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力之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19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的起飞时期 ,也是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期。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 ,这一形成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邓小平运用一张一弛的中国智慧 ,处理了文化冲突问题 ,既避免了冲突对现代化的危害 ,又避免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回潮 ,为现...
19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的起飞时期 ,也是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期。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 ,这一形成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邓小平运用一张一弛的中国智慧 ,处理了文化冲突问题 ,既避免了冲突对现代化的危害 ,又避免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回潮 ,为现代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要理解邓小平的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文化格局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博士学位论文)
2
作者
王世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3,共2页
“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 ,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 ,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 ,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 ,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 ,现代人文知...
“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 ,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 ,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 ,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 ,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 ,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 (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 )。但是 ,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 ,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 ,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 ,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 ,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 (现实主义小说 )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 ) ,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 ;其次 ,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 ,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 ;第三 ,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 ,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 ,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 ,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 ,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 ,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 ,只要稍作认真思考 ,便不难发现 ,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 ,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末中国小说
文化
格局
的
现代
性批判》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精神
价值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力之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文摘
19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的起飞时期 ,也是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期。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 ,这一形成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邓小平运用一张一弛的中国智慧 ,处理了文化冲突问题 ,既避免了冲突对现代化的危害 ,又避免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回潮 ,为现代文化格局奠定了基础。要理解邓小平的思路 。
关键词
邓小平
现代文化格局
历史语境
分类号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G120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博士学位论文)
2
作者
王世城
机构
南京大学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3,共2页
文摘
“现代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的核心使命 ,而世纪末的中国文化危机本质上也正是现代性价值和意义的危机 ,这种危机体现在当下文学中 ,便是现代性叙事的崩溃。现代性叙事形成于五四时期 ,文化启蒙与批判是它的内在精神 ,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则是承担主体 (因而现代知识分子文化正可视为是现代性文化的载体 )。但是 ,这一叙事及其意义体系被后来的革命——政治文化所转换 ,直至“文革”后才逐渐恢复。然而 ,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首先 ,现代性意义叙事在复苏发展过程中 ,过于迷恋自己的社会即时性意义效果 (现实主义小说 )和形式意义(先锋小说 ) ,而逐渐偏离了现代性建构这一世纪目标 ;其次 ,商品经济的兴起引起社会文化的转型 ,导致现代性价值的“落空”和现代性意义叙事的失效 ;第三 ,尤其是后现代思潮的引入 ,对现代性意义及其叙事是一个致命打击 ,它俨然从学理上解构了现代性存在的合法性 ,宣告启蒙与批判的不可能。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王朔的流行和“新写实”的兴起 ,便是现代性叙事危机的体现 ,知识分子文化变得黯然无光。然而 ,只要稍作认真思考 ,便不难发现 ,所谓“现代性伟大叙事的终结”,只不过是中国式后现代理论所设的一个逻辑陷阱。实事求是的考察将向我们揭示出 ,在整个二十世纪文化史?
关键词
《世纪末中国小说
文化
格局
的
现代
性批判》
中国
文学评论
艺术精神
价值形态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邓小平与中国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
黄力之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世纪末中国小说文化格局的现代性批判》(博士学位论文)
王世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