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厨川白村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向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 郭沫若 现代文艺理论 郁达夫 《文学概论》 鲁迅 托尔斯泰 新弗洛伊德主义 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文艺理论中的融通与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文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并不是要西化 ,绝不能离开民族特色这个根 ,而是要在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融通中实现转换 ,比如言志抒情理论的延伸与转换、意境理论的发展与运用、文艺社会功能的拓展及其特殊性。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现代文艺理论 融通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在何处——关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建设的一点思考
3
作者 嵇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其逻辑起点,确定这一逻辑起点是决定某一学科理论建构的成败的关键之处。艺术形象的创造是文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的逻辑起点,但并不是说它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全部内容与唯一形态。中国现代文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有其逻辑起点,确定这一逻辑起点是决定某一学科理论建构的成败的关键之处。艺术形象的创造是文艺审美这一运动形式的逻辑起点,但并不是说它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全部内容与唯一形态。中国现代文艺审美活动的逻辑起点是代表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象,对"社会主义新人"等艺术形象的创造、欣赏、批评等是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借鉴、综合,以扬弃、转化为必要环节,创造感人肺腑、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学科建设 文艺审美活动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的综合——探讨文艺理论发展的趋向和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狄其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6-92,共7页
多元化后的文艺理论出现一种趋向:相互的疏远和隔阂。文艺理论多元发展的关健,不在量而在质,不在分化而在综合。综合是分化的深入。正处中西文化碰撞交汇中的文艺理论,主要的发展模式将是从综台中创建。文艺理论的综合创建,也是个理论... 多元化后的文艺理论出现一种趋向:相互的疏远和隔阂。文艺理论多元发展的关健,不在量而在质,不在分化而在综合。综合是分化的深入。正处中西文化碰撞交汇中的文艺理论,主要的发展模式将是从综台中创建。文艺理论的综合创建,也是个理论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在哲学、科学、实践三个层面展开。现时代文艺理论的“转移”不是理论建构原则向主体论转移,而是理论对象的研究侧重点向主体能动性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多元发展 理论发展 分化 多元化 理论学科 建构原则 现代文艺理论 现时代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良知与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建设──论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文艺思潮”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关键词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研究 中国古代 有中国特色 文艺思潮 当代文论 学术良知 现代文艺理论 中国现代文论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文艺心理学史》
6
作者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7-78,共2页
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重新整理和认识自己的过去,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一次确定自己,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永远具有常新的意味,因此也就有了“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有了探讨不尽的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最近由三环出版社出版... 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重新整理和认识自己的过去,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一次确定自己,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永远具有常新的意味,因此也就有了“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有了探讨不尽的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最近由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艺心理学史》,洋洋36万言,不仅再次印证了上面的说法,而且在开拓和建设当代文艺理论研究方法和格局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历史是不会重复的,但是也难以割断或者“消灭”,因其后者,人们也就不能不重视历史,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对于文艺理论的建设和创造也是如此。就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来说,谁也不会否认近十年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取得这些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打破了以前封闭和僵化的研究状态,广泛吸收了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理论遗产,尤其是现代文艺理论的研究成果。但是,人们也注意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现代文艺理论 中国当代 研究状态 当代文艺 文化遗产 文艺思想 心理学史 审美注意 心理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教材及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钟闻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3-94,共2页
受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协办的全国高校文艺学教材及课程建设研讨会于94年8月在江西庐山举行.来自近30所高校的40多位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文艺学教学的历史、... 受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协办的全国高校文艺学教材及课程建设研讨会于94年8月在江西庐山举行.来自近30所高校的40多位教授、学者出席了会议,就文艺学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与会学者回顾了我国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学教材和教学的发展历史.有的同志指出,我国过去的文艺学教材存在三种模式:中国传统理论模式、苏联理论模式和西方理论模式,其中又以苏联模式影响为大.建国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等教材成为我国高校文艺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权威教材版本,对于50—60年代出现的一些由我国学者编写的教材也从体系上、观念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理论教学中长斯存在的庸俗社会学、教条主义等不良倾向,和上述教材的盛行有密切的关系.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判庸俗社会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有益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教材 课程体系建设 研讨会综述 理论模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艺学教学 庸俗社会学 文学理论教学 现代文艺理论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和爱伦·坡的文艺美学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庆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1-75,共5页
