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挖掘”与“追认”——现代散文理论吸纳古典资源的独特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欧明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0,174,共5页
现代散文理论吸纳古典资源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其中独特的是"挖掘"与"追认"。"挖掘",即是将古代不少无人重视或极少有人视为散文作品及其理论的,以现代"纯文学"散文观念衡量,重新"挖掘"... 现代散文理论吸纳古典资源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其中独特的是"挖掘"与"追认"。"挖掘",即是将古代不少无人重视或极少有人视为散文作品及其理论的,以现代"纯文学"散文观念衡量,重新"挖掘"出来。"追认"就是追加认可,既有概念本身的追认,也有散文家、散文理论家的追认,有散文及其理论作品的价值及地位的追认。"追认"是一种文化心理上的"追宗认祖",由"古已有之"证明自己理论的合理性。散文理论家以晚明小品为重点,不仅向前"追认",还向后"追认"。"追认"是一种"文化命名",每一次"追认"都是对被追认者的重新评价,是文学史的"重写"。"追认"的弊端是明显的,往往"遮蔽"了文学史部分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 “追认” 现代散文理论 古典资源 “文化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2
作者 沈义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崇文”与“载道”的艰难选择始终贯穿于中国散文的发展历史。周作人等在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时提出的“表现自我”说,未能厘清“自我”仍然属于对象范畴,并非决定散文何以能成为艺术的真正关键的驱动因素。20世纪30年代爆... “崇文”与“载道”的艰难选择始终贯穿于中国散文的发展历史。周作人等在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时提出的“表现自我”说,未能厘清“自我”仍然属于对象范畴,并非决定散文何以能成为艺术的真正关键的驱动因素。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散文观念之争实质已经越出了散文层面,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理念。1949年之后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研究,仍然停留在现代话语的转述层面,散文的创作实践继续在失范的状态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散文理论 非艺术 文体规范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散文理论资源存在的形态特征
3
作者 周红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8-182,共5页
作为一种界域宽泛无定的古老文体,散文其事虽盛,但传统散文理论资源却匮乏难堪。由封闭、单一的古典形态向开放而多元的现代形态转型,现代散文创作的兴盛推动了相关的理论研究。现代散文理论资源存在的形态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正... 作为一种界域宽泛无定的古老文体,散文其事虽盛,但传统散文理论资源却匮乏难堪。由封闭、单一的古典形态向开放而多元的现代形态转型,现代散文创作的兴盛推动了相关的理论研究。现代散文理论资源存在的形态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正说与侧言的并置,个人与社会的反构。所谓正说与侧言,意指关涉散文的言说方式;而个人与社会,则表示研究者看取散文价值的维度。这应是我们研究这一话题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理论 正说与侧言 个人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散文的理论建设
4
作者 俞元桂 姚春树 +1 位作者 王耀辉 汪文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61-71,共11页
现代散文是中国新文学百花园中的繁花茂卉。鲁迅在三十年代谈到“五四”以来的白话散文时曾说:“小品散文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应该说,这是符合文学史实际的概括。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个特点,它比较... 现代散文是中国新文学百花园中的繁花茂卉。鲁迅在三十年代谈到“五四”以来的白话散文时曾说:“小品散文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小品文的危机》),应该说,这是符合文学史实际的概括。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个特点,它比较重视散文的理论建设。因此,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散文的创作繁荣和散文的理论探讨往往是相伴随的。中国现代散文史,不仅有群星灿灿,人材济济的散文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代 优秀传统 中国现代散文 理论建设 文艺通讯 历史小品 现代散文理论 小品文创作 报告文学 散文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散文的全景鸟瞰——读《中国现代散文史》
5
作者 王光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50-55,共6页
一文学史家其实也是一位地质师,面对文学的历史“地貌”,他们也同样做着十分艰苦的寻找、发掘、化验、分析、鉴定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显得特别困难,这种困难除了由于现代中国的动荡和战争的环境,造成了许多散文作... 一文学史家其实也是一位地质师,面对文学的历史“地貌”,他们也同样做着十分艰苦的寻找、发掘、化验、分析、鉴定的工作。正因为如此,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显得特别困难,这种困难除了由于现代中国的动荡和战争的环境,造成了许多散文作品的散失,不易寻觅外,还在于这种研究受着许多内在条件的制约:首先,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态,似乎至今还没能建立一种相对完整、系统的本体理论框架。小说与新诗领域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艺术 散文 中国散文 现代散文理论 文学史家 艺术形式 时代条件 散文发展 文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春树教授与现代散文研究
6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现代散文理论 中国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杂文史 福建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西文论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味:充溢着人生世态的变移内容——俞元桂散文创作探颐
7
作者 曾焕鹏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6期63-66,共4页
