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建设产教融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逻辑
1
作者 祁占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1,共1页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把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强国“八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探...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把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教育强国“八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序幕后,经过40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的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认识、新定位。那么,如何加快建设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需要深刻把握其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融合 教育强国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学和社会教育学的起源和实用性的十大论点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娟(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1,共9页
本文强调的观点是,现代教育和教化的基础阶段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学校教授的、面向全民的新式基础教育,二是借助社会教育行业得到传授和加强的新式社会基础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的组织结构根植于分化的现代社会子系统之上,涵盖了德国各种形... 本文强调的观点是,现代教育和教化的基础阶段包括两部分:一是在学校教授的、面向全民的新式基础教育,二是借助社会教育行业得到传授和加强的新式社会基础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的组织结构根植于分化的现代社会子系统之上,涵盖了德国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包括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就业社会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社会热点和罪犯再社会化方面的社会工作。中国的教育和教化体系已经牢固确立了,普通基础教育和社会基础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期望这十大论点的译介,能够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展开相应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基础教育 社会基础教育 现代教育和教化过程的自身逻辑 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 纪律规训性的、拓展经验和交往的、咨询性的教育实践 现代社会性 分享与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全面实现“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建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0,173-174,共7页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有充分的判据表明我国"逻辑教学现代化"已"初步实现",但要达到"全面实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体现在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育和哲学专业本科逻辑教学的现代化事业还有很大的...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有充分的判据表明我国"逻辑教学现代化"已"初步实现",但要达到"全面实现"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体现在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育和哲学专业本科逻辑教学的现代化事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体现在非哲学专业本科和非逻辑专业研究生逻辑教学还极其薄弱,而基础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逻辑教育亦亟待加强。逻辑工作者应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致力于各层次逻辑教育工作,并推动全社会逐步提高对于全面实现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为此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现代 先进 逻辑教育体系 现代逻辑 逻辑思维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化”到“教育”:中国教育的现代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晓磊 于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共4页
当前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与传统"教化"观念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化与现代教育反映了两种非连续的认识型,即从传统教化到现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次断裂,它是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性认识。改革是中国... 当前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与传统"教化"观念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教化与现代教育反映了两种非连续的认识型,即从传统教化到现代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次断裂,它是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前提性认识。改革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手段。本文从对教化与教育中基本含义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意蕴进行分析,进而反思中国现代教育的前提性认识和可能性手段,即反思教化与教育的界限和对教育改革进行文化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断裂 现代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主体性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的本质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瑞鸿 戴钢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138,共6页
价值观的发生、建构和发展与人的文化主体性生成与提升相伴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的本质在于通过教育者的文化教化和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主体性建构的互动活动,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世界的核心价值意义,建构... 价值观的发生、建构和发展与人的文化主体性生成与提升相伴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的本质在于通过教育者的文化教化和受教育者的价值观主体性建构的互动活动,使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世界的核心价值意义,建构起中华民族的同类价值意识,提升其文化主体性。据此,探索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主体性文化教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过程 主体性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化的终站:“成为你自己”——尼采哲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5
6
作者 高瑞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49,共8页
