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剑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最后对中国三大文学思潮进行定位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 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邵伯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40-45,共6页
近几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进行宏观审视时,重新重视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研究者们对“文学(文艺)思潮”的内涵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 近几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进行宏观审视时,重新重视对文学思潮的研究。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研究者们对“文学(文艺)思潮”的内涵以及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一些问题的理解还很不一致。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思潮 欧洲文艺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思想 革命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发展变化 文学运动 思潮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漫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良春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本文从继承和借鉴两方面考察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传统影响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作者认为,外来影响与传统影响在矛盾斗争中走向辩证统一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现代文学... 本文从继承和借鉴两方面考察分析了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传统影响和外来影响的问题。作者认为,外来影响与传统影响在矛盾斗争中走向辩证统一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发展规律。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是影响最大的三种思潮,由此形成现代文学史上相应的三大流派。从文学史的发展上看,浪漫主义创作处于逐渐减弱的趋势;现代主义在中国得不到适宜生长的土壤,其影响是有限的,生命力不强;唯独现实主义思潮流派始终充满生机,成为现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其所以如此,根本的原因是由中国革命的要求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思潮流派 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思潮 艺术手法 浪漫主义创作 五四以来 艺术形式 外来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文译本《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序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伯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112,共2页
韩国檀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央图书馆馆长、(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韩武熙先生认为拙作《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为“近几年不可多见之力作”。译成韩文出版,不仅可作为韩国“大学及学术界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之学习与研究之价值”,... 韩国檀国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央图书馆馆长、(韩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韩武熙先生认为拙作《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为“近几年不可多见之力作”。译成韩文出版,不仅可作为韩国“大学及学术界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之学习与研究之价值”,并且“对中韩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并大有裨益”。要我为这一译本写一篇序文。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写序当然是义不容辞的。并借此机会向朝武熙教授和参与翻译这本书的其他各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家作品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国现代文学 译本 郭沫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扎实实的开拓与探索——评介我国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被引量:1
5
作者 詹昌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97-99,共3页
文学思潮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文学团体、文学流派和文学创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因而想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正确理解其作家作品,就必须对中国现... 文学思潮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展流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文学团体、文学流派和文学创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因而想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正确理解其作家作品,就必须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来龙去脉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而,近70年的中国新文学史,除了李何林先生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之外,竟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专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魏绍馨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以下简称《思潮史》),以其全新的理论角度,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现代文学思潮的演变,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过去由于“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脉络 正确理解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领域 文化思想 反封建 思潮 文学思想 现代文学思潮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历史的秋千架上——现代文学思潮流变论
6
作者 陈晓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4-100,共7页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是交织于东西方文化双重网络系统里抗争这样的背景下接受着历史的选择,并步履维艰地前进在坎坷的道路上的。她在多重变奏的主旋律中历经了“从表现人生到政治认同”、“民族民间文学复归”、“幼稚与狂热交织”的流变... 现代中国文学思潮是交织于东西方文化双重网络系统里抗争这样的背景下接受着历史的选择,并步履维艰地前进在坎坷的道路上的。她在多重变奏的主旋律中历经了“从表现人生到政治认同”、“民族民间文学复归”、“幼稚与狂热交织”的流变过程。文章以“今天”为视角来观照现代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轨迹,在对文学史料进行重新整理、构建与阐释之后,从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思潮 三四十年代 现代中国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 现代中国作家 西方文学 审美特征 文学观念 古典文学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序二篇
7
作者 任钧 贾植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09-110,共2页
