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人本主义现代文学观念——对人工智能文学作者问题的反思
1
作者 李国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后人类状况下出现的新现象,人本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难以全面理解、评价和规范这一创作形式。作为由人类话语编织的“文本”,人工智能的创作并非围绕实现作者意图展开的封闭、自足的“作品”,因此,... 人工智能文学创作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后人类状况下出现的新现象,人本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难以全面理解、评价和规范这一创作形式。作为由人类话语编织的“文本”,人工智能的创作并非围绕实现作者意图展开的封闭、自足的“作品”,因此,读者不应以传统阅读方式“解密”作者意图,而应“解开”文本中编织的话语。这意味着,我们需将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置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过程”中考察,而非仅关注作为“客体”的生成结果。从过程的视角出发,人工智能文学是由人类与算法等多元社会行为体共同构成的“认知集合”的产物。对此,我们无须执着于“图灵测试”式的人机同质愿景,而应借鉴“涂尔干测试”,关注人工智能在社会共同体中的作用,探索其在新技术条件下所开辟的文学空间与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文学 后人类 现代文学观念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
2
作者 刘锋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40,2,共10页
郭绍虞创造了"文以载道"的研究范式,不过,也因铸成此范式的模型是现代的,会与古代文论的实际及其功能产生某些矛盾与冲突,体现出"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之间的内涵错位。正是受现代文学观念的支配,郭... 郭绍虞创造了"文以载道"的研究范式,不过,也因铸成此范式的模型是现代的,会与古代文论的实际及其功能产生某些矛盾与冲突,体现出"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之间的内涵错位。正是受现代文学观念的支配,郭绍虞建构了不同的文道关系图景,即"三派四类型"说。郭绍虞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研究文道关系,建构文道关系范式,正是现代学术的必然生产方式。但这种"以新释旧"的方法本身需要反思与检讨。问题出在文道关系可以在两个相区别的论域中展开,一个是古代的论域,探讨文道关系的原生面貌与功能价值;一个是现代的论域,探讨哪种文道关系才符合现代文学观念。若要解决好"文学的自觉"与批评史及"文以载道"研究之间的错位问题,必须承认运用现代文学观念不能完成解释古代文学现象的任务。古代之文与现代文学之间存在如下三种基本区别:其一,从本源看,古代之文是"天地之文",现代文学是"审美之文";其二,从功能看,古代之文是教化之文,现代文学是怡情文学;其三,从主体看,古代之文是担当之文,现代文学是体察之文。我们认为,可形成两种并行不悖的文学思想史研究类型,一类以现代文学观念为准绳,像陈钟凡、郭绍虞那样,写的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将不符合现代文学观念的文类与思想压缩或淘汰掉,写出历史上审美文学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一类是明了现代文学观念,但以古代文学观念为范围,像曾毅、谢无量那样,可写的是"中国古代文论史",在"杂文学"观念下兼容并包"纯文学"文学现象,同时写出两种文学现象的生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自觉 文以载道 郭绍虞 古代之文 现代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半径与跨界的可能——程金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金城 邱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1,F0002,共13页
一关于文学价值系统重建邱田:程老师您好!自1989年在《文学评论》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系统论纲》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今天的“后人类社会”重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似乎更具意... 一关于文学价值系统重建邱田:程老师您好!自1989年在《文学评论》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系统论纲》以来,您一直关注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也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在今天的“后人类社会”重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似乎更具意义。您觉得当代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系统的研究能否为当下提供某些经验?21世纪以来二十余年的文学价值系统建设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当代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观念 系统论 价值体系 机遇与挑战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