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93
- 1
-
-
作者
安德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0,共7页
-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民族文化凝聚功能认识的加深,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当代人对现代性(现代化)恶果的深刻反思,最终促使这一运动得以产生。世界不同国家的民俗学者多年来进行的工作,为这项活动的形成和开展奠定了学理基础。但随着工作的展开,人们发现其中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官僚政治、话语霸权及其所引发的不同国家、群体或个人之间冲突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既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尊重和保护文化传承人的意愿与权利,从而推动保护工作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民俗学者还任重道远。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学
文化所有权
现代性灾难
知识产权
话语霸权
-
分类号
G123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