前与扬子克拉通之间存在的联系等,暗示至少部分湖南砂矿金刚石的来源和西澳金刚石的源区具有内在联系,其最早的形成时间应该不早于古元古代,更大可能和新元古代板块聚合过程有关。
关键词
金刚石
现代河流砂矿
形貌学特征
源区及来源
湖南
Keywords
diamond
modern river placer
morphology
provenance and origin
Hunan
分类号
P578.16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南现代河流砂矿金刚石的红外光谱测定及其源区指示
邓小芹
丘志力
马瑛
薄昊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湖南沅水砂矿金刚石类型、形貌学特征及其对形成过程的指示
薄昊楠
丘志力
陆太进
陈华
黄远成
邓小芹
马瑛
杨瀚
钱佳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