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应武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20,共14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守正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性的精准把握,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价值论的科学认识,守正创新是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践论的系统总结。具体而言,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统与文化,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勇于开拓新的领域,通过科技、文化和制度的创新,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正创新 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本定位、方法遵循、根本依托 被引量:53
2
作者 魏崇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4,共12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的“标识性概念”。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文本,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现的频次与位置,透析频次与位置反映...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的“标识性概念”。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文本,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现的频次与位置,透析频次与位置反映出来的逻辑关联及价值意蕴,构成了开拓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研究的新视角。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现代与中国传统的比较是考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维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密切勾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愿景展现。作为“两个结合”的典范,“六个必须坚持”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方法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依托。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概念为方法,科学认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定位、方法遵循与根本依托是深刻把握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两个结合 六个必须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亚娟 刘昀献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8,共10页
文化自信理念奠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之源与力量之本;文化强国建设是锻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练之路与淬炼之炉;“两个结合”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源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注了习近平... 文化自信理念奠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信心之源与力量之本;文化强国建设是锻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练之路与淬炼之炉;“两个结合”揭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源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标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伟大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指向浓缩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发展史,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自信自强 两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4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青年”到“新时代好青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年担当
5
作者 孙金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45-48,共4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一个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相伴相生的历史性命题。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在“文明蒙尘”中觉醒、“文明再造”中探索、“文明复兴”中创造,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锋力量。在“两...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一个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相伴相生的历史性命题。五四运动以来,青年在“文明蒙尘”中觉醒、“文明再造”中探索、“文明复兴”中创造,担当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锋力量。在“两个大局”深度交织、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文化自信”日臻彰显的背景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青年担当,就是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引领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凝聚青年、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青年。面向未来,要教育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阔实践,成为文化自信的“主人公”、开放包容的“学习者”、守正创新的“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青年 新时代好青年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发展新阶段与建设广东现代文明
6
作者 田丰 顾作义 +3 位作者 周薇 杜新山 章扬定 李振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4-23,共10页
改革发展新阶段与建设广东现代文明广东省精神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是人类历史千载难逢的跨世纪转折。农业文明已成为最后的一抹余辉,工业文明也已滑过如日中天渐成午后斜阳,而现代文明正如一轮朝阳冉冉上升... 改革发展新阶段与建设广东现代文明广东省精神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是人类历史千载难逢的跨世纪转折。农业文明已成为最后的一抹余辉,工业文明也已滑过如日中天渐成午后斜阳,而现代文明正如一轮朝阳冉冉上升。党的十五大把一个战略性的宏伟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特征 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 解放思想 改革 发展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校园环境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式灵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52-53,共2页
现代文明校园的外在表现是校园整体环境,反过来现代文明校园的构建主体内容就是校园整体环境建设,建设现代文明校园必须从校园各环境建设抓起。本文通过着重论述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制度环境和外部环境在现代文明校园构建中的作用,为... 现代文明校园的外在表现是校园整体环境,反过来现代文明校园的构建主体内容就是校园整体环境建设,建设现代文明校园必须从校园各环境建设抓起。本文通过着重论述校园环境、人际环境、制度环境和外部环境在现代文明校园构建中的作用,为现代文明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现代文明校园建设 环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且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主线和总纲地位;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内蒙古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和精神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政权的北疆治理与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推动了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疆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研究重要论述的演进、内容及贡献
9
作者 马延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2,共6页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历史学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新时代党坚持推...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历史学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新时代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等重大问题,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之中,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并在新时代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日益丰富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涵盖历史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内容,注重从中国自身出发寻找解释中国历史的答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与中国传统史学遗产的有机结合,注目于史学研究又超越史学研究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历史学研究 “两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孕育历程、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艳秋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2,共12页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直十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同中国的独特国情和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直十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同中国的独特国情和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有着密切联系,蕴含着新时代的时代命题、时代要求和时代任务,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时代意蕴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