在工业社会背景下,现代教育日益被功利化的社会目标绑架并显示出短暂性和单一化的弊端。尼采哲学中关于教育的思想从阐释教育的现代趋势入手,分析了"扩大规模"和"缩小内涵"所导致的教育短命的后果,提出教化的目标... 在工业社会背景下,现代教育日益被功利化的社会目标绑架并显示出短暂性和单一化的弊端。尼采哲学中关于教育的思想从阐释教育的现代趋势入手,分析了"扩大规模"和"缩小内涵"所导致的教育短命的后果,提出教化的目标应当是使人学会反思性观察和个体性思考。他认为人应当依据自身的崇高精神品质和内心的召唤来提出真正的教育需要,教育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而在于寻获个体的真实心性并"成为你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哲学 终站 现代教育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现代教育体制确立过程中的外来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华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本文认为,浙江教育在由传统旧体制向近现代新体制演变的过程中,来自外国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起了很强的冲击作用。吸取外国文化中的有益经验,有助于本国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教育体制 确立过程 日本 浙江省 浙江留日学生 教育 渗透和影响 中国教育 外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走进现代精神文明——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文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思想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也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但随着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思想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也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但随着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传播,我国的新生代大学生普遍较为熟悉西方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反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以及文化习俗不甚了了。这既与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有关,亦与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运用不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精神 大学生 思政教育 精神文明 现代 道德功能 中华民族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智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刘智运本文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质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嬗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文章还论述了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刘智运本文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问题,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质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嬗变,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文章还论述了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并有所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 现代大学 民族文素质 优秀传统文 教育 中国文 道德 观念性 西方文 人文主义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逻辑、基础和路径 被引量:10
10
作者 瞿晓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53-59,共7页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产业集群”的场域、主体、资源及价值等维度特征,正契合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要求,由此构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逻辑。立足教育部一省一策建设意见...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我国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产业集群”的场域、主体、资源及价值等维度特征,正契合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要求,由此构成了产业集群视角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逻辑。立足教育部一省一策建设意见,分析江苏省的“省情”和“教情”,产业集群数量多、实力强、领域广,职业院校多层次、高发展、有经验,是江苏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有利基础;江苏省内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少、内部竞争大、建设同质化,职业院校吸引力弱、教学要素散、改革求稳妥等现象,是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不利因素。对此,产业集群视域下,围绕场域布局、主体联结、资源融合以及机制设计等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应然路径是:从“有”到“优”布局场域,以“点”带“群”联合主体,由“散”及“整”整合资源,转“虚”为“实”设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市域产联合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融合 实体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瑞儒 黄荣怀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9-33,共5页
本文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解读了学科逻辑起点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阐明了确定学科逻辑起点的重要性及其确立学科逻辑起点的依据以及学科逻辑起点在确立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特点;通过建构“逻辑之塔”详细分析了国内有影响的13... 本文在收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解读了学科逻辑起点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阐明了确定学科逻辑起点的重要性及其确立学科逻辑起点的依据以及学科逻辑起点在确立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特点;通过建构“逻辑之塔”详细分析了国内有影响的13种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教育技术学新的逻辑起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教与学的方法”,并且论述了提出此逻辑起点的依据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逻辑起点 逻辑之塔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与学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大学教育伦理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英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年第4期18-20,共3页
教育伦理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伦理,是人类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伦理中最高尚、最纯洁和最带有理想色彩的一部分。但时下我们看到的种种现象表明,教育伦理已发生了严重偏移,甚至出现了双重标准,教育者只有言传而无身教... 教育伦理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伦理,是人类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伦理中最高尚、最纯洁和最带有理想色彩的一部分。但时下我们看到的种种现象表明,教育伦理已发生了严重偏移,甚至出现了双重标准,教育者只有言传而无身教,教育的功能似乎只剩下教人以谋生的手段,其教化功能已大大减弱。整个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应当重新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伦理,重新审视现代大学教育中几个基本的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教育 教育伦理 社会伦理 理想色彩 功能 伦理关系 教育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琦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发散思维 主动探索 直觉形象 思维过程 快速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便是教化:论传统儒家教育观念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顺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4-160,共7页
