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1918—1937)的田野作业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伟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9-94,共6页
我国民俗学田野作业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还处于不完备的稚弱状态,对其进行反思是民俗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国现代民俗学早期在发起和形成两个阶段的田野作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民俗学界对田野作业的认识及其整体水准... 我国民俗学田野作业在理论和方法方面还处于不完备的稚弱状态,对其进行反思是民俗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我国现代民俗学早期在发起和形成两个阶段的田野作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民俗学界对田野作业的认识及其整体水准都呈逐步深化和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民俗学 田野作业 《歌谣》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8
2
作者 徐赣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172,共8页
民俗学以往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方法,在现代语境下有诸多局限。中国民俗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洪流,对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当代民俗新变,进行新的理论和方法建设,这是民俗学当下学科转型的迫切任务。科技时代和... 民俗学以往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方法,在现代语境下有诸多局限。中国民俗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洪流,对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当代民俗新变,进行新的理论和方法建设,这是民俗学当下学科转型的迫切任务。科技时代和信息社会民众生活方式的巨变,呼唤现代民俗学的诞生。现代民俗学不是一个学科领域,而是针对现代性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推动学科的发展。对充满现代性的都市社会以及其中新生群体的研究是探索现代民俗学的可能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俗学 学科转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8,171,172,共10页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民俗学,在进入21世纪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民俗学既有的传统理念、范式和方法论等,也因为需要直面当下普通民众极其多样性的生活文化实践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近年来有关“现代民俗学”的讨论便成为...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民俗学,在进入21世纪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民俗学既有的传统理念、范式和方法论等,也因为需要直面当下普通民众极其多样性的生活文化实践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近年来有关“现代民俗学”的讨论便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在将传统民俗学和现代民俗学予以对比的基础上归纳现代民俗学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现代民俗学在中国的成长,必须要将“乡愁”和“本真性”对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学 现代民俗学 乡愁 本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大早期现代民俗学研究评价
4
作者 陈育伦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4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中国民俗学运动 风俗调查 厦门大学 国学研究 歌谣学 现代民俗学 中山大学民俗学 1926年 林语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 被引量:13
5
作者 安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6-71,共6页
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安德明现代的中国民俗学产生于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动荡和转变时期的20世纪初叶。它不仅是作为一门新生的现代学科而兴起,同时也是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主要部分,承担着重建民族文化、弘扬民主精神... 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安德明现代的中国民俗学产生于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动荡和转变时期的20世纪初叶。它不仅是作为一门新生的现代学科而兴起,同时也是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主要部分,承担着重建民族文化、弘扬民主精神,从而推动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民俗学研究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现代民俗学 多尔 《歌谣》周刊 民俗学运动 民俗学 农民起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世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2,共8页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早在20年代初就投身于宗教学、人类学及民俗学研究领域,翻译和编译出版了关于家族制度和神话的著作,并陆续发表了多篇民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方面做出了较大成就。其...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早在20年代初就投身于宗教学、人类学及民俗学研究领域,翻译和编译出版了关于家族制度和神话的著作,并陆续发表了多篇民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方面做出了较大成就。其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利用文献资料做历史的考察,也注意尽量利用田野调查的材料;既注意吸收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又专注于对中国本土的民俗事象的研究,是当时民俗学运动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 中国现代民俗学 女性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德国现、当代民俗学理论发展概观
7
作者 董晓萍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6期107-110,共4页
