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
周明全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现代文学理论与现代艺术实践的互文性考察 |
吴永强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3
|
《苦闷的象征》的传播及其意义──兼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
任现品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4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与新文学的发展——访博士导师黄曼君教授 |
李俊国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5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成型期 |
杜书瀛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蒙古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评介yh |
孛儿只斤.萨茹拉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7
|
当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文学理论教程》 |
李胜利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8
|
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性品格 |
王一川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4
|
|
9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实生命力 |
杜黎均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0
|
论文学作品意义的扩大及其教学应用 |
刘真福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1
|
“文学性”反思与作为“不同的世界”的文学 |
张震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2
|
李初黎、冯乃超、成仿吾与革命文学倡导 |
任一鸣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3
|
新理论的处境 |
辛晓征
郭银星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8 |
0 |
|
14
|
镜与灯,作家、批评家的双重建构--《植物大战僵尸》畅销背后的学术研讨 |
付国乐
梅进文
高洪波
白冰
葛冰
金波
刘丙钧
樊发稼
萧袤
孙云晓
汤锐
束沛德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5
|
世界主义的历时演绎 |
弗拉基米尔·比蒂
林玉珍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6
|
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几个问题 |
许奕谋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1
|
|
17
|
江上一枝开——简评《文艺社会学论稿》 |
邢铁华
|
《社会》
|
1988 |
0 |
|
18
|
我是怎样和研究生共同前进的? |
吴调公
|
《江苏高教》
|
198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