主编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中国现代散文史》等书的俞元桂教授,近年迭有散文佳作问世。一个几十年来潜心于科研与教学的学者,在临届古稀之年,突然转轨操动起文学创作的桨,其创作动因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俞先生不... 主编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中国现代散文史》等书的俞元桂教授,近年迭有散文佳作问世。一个几十年来潜心于科研与教学的学者,在临届古稀之年,突然转轨操动起文学创作的桨,其创作动因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俞先生不仅经历过战火动乱的颠沛流离,也备尝过自然灾害与人为劫难的刻骨忧伤。但长期的孤寂与坎坷的磨难,淬炼了他的心灵,磨砺了他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现代散文理论 文学创作 社会人生 中国现代 创作动因 情绪结构 自然灾害 内容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枝独具风姿的奇葩——评范昌灼新著《散文创作论》
8
作者 周景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8-49,共2页
近年来,随着散文创作的繁荣,散文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在散文理论的百花园中,新近绽开了一枝独具风姿的奇葩,令人瞩目。这就是四川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范昌灼新著的《散文创作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近年来,随着散文创作的繁荣,散文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在散文理论的百花园中,新近绽开了一枝独具风姿的奇葩,令人瞩目。这就是四川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范昌灼新著的《散文创作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新著 记叙散文 现代散文理论 写作学 语言 创作理论 创作论 理论方面 新鲜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转变与“小品文的危机”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江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小品文 鲁迅 无产阶级文学 “论语派” 现代散文理论 左翼作家联盟 “第三种人” “自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现实:形散神不散 被引量:6
10
作者 喻大翔 《河北学刊》 1988年第1期93-96,共4页
林非先生的《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从诸多侧面对散文的创作与批评作了中肯的评价,为近年散文研究最有分量的文章之一。“形散神不散”的争论,是颇为敏感的问题。林先生说:“‘形散神不散’这种主张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闭的框框。”此评... 林非先生的《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从诸多侧面对散文的创作与批评作了中肯的评价,为近年散文研究最有分量的文章之一。“形散神不散”的争论,是颇为敏感的问题。林先生说:“‘形散神不散’这种主张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闭的框框。”此评无疑是确当的。 “形散神不散’六十年代后成为散文最热门的命题,被奉为一切散文的普遍特征,指导创作,并泛滥着去评判古今中外的各种散文。这个所谓的散文审美标准到底跟古代的形神理论有什么样的渊源,与现代散文理论关系如何,它是怎样出现的,它行将溃散的自我致命伤在哪里,这是本文想简约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研究 现代散文理论 散文创作 审美标准 形神 渊源 自我封闭 林非 当代散文 形神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到底是前进的”——评林语堂倡导小品文
11
作者 刘炎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124-129,共6页
“到底是前进的”——评林语堂倡导小品文刘炎生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于1934年4月至1935年以《人间世》半月刊为园地,大力倡导小品文。这不仅受到当时左翼文坛的非议,而且今天的有关论著仍未予以应有的肯定。其实,林语堂倡... “到底是前进的”——评林语堂倡导小品文刘炎生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于1934年4月至1935年以《人间世》半月刊为园地,大力倡导小品文。这不仅受到当时左翼文坛的非议,而且今天的有关论著仍未予以应有的肯定。其实,林语堂倡导小品文,对于我国现代小品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品文 林语堂 《人间世》 郁达夫 袁中郎 现代小品文 现代散文理论 社会人生 广西人民出版社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子沁不是王任叔的笔名
12
作者 姜振昌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3-74,共2页
穆子沁不是王任叔的笔名●姜振昌1984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和1985年《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的《巴人简谱》,都将穆子沁1941年发表的《论杂文的语言》和《写在杂文重振声中》作为巴人(... 穆子沁不是王任叔的笔名●姜振昌1984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和1985年《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的《巴人简谱》,都将穆子沁1941年发表的《论杂文的语言》和《写在杂文重振声中》作为巴人(王任叔)的作品收入。1985年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任叔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杂文 现代散文理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 学院的学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山东莱阳 四十年代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子沁何许人
13
作者 江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4-64,共1页
1984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和1985年(《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的《巴人简谱》,都将穆子沁1941年发表的论文《论杂文的语言》和《写在杂文重振声中》作为巴人(王任叔)的文章收入,系误。据钱金昔等人回忆... 1984年5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和1985年(《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的《巴人简谱》,都将穆子沁1941年发表的论文《论杂文的语言》和《写在杂文重振声中》作为巴人(王任叔)的文章收入,系误。据钱金昔等人回忆,穆子沁是李澍恩的笔名,“取义木子李及‘恩’中之心”,他当时是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社 笔名 现代散文理论 杂文 王任叔 大学学报 暨南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师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