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走出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观念——对人工智能文学作者问题的反思
1
作者
李国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后人类状况下出现的新现象,人本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难以全面理解、评价和规范这一创作形式。作为由人类话语编织的“文本”,人工智能的创作并非围绕实现作者意图展开的封闭、自足的“作品”,因此,...
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后人类状况下出现的新现象,人本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难以全面理解、评价和规范这一创作形式。作为由人类话语编织的“文本”,人工智能的创作并非围绕实现作者意图展开的封闭、自足的“作品”,因此,读者不应以传统阅读方式“解密”作者意图,而应“解开”文本中编织的话语。这意味着,我们需将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置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过程”中考察,而非仅关注作为“客体”的生成结果。从过程的视角出发,人工智能文学是由人类与算法等多元社会行为体共同构成的“认知集合”的产物。对此,我们无须执着于“图灵测试”式的人机同质愿景,而应借鉴“涂尔干测试”,关注人工智能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作用,探索其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开辟的文学空间与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学
后人类
现代文学观念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
2
作者
刘锋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40,2,共10页
郭绍虞创造了"文以载道"的研究范式,不过,也因铸成此范式的模型是现代的,会与古代文论的实际及其功能产生某些矛盾与冲突,体现出"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之间的内涵错位。正是受现代文学观念的支配,郭...
郭绍虞创造了"文以载道"的研究范式,不过,也因铸成此范式的模型是现代的,会与古代文论的实际及其功能产生某些矛盾与冲突,体现出"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之间的内涵错位。正是受现代文学观念的支配,郭绍虞建构了不同的文道关系图景,即"三派四类型"说。郭绍虞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研究文道关系,建构文道关系范式,正是现代学术的必然生产方式。但这种"以新释旧"的方法本身需要反思与检讨。问题出在文道关系可以在两个相区别的论域中展开,一个是古代的论域,探讨文道关系的原生面貌与功能价值;一个是现代的论域,探讨哪种文道关系才符合现代文学观念。若要解决好"文学的自觉"与批评史及"文以载道"研究之间的错位问题,必须承认运用现代文学观念不能完成解释古代文学现象的任务。古代之文与现代文学之间存在如下三种基本区别:其一,从本源看,古代之文是"天地之文",现代文学是"审美之文";其二,从功能看,古代之文是教化之文,现代文学是怡情文学;其三,从主体看,古代之文是担当之文,现代文学是体察之文。我们认为,可形成两种并行不悖的文学思想史研究类型,一类以现代文学观念为准绳,像陈钟凡、郭绍虞那样,写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将不符合现代文学观念的文类与思想压缩或淘汰掉,写出历史上审美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一类是明了现代文学观念,但以古代文学观念为范围,像曾毅、谢无量那样,可写的是"中国古代文论史",在"杂文学"观念下兼容并包"纯文学"文学现象,同时写出两种文学现象的生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的自觉
文以载道
郭绍虞
古代之文
现代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的半径与跨界的可能——程金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金城
邱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1,F0002,共13页
一关于文学价值系统重建邱田:程老师您好!自1989年在《文学评论》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系统论纲》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今天的“后人类社会”重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似乎更具意...
一关于文学价值系统重建邱田:程老师您好!自1989年在《文学评论》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系统论纲》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今天的“后人类社会”重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似乎更具意义。您觉得当代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系统的研究能否为当下提供某些经验?21世纪以来二十余年的文学价值系统建设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文学
评论》
当代中国
文学
现代文学观念
系统论
价值体系
机遇与挑战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出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观念——对人工智能文学作者问题的反思
1
作者
李国成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真理问题研究”(项目号:24YJC7510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后人类状况下出现的新现象,人本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难以全面理解、评价和规范这一创作形式。作为由人类话语编织的“文本”,人工智能的创作并非围绕实现作者意图展开的封闭、自足的“作品”,因此,读者不应以传统阅读方式“解密”作者意图,而应“解开”文本中编织的话语。这意味着,我们需将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置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过程”中考察,而非仅关注作为“客体”的生成结果。从过程的视角出发,人工智能文学是由人类与算法等多元社会行为体共同构成的“认知集合”的产物。对此,我们无须执着于“图灵测试”式的人机同质愿景,而应借鉴“涂尔干测试”,关注人工智能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作用,探索其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开辟的文学空间与潜在可能。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文学
后人类
现代文学观念
作者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
2
作者
刘锋杰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40,2,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02)
文摘
郭绍虞创造了"文以载道"的研究范式,不过,也因铸成此范式的模型是现代的,会与古代文论的实际及其功能产生某些矛盾与冲突,体现出"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之间的内涵错位。正是受现代文学观念的支配,郭绍虞建构了不同的文道关系图景,即"三派四类型"说。郭绍虞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研究文道关系,建构文道关系范式,正是现代学术的必然生产方式。但这种"以新释旧"的方法本身需要反思与检讨。问题出在文道关系可以在两个相区别的论域中展开,一个是古代的论域,探讨文道关系的原生面貌与功能价值;一个是现代的论域,探讨哪种文道关系才符合现代文学观念。若要解决好"文学的自觉"与批评史及"文以载道"研究之间的错位问题,必须承认运用现代文学观念不能完成解释古代文学现象的任务。古代之文与现代文学之间存在如下三种基本区别:其一,从本源看,古代之文是"天地之文",现代文学是"审美之文";其二,从功能看,古代之文是教化之文,现代文学是怡情文学;其三,从主体看,古代之文是担当之文,现代文学是体察之文。我们认为,可形成两种并行不悖的文学思想史研究类型,一类以现代文学观念为准绳,像陈钟凡、郭绍虞那样,写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将不符合现代文学观念的文类与思想压缩或淘汰掉,写出历史上审美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一类是明了现代文学观念,但以古代文学观念为范围,像曾毅、谢无量那样,可写的是"中国古代文论史",在"杂文学"观念下兼容并包"纯文学"文学现象,同时写出两种文学现象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
文学
的自觉
文以载道
郭绍虞
古代之文
现代文学观念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的半径与跨界的可能——程金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
2
3
作者
程金城
邱田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兰州大学文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1,F0002,共13页
文摘
一关于文学价值系统重建邱田:程老师您好!自1989年在《文学评论》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系统论纲》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今天的“后人类社会”重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似乎更具意义。您觉得当代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系统的研究能否为当下提供某些经验?21世纪以来二十余年的文学价值系统建设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关键词
《
文学
评论》
当代中国
文学
现代文学观念
系统论
价值体系
机遇与挑战
访谈录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走出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观念——对人工智能文学作者问题的反思
李国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
刘锋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的半径与跨界的可能——程金城教授访谈录
程金城
邱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