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诗学:诗美的衰减与变形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万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6,共3页
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 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够成熟,不够全面,然而都有新意,可以引发人们的回顾与前瞻,可以在推进学科建设上给大家留下思考的空间。张德明提出现代诗学要实现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的转变,强调了现代诗学的民族属性;而曹万生则从现代诗学发端于现代汉语的引入,提出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若干异质。向天渊和熊辉分别从"和合学"和"译介学"来打望现代诗学,他们的文章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下期的讨论,我们还会发表一些类似文章。要将讨论深入下去,就要保证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诚如苏格拉底所说,自由地追随一种论点,是建设性的学术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批判性思想总是威胁着普遍的流行观念的存在。维护学术自由不只是为了维护学者的权利,更是为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本期杨景龙的《新诗名家与中国古典诗学》,其实也是在呼应现代诗学学科建设讨论,虽然作者本身不见得是这样想的。杨景龙是古代文学专家,由他来梳理新诗名家与古典诗学的关系应该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学 “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变形 衰减 诗美 “文界革命” 汉语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2
作者 周晓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6,共4页
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其中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正是由于... 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感受到其中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正是由于语言。在此期间,我读到叶维廉先生的《中国诗学》,叶先生谈到文言作为诗的媒介的特性和白话在表达上的限制及新的可能性,讲到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艺术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谈到白话新诗时,叶先生引用了余光中《钟乳石》的两行诗句,认为由于运用了“依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诗学 汉语诗歌 俄国形式主义 《中国诗学 中国古代诗歌 写作过程 白话新诗 电影蒙太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之二)——现代诗学学科的三维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德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学 现代汉语诗学 中国古代诗学 学科结构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中国传统诗学的开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骆锦芳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80-84,共5页
“现代化”作为 2 0世纪中国文化的套话 ,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国传统诗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遭遇了域外诗学的挑战 ,并由此规定了现代汉语诗学的路向。本文从外形式到内结构梳理了现代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历程 ,揭示了这一... “现代化”作为 2 0世纪中国文化的套话 ,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国传统诗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遭遇了域外诗学的挑战 ,并由此规定了现代汉语诗学的路向。本文从外形式到内结构梳理了现代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历程 ,揭示了这一过程中诗学转换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传统诗学 现代汉语诗学 开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党大恩 党艺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7,共6页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关键词 诗学 陈富倍 唐诗笺证 《元白诗笺证稿) 现代汉语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意”轻“言”——“立象尽意”的诗学缺陷 被引量:1
6
作者 向天渊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崭新内涵,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传承之中,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虽... 哲学命题"立象尽意"被借用到诗学领域之后获得崭新内涵,即对"言外之意"的强调与追求;在韵味、兴趣、神韵和境界等学说的传承之中,诗歌语言自身的审美价值逐步被淡化,乃至最终被意象美与意境美的夺目光彩所遮蔽。虽然传统诗学对诗歌格律声色之美也给予了细致分析,赋比兴理论也可视为对"立象尽意"的补充,但都被"辞达而已"这一实用性要求所消弭。认识"立象尽意"重意轻言的缺陷,对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象尽意 言外之意 重意轻言 现代汉语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