本人有幸,获得邵伯周同志撰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书稿先睹为快的机会。在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了好些颇为深刻的印象。首先,它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影响。这主要包括“五四”时期无产阶级文学思... 本人有幸,获得邵伯周同志撰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书稿先睹为快的机会。在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了好些颇为深刻的印象。首先,它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影响。这主要包括“五四”时期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萌芽、“左联”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思潮 毛泽东文艺思想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革命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思潮 学术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类型 四种关系——对我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考察
8
作者 周葱秀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1-6,12,共7页
对以往某些现代文学史把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仅仅描述为“矛盾——批判斗争——发展”提出异议,认为在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存在三个类型,除上述类型之外,还存在“矛盾——互补调和——发展”,以及将上述两个类型结合而产生的第三... 对以往某些现代文学史把我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仅仅描述为“矛盾——批判斗争——发展”提出异议,认为在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存在三个类型,除上述类型之外,还存在“矛盾——互补调和——发展”,以及将上述两个类型结合而产生的第三个类型。再从历时性角度考察,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反拨,二是延续,三是重复,四是综合与超越。正是这三个类型、四种关系,构成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发展 类型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突破意义的文学著作——读《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9
作者 吴禹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向着纵深地带的拓展与掘进,文学思潮这一块被长期荒废了的土地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近年来,有关文学思潮这一专题的单篇论文已经数不胜数,专著也出了不少,但是权威性的能够从今天的历史高度,吸取思潮研究的最... 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向着纵深地带的拓展与掘进,文学思潮这一块被长期荒废了的土地上逐渐变得喧闹起来。近年来,有关文学思潮这一专题的单篇论文已经数不胜数,专著也出了不少,但是权威性的能够从今天的历史高度,吸取思潮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新文学史的全流程中波澜壮阔的各种思潮作全景式描述和总体评价的煌煌巨著却一直没有出现。由国内著名的现代文学史专家邵伯周教授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一书的问世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这部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的研究专著以宏阔的视野,细致的笔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文学著作 “战国策”派 文学 现代主义 民族主义 文艺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主观现实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静的心态扎实的学问——陈学超博士著《现代文学思想鉴识》读后
10
作者 李明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23-124,104,共3页
西北大学中文系陈学超博士的新著《现代文学思想鉴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了。这主要是他在攻读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博士学位、撰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所写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特别是文学思潮流变研究方面的十多篇论文... 西北大学中文系陈学超博士的新著《现代文学思想鉴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了。这主要是他在攻读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史博士学位、撰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所写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想、特别是文学思潮流变研究方面的十多篇论文的集纳。尽管不是“鸿篇巨制”,读后却给人的启迪不小,真可说是受益匪浅,印象良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想史 现代文学思潮 读后 陕西人 中文系 流变 现代文学 理论范畴 真理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检讨——读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的札记
11
作者 刘献彪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3期107-114,共8页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如果从二十年代中期,胡适发表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最后一部分论述文学革命运动算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五十多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建国前为一时期,建国后...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如果从二十年代中期,胡适发表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最后一部分论述文学革命运动算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五十多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即建国前为一时期,建国后为一时期。建国前,虽有现代文学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出版,但在高等学校并没有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因而,建国前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不仅人数寥寥,且未受到社会的重视。直到建国以后,高等学校才设立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由于这门课的开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思潮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新文学 高等学校 现代文学研究 发展变化 文艺思潮 文学革命运动 作家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文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恢复文学史原貌的必要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回答现代文学史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内涵,即用审美现代性质疑历史现代性;是现代文学之历史发展合力的...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恢复文学史原貌的必要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回答现代文学史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内涵,即用审美现代性质疑历史现代性;是现代文学之历史发展合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现代文学思潮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文学思潮史》研究的评论
13
作者 古远清 《中州学刊》 1987年第3期67-71,80,共6页
《当代文学思潮史》学科的兴起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个母系统中出现了一些子系统,如《当代文学思潮史》、《新时期文学史》之类。 《当代文学思潮史》之所以能在近年来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崛起,首先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所兴起... 《当代文学思潮史》学科的兴起 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个母系统中出现了一些子系统,如《当代文学思潮史》、《新时期文学史》之类。 《当代文学思潮史》之所以能在近年来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崛起,首先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所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分不开。随着文艺政策的开放,人们对文学思潮这样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开始了探索,特别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人们的审视观点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文学思潮对文学创作所起的呼风唤雨、推波助澜的作用。诸如在粉碎“四人帮”后头几年掀起的为现实主义文艺恢复名誉的思潮,以及评论家们对以后涌现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的扶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思潮 新时期文学思潮 当代文艺 评论 当代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思潮 陈辽 文学创作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民族文学传统在五四时期的现代化转换
