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之建立(上) 被引量:6
1
作者 徐鹏绪 逄锦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20-34,共15页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指原创性基本文献,而且还应包括对原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中产生的次级文献。现代作家的生平资料与新文学作品密切相关,因而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一认识,决定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指原创性基本文献,而且还应包括对原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中产生的次级文献。现代作家的生平资料与新文学作品密切相关,因而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一认识,决定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框架,建构出了由"总论"、"本体论"、"功能论"三个板块共同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理论体系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 文献级次与类型 文献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献整理研究的体系与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之建立(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鹏绪 逄锦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2-39,61,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指原创性基本文献,而且还应包括对原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中产生的次级文献。现代作家的生平资料与新文学作品密切相关,因而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一认识,决定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指原创性基本文献,而且还应包括对原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中产生的次级文献。现代作家的生平资料与新文学作品密切相关,因而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一认识,决定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框架,建构出了由"总论"、"本体论"、"功能论"三个板块共同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理论体系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 文献级次与类型 文献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献整理研究的体系与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之建立(中)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鹏绪 逄锦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53-61,共9页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指原创性基本文献,而且还应包括对原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中产生的次级文献。现代作家的生平资料与新文学作品密切相关,因而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一认识,决定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不仅指原创性基本文献,而且还应包括对原创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中产生的次级文献。现代作家的生平资料与新文学作品密切相关,因而也应被纳入研究视野。这一认识,决定了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框架,建构出了由"总论"、"本体论"、"功能论"三个板块共同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理论体系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 文献级次与类型 文献整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献整理研究的体系与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后记
4
作者 徐鹏绪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结稿之前,《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出版,使《鲁迅全集》,也使现代作家"别集"的编辑出版类型中,终于有了一种体例严整的"编年体"文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最后一编"研究之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结稿之前,《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出版,使《鲁迅全集》,也使现代作家"别集"的编辑出版类型中,终于有了一种体例严整的"编年体"文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最后一编"研究之研究文献",在20世纪80年代,还只有"研究目录索引"和"研究资料汇编"两种初级类型,而"研究述评"和"学术史"型制的出现较晚,直至《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结稿,才出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这样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合乎史裁的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著作——这是"研究之研究"文献的最高形式,从而使本课题提出的"三级文献"的构想得以完满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 理论体系 研究框架 文献整理 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花夕拾》名变考——兼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91,共11页
“朝花夕拾”是鲁迅同名回忆性散文集目前通行的名称写法,但在手稿、初刊和初版本中,实际写作“朝華夕拾”。这种变化并不符合繁简转化规则,却既没有注释,也未有研究,长期以来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异体字处理。通过对手稿、报刊、单行本、... “朝花夕拾”是鲁迅同名回忆性散文集目前通行的名称写法,但在手稿、初刊和初版本中,实际写作“朝華夕拾”。这种变化并不符合繁简转化规则,却既没有注释,也未有研究,长期以来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异体字处理。通过对手稿、报刊、单行本、全集等收入情况的爬疏和考察,发现“花、華”的替换具有单向性,在鲁迅本人写作时已经混用。但这种替换是在“朝華/花”语汇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因而可能隐藏了“花朵”义项之外的其他意涵。看似相同的语言文字体现出不同时代相异的历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華夕拾 朝花夕拾 名称书写演变 现代文学文献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着是快乐的”——陈子善先生荣退感言 被引量:1
6
作者 解志熙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从陈子善先生关于现代文学文献史料的研究、现代文学的治学旨趣及其主办的现代文学研究刊物等方面,扼要介绍了陈先生40余年的学术业绩及其成就。
关键词 现代文学文献 现代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稿研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变革——从鲁迅、巴金、郁达夫手稿研究谈起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4,共12页
近年中国现代文学手稿研究发展迅速,但关于其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条件等重要问题,至今似未有较为专门、深入且具综合性之讨论。本文以对鲁迅、巴金、郁达夫手稿研究现况的考察为讨论线索,对上述问题作一扼要论析指出目前存在三点缺陷:... 近年中国现代文学手稿研究发展迅速,但关于其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条件等重要问题,至今似未有较为专门、深入且具综合性之讨论。本文以对鲁迅、巴金、郁达夫手稿研究现况的考察为讨论线索,对上述问题作一扼要论析指出目前存在三点缺陷:过于依赖“文本生成学”理论;研究方法相对较为单一,或可引进历史研究中的“史料批判”取向,及方兴未艾的“数字人文”研究取向,以为补充;手稿复制技术和手稿文本复原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手稿研究的深化,亦须不断革新。数字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手稿和手稿研究,有必要将“数字手稿”视为手稿研究对象,本论对数字时代手稿研究的六个发展面向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稿研究 文本生成学 史料批判 数字人文 数字手稿 现代文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