儒家非常重视教化,儒家的教化也是一种教育。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恶论,即认为人天生性恶,故需教化以改造之,这和现代教育肯定天性的哲学不一样。儒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渊博、道德高尚、能够建功立业的人;而现代教... 儒家非常重视教化,儒家的教化也是一种教育。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恶论,即认为人天生性恶,故需教化以改造之,这和现代教育肯定天性的哲学不一样。儒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识渊博、道德高尚、能够建功立业的人;而现代教育的目标则是培养绅士,偏重于文明修养。从教育内容来看,儒家以仁义之道为主要内容;教育活动主要表现为灌输仁义之道;现代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尤其是独立判断的能力为主。在教育过程中,儒家的教师是知识与道德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与之相反,现代教育在强调平等的同时,主张以学生为主。二者之间的这些差异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教育 现代教育 圣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化:建构诗意教育学之基础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明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0,共11页
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加入质性研究的访谈叙事法,前者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论述教化的本质与意涵;后者则辅助说明教化蕴含的人文、伦理与审美的力量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也可激发教师反思并改变其对学生的态... 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加入质性研究的访谈叙事法,前者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论述教化的本质与意涵;后者则辅助说明教化蕴含的人文、伦理与审美的力量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也可激发教师反思并改变其对学生的态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彰显思觉行盼是教化哲学观的基本要素,促使教育活动得以兼顾具自主意识的个体主体性与实践伦理的社会性。质言之,若教育活动不违其以德为核心的本质,则教育与教化乃一体之两面,即两者均在化育人才,使其知书达礼,恪尽职责,有守有分,是士人、是君子、是高尚品格的仁者,乃至于圣人。确立了教化乃主体性与社会性辩证合之知行活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社会性意义,也是诗意教育学理情兼容并蓄的旨趣,故对受工具理性扭曲的台湾教育可发挥震聋启喟之功,对透过诗意教育学的倡导,以导正被扭曲之教育本质、学术研究与学习自由以及教师尊严等,提供本土教育改革理论建构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教育 批判思考 思觉行盼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常生活世界的凸显到人的发现——现代性教化启蒙的历史回眸
16
作者 刘铁芳 张大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6-12,共7页
威权性的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特征 ,个体生命被遮蔽在神圣的“(天 )理”之中 ,“人”被遮蔽于“民”的身份之中 ,纲常名教因之而成为“吃人”的教化。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教化思想的出现 ,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 威权性的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特征 ,个体生命被遮蔽在神圣的“(天 )理”之中 ,“人”被遮蔽于“民”的身份之中 ,纲常名教因之而成为“吃人”的教化。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教化思想的出现 ,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现代性教化的艰难启蒙一步步走向深入 ,在发现了“吃人”的礼教的同时 ,也发现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中国 现代 伦理 伦理道德 个体道德 学校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柳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1-42,共2页
“教师”一词,《辞海》解释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韩愈《师说》则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表面看来,教师的角色定位从古至今似乎并无大的改变,但是,只要联系教育技术的演变来作一个简单的纵向历史... “教师”一词,《辞海》解释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执行教学任务的人。”韩愈《师说》则定义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表面看来,教师的角色定位从古至今似乎并无大的改变,但是,只要联系教育技术的演变来作一个简单的纵向历史透视,我们就会发现,教师角色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一直在不引人注意地发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师角色转换 师形象 过程 学活动 认知方式 课堂权威 物态 师的角色 传授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心高职教育普教化
18
作者 陆福兴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1S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经济发展 普通高校 教育体系 不可或缺 现代教育 师资水平 就业难 招生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缘情立教 内外双修——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国钧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6期22-25,共4页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了一批孟子以前的儒家竹简 ,填补了孔孟之间教育思想的一段空白。郭店儒简以情论性 ,探讨了性、情、心、道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缘情立教、教化成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 ,描述和论证了以物动性 ,以悦逆性 ,以...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了一批孟子以前的儒家竹简 ,填补了孔孟之间教育思想的一段空白。郭店儒简以情论性 ,探讨了性、情、心、道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缘情立教、教化成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 ,描述和论证了以物动性 ,以悦逆性 ,以故交性 ,以义厉性 ,以势黜性 ,以习养性 ,以道长性的情感教育过程 ;提出了知情体道 ,由义入道 ,内外双修的成德途径 ;确立了“金声玉振” ,内外和谐 ,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这些教育思想上承孔子 ,下启孟子 ,以情性论为特征 ,对我们正在提倡和实施的情感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情感教育 途径 过程 特征 启示 孟子 成德 郭店儒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语文教育观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兼论历代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明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在古代、近现代直至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语文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特点。深入考察、梳理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育观所具有的传承价值,透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智慧和民族特色,无疑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育... 在古代、近现代直至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语文教育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特点。深入考察、梳理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育观所具有的传承价值,透视语文教育的思想智慧和民族特色,无疑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育观的内在精魂,借鉴、汲取历代语文教育的思想智慧。它主要包括:一是古代语文教育的教化观。教化是对人的教育感化,接受性情陶冶与价值导引,使人的性情、灵魂、精神发生深刻变化,形成心正、意诚、存养、收敛的品行修养,即以陶冶教化、安顿生命为语文教育的思想基点。二是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工具观,在消长沉浮、风风雨雨中推动着语文学科的发展。无论是民国教育时期还是新中国以来语文教育的变革,始终持守着工具性的立场,阐扬语文教育的工具论思想和智慧。三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人文观,即在语文工具观被曲解,背离语文传统的倾向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热切地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从不同角度探讨语文教育人文观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古代 现代工具观 新时期人文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