美国学者阿布冉姆斯(M.H.Abrams)在他研究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批评传统的专著《镜与灯》(The Mirror and the Lamp)中,把从古至今的西方文艺理论概括为四种主要学说:模仿说,效用论;表现说;本体论。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看法,但认为应作... 美国学者阿布冉姆斯(M.H.Abrams)在他研究浪漫主义文艺理论及其批评传统的专著《镜与灯》(The Mirror and the Lamp)中,把从古至今的西方文艺理论概括为四种主要学说:模仿说,效用论;表现说;本体论。笔者基本上同意这种看法,但认为应作两点补充:第一,效用论只是在模仿说的基础上更强调文艺的功用,实际上也是模仿说;第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应该列为西方文艺论史上的第四种主要学说。在上述这四种主要文论中,文学本体论是近、现代西方一种影响最大、占主要地位的学说。这种学说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我们应该批评、扬弃的方面。而这种学说正是滥觞于德国美学家康德(Immenuel Kant,1724—1804)和美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的。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浪漫主义 判断力 美国学者 小说家 每个人 现代文艺理论 道德判断 文学本体论 美与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夜读偶記》看茅盾的創作方法理论——为纪念茅盾同志逝世二周年而作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焕平 王可平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1期60-65,共6页
茅盾是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他在论述文学的创作方法方面有着丰硕的成就,他的创作方法理论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宝库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茅盾的《夜读偶记》,是他阐述创作方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创作方法史... 茅盾是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他在论述文学的创作方法方面有着丰硕的成就,他的创作方法理论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宝库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茅盾的《夜读偶记》,是他阐述创作方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创作方法史。本文不准备对其创作方法理论作全面的论述,仅对他在《夜读偶记》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而必要求其全面,这是好的,但如果不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传统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 现代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 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史 作品 论述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主题说质疑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耕玉 《文史哲》 1987年第1期68-70,共3页
前一段时间,学术界在对氏篇古典小说的“主题讨论”的分歧中,有人对主题概念提出了疑义。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主题,大概是评论家发明的专用语。其实作家开始创作的着眼点,并非主题,而是如何真实深刻地反映客观生活。我国很... 前一段时间,学术界在对氏篇古典小说的“主题讨论”的分歧中,有人对主题概念提出了疑义。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主题,大概是评论家发明的专用语。其实作家开始创作的着眼点,并非主题,而是如何真实深刻地反映客观生活。我国很多古典作家不必说,仅就现、当代许多著名作家的创作实践,也是与“主题思想”这一文学观念相悖的,有的甚至直接提出了疑义。曹禺在初版《〈雷雨〉序》中说:“累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成的,或是《雷雨》为什么写的这一类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连我也莫明其妙,第二呢?有些人已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比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题 主题讨论 主题思想 文学作品 文学观念 创作实践 古典小说 真实深刻 形象体系 现代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笔记小说与《世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兆云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82-89,共8页
有人献疑说:“《世说》是小说吗?”简单地答复“是”或“否”,显然都不能使之满意,因为疑惑未解决。学过一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史的人,对此问题有进一步探求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究其原因,似乎有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需要解决:①什么是小说?... 有人献疑说:“《世说》是小说吗?”简单地答复“是”或“否”,显然都不能使之满意,因为疑惑未解决。学过一点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史的人,对此问题有进一步探求的要求是很自然的。究其原因,似乎有三个相关联的问题需要解决:①什么是小说?搞清了‘小说”的概念和定义,就可以用来衡量《世说》是否小说。②我国小说究竟起源于何时?如果认定我国小说起于宋话本,则南朝刘宋时的《世说》当然不得称为小说。③“笔记小说”究竟是怎么回事?现代文艺理论中并无此种分类,那么它算不算小说或古小说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笔记小说 汉书·艺文志 人物形象 古小说 故事情节 小说家 中国文学史 现代文艺理论 稗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中国美学的文化精神
12
作者 蒋孔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3-83,共1页
志祥同志在《后记》中,引了苏东坡和陶渊明的话,然后大谈写作的快乐.写理论文章,一般人深以为苦,他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他说,写理论文章,使无序的东西变得有序,使不明白的东西变得明白,发现材料隐藏的意义和价值,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 志祥同志在《后记》中,引了苏东坡和陶渊明的话,然后大谈写作的快乐.写理论文章,一般人深以为苦,他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他说,写理论文章,使无序的东西变得有序,使不明白的东西变得明白,发现材料隐藏的意义和价值,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得到了求知欲的满足,得到了思想的壑然开朗,难道这还不是快乐吗?正因为有这样的快乐,所以精神充实,思想飞扬,常常能够有所发现和收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知识分子非常讲究这一“乐之者”的境界,寻求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中国文化 宗法文化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学思想 文化精神 文艺美学 现代文艺理论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学”研究突破的新成果——易中天《<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评述
13
作者 罗立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5期119-120,共2页
【正】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中,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一直吸引着许多研究者。自清以降,研究者云集,蔚为“龙学”。其中以对此书的考据、校正、注疏的成就为最丰硕。建国以来,又有众多学者运用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与方法,广... 【正】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中,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一直吸引着许多研究者。自清以降,研究者云集,蔚为“龙学”。其中以对此书的考据、校正、注疏的成就为最丰硕。建国以来,又有众多学者运用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与方法,广为阐释和开掘,其著述之多,虽非汗牛充栋,亦已洋洋可观。近几年来,则更有不少研究此书的新著作和新论文接踵问世,“龙学”研究确乎盛况空前。但是,无论以往还是现今的研究成果虽成就斐然,却都缺乏对此书理论内核和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至于那些只停留在研究此书“旧诂雅义”上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美学思想 龙学 古代文学理论 现代文艺理论 研究者 论稿 中国美学史 总体把握 艺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