在民俗学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其活跃、持久和自成体系的民俗学理论活动在世界学坛上占据独特位置。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读者对以格林兄弟为代表的十九世纪浪漫派的理论及作品比较熟悉,而对德国科学民俗学奠基人历耳以来的现、当代民俗理论... 在民俗学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其活跃、持久和自成体系的民俗学理论活动在世界学坛上占据独特位置。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读者对以格林兄弟为代表的十九世纪浪漫派的理论及作品比较熟悉,而对德国科学民俗学奠基人历耳以来的现、当代民俗理论发展状况感到陌生或不甚明了。为此,本文拟将迄八十年代为止的德国民俗学重要理论特征做以介绍,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化 联邦德国 博物馆 现代民俗学 奠基人 发祥地 大学教授 民族 上层阶级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俗学结构体系的设想 被引量:11
8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共8页
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学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学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民俗学的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民俗学 民俗 结构体系 民俗 民俗事象 民俗学 民间文学 中国民俗学 学科意识 现代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往“新都市民俗学”之路——从日本都市民俗学及其问题谈起 被引量:2
9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6,172,共6页
1970年代至1990年代,都市民俗学是在日本民俗学界掀起的热门话题。对传统都市、都市祭礼、都市传说、公寓住宅区等研究,从个人史与个体体验的角度探讨普通人的都市生活等,这些都市民俗学的“尝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今社会... 1970年代至1990年代,都市民俗学是在日本民俗学界掀起的热门话题。对传统都市、都市祭礼、都市传说、公寓住宅区等研究,从个人史与个体体验的角度探讨普通人的都市生活等,这些都市民俗学的“尝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今社会,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已经解体,全球化、信息化等现象全面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俗学者可以对都市空间、都市社会及都市民众的生活视而不见。反而,我们有必要通过讨论民俗学式的都市研究,超越以往研究范式并探寻新的范式、理论与方法,从而探讨现代民俗学的方向及其问题。在这个意义上,都市是民俗学学科发展与转型的“实验室”,也是转向现代民俗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民俗学 日本 现代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9,共4页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钟敬文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活动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但是,从1918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的时候),一路上起起伏伏,尽管... 编撰地方民俗志的意义——《绍兴百俗图赞》序钟敬文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后改为歌谣研究会)活动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80年了。但是,从1918年到1976年(“四人帮”倒台的时候),一路上起起伏伏,尽管整个学术活动没有完全中止过,成绩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中国现代民俗学 绍兴 民俗学 民俗学 图赞 学位授予点 民俗现象 民间文学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趣缘群体实践——基于对某剪纸群体的参与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滕璐阳 徐赣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趣缘作为人际结合的方式之一,相对因血缘、地缘、业缘建立的关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与变动性。这就决定了趣缘在本质上指涉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关切到“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但目前学界对趣缘群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社会... 趣缘作为人际结合的方式之一,相对因血缘、地缘、业缘建立的关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与变动性。这就决定了趣缘在本质上指涉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关切到“我们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但目前学界对趣缘群体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社会互动、社会资本、亚文化等维度,存在过分依赖西方理论、范式日趋僵化的问题。而立足现代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视角,考察趣缘群体内部的文化建构方式,关注个体行动与情感表达,探讨民众在趣缘群体中建构美好生活的过程与行为逻辑,恰好可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一个由传承人及其学生组成的剪纸趣缘群体中,成员通过“在家里”学习、课堂中“和而不同”的创作、日常交往中的分享型互惠等实践,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结和融洽而理想的日常实践方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收获到稳定的快乐。这种对多元化的日常实践以及生活意义的追问,既能够呈现趣缘群体内部的丰富性、释放理论活力,也是现代民俗学的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缘群体 日常生活实践 现代民俗学 剪纸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动漫产业的转化——基于空间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克华 朱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185,共3页
在国内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动漫这一载体进行民俗传承时,日本的动漫产业自身已经发生了部分民俗化。从可利用载体向民俗本身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对我国又有怎样的启示?笔者在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空间理论视角下分析动漫产... 在国内还在研究如何利用动漫这一载体进行民俗传承时,日本的动漫产业自身已经发生了部分民俗化。从可利用载体向民俗本身的转变过程是怎样的?对我国又有怎样的启示?笔者在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空间理论视角下分析动漫产业和传统民俗的关系,以及共建现代民俗的成因,希望对我国的动漫产业有抛砖引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俗学 日本动漫 共同建构 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