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60年代的罗马尼亚电影:社会主义现代性与电影现代主义 |
拉杜·托德里奇(文)
宋雨萌(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进路——从法治秩序到法治文化 |
刘雪松
宁虹超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3
|
从资本现代性到社会现代性——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视域 |
王成华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现代性风险社会的治理逻辑与“生存安全性”的价值实践 |
王轩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5
|
中国文论社会主义现代性命名的意义 |
王钦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6
|
现代性晚期社会中的继续教育 |
李玉娟
|
《成人教育》
|
1999 |
1
|
|
7
|
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 |
邢媛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1 |
19
|
|
8
|
确定性重建的方向:在现代性的问题域中 |
周茜蓉
程金生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9
|
在“互镜”中寻求“合作”——现代性视域中的规范伦理学与德性伦理学之争 |
叶舒凤
韩璞庚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0
|
现代性境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转型 |
张翼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11
|
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历史与现实的境遇 |
寇鹏程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微电影与流动的现代性 |
左芳
李飞
洪一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3
|
从“乡土”走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选择 |
林少敏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13
|
|
14
|
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
方长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5
|
现代性研究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的三大问题 |
王明科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6
|
现代性批判:一种比较叙事 |
沈江平
胡秀灵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7
|
现代性实践与审美现代性 |
徐向昱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8
|
永恒的变奏曲:西方现代性的动态机制 |
黄丽娟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9
|
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现代性的创造与超越 |
田鹏颖
陈孟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0 |
8
|
|
20
|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的现代性逻辑 |
陈仁锋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