14
作者 吕家乡 《齐鲁学刊》 CSSCI 1989年第6期62-65,共4页
五四时期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的背景下,由鲁迅、郭沫若等开拓者们创造的辉煌成果。就其文学渊源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力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借鉴,一是得力于中国固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横的借... 五四时期诞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的背景下,由鲁迅、郭沫若等开拓者们创造的辉煌成果。就其文学渊源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力于西方先进的近现代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的借鉴,一是得力于中国固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横的借鉴也好,纵的继承也好,都不是简单的照搬、模仿,而是创造性的转换。对于外国的先进文学,是给以“民族化”的转换,洋为中用,使之变成我们民族的东西;对于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是给以“现代化”的转换,古为今用,使之由古典的东西变为现代的东西。就新文学诞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横的借鉴起了主导作用,纵的继承则属于基础的构成。如果没有外国先进文学的输入,我们固有的优良传统不可能迅速地实现现代化转换;但是,如果没有优良的文学传统与输入的外国先进文学相呼应,舶来品就无法在中国扎根。不承认外来文学对五四新文学起了催生作用是不合实际的,认为五四新文学造成了传统文学的“断裂”也是不合实际的。本文只就后一方面试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民族文学传统 古代文学 五四新文学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 郭沫若 现代文学思潮 鲁迅 传统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艺术思潮
15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纯艺术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 自由主义 唯美主义 文艺思潮 文学发展 非功用 创作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文学研究在台湾
16
作者 李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7-92,共6页
抗战文学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三十年代作品的禁锢,造成台湾学者对这一段文学研... 抗战文学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当局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三十年代作品的禁锢,造成台湾学者对这一段文学研究的空白。1979年“七·七”前后,由于台湾地区有关学者的努力,这一禁区才被突破,从而推动了抗战文学的开拓性研究。随着这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研究 抗战时期文学 沦陷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 月刊杂志 整理与研究 文学史料 报告文学 中国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际遇与审美暗示:再评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水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147,共7页
对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可围绕三个有价值的命题展开重思: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衡派思想张力与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植入;对"浪漫"时风的反拨:梁实秋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理论话语的承传;借镜西方与持守正统:古典主义与中国传... 对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可围绕三个有价值的命题展开重思: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衡派思想张力与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植入;对"浪漫"时风的反拨:梁实秋对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理论话语的承传;借镜西方与持守正统: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昭显。把此三大层面若干问题放置于历史"现场"而展开宏观与微观视野相结合的推进式新探,既可初步概说与读解新时期文学理论如何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展的轨迹及现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审美诉求,又可深度透视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创作重建、延伸及演变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可多重考察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多元共生的现代中国文艺创作新体系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 20世纪现代文学思潮 学衡派 梁实秋 欧文·白璧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体学视域中散文诗的文类归属与界说
18
作者 张翼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中国现代散文诗是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影响而在新文学土壤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生文体,但它在百年发展进程中始终摆脱不了面孔“模糊”的命运。散文诗何所属、何所为,文体特质又为何,这些疑问引发了对散文诗文体定义的追问与文类归属... 中国现代散文诗是受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影响而在新文学土壤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生文体,但它在百年发展进程中始终摆脱不了面孔“模糊”的命运。散文诗何所属、何所为,文体特质又为何,这些疑问引发了对散文诗文体定义的追问与文类归属的焦虑,不断给创作和评论带来困扰。面对这些难题,理论界和创作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诗 文体学 文类 界说 视域 历史 现代文学思潮 百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假防窃 规范学术
19
作者 俞兆平 《学术界》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邵伯周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新唯美主义”一节中的有关闻一多部分 ,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来自俞兆平所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一节。这种抄袭是一种“缩写”他文和“袭用”他文观点的... 邵伯周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中“闻一多、徐志摩的新唯美主义”一节中的有关闻一多部分 ,至少有百分之六十来自俞兆平所著《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闻一多“中期美学思想”一节。这种抄袭是一种“缩写”他文和“袭用”他文观点的手法 ,很具隐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 “缩写” “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勇怯辨
20
作者 黄青云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6期42-,46,共2页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为人瞩目的“丁沈公案”。其中内容之一是丁玲在回忆录中指名说,“我对这个人的为人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在那种风风雨雨的浪涛里,他向来胆小,怕受牵连。”①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沈从文个人品格,而且也...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为人瞩目的“丁沈公案”。其中内容之一是丁玲在回忆录中指名说,“我对这个人的为人是知道得很清楚的。在那种风风雨雨的浪涛里,他向来胆小,怕受牵连。”①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沈从文个人品格,而且也涉及到沈从文研究。沈从文与丁玲相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丁玲 国民党 胡也频 《湘行散记》 《魍魉世界》 现代文学思潮 陈立夫 沈从文创作 纪实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