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亚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7,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现代性 科学主义 现代主义 外史研究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内部历史 启蒙思想 相对主义 内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视野 被引量:3
2
作者 傅永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1,共8页
哈贝马斯现代性视野的确立,与他对现代性问题意识的反思和对现代性之反面话语的批判密切相关。一方面,哈贝马斯分析了黑格尔现代性自我奠基理论的严重失误,另一方面,哈贝马斯又对尼采之后的两种现代性批判话语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 哈贝马斯现代性视野的确立,与他对现代性问题意识的反思和对现代性之反面话语的批判密切相关。一方面,哈贝马斯分析了黑格尔现代性自我奠基理论的严重失误,另一方面,哈贝马斯又对尼采之后的两种现代性批判话语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哈贝马斯发现现代性哲学话语出现所谓“穷竭症候”的原因在于,它陷入了意识哲学范式不能自拔,从主体中心化的理性出发不可能真正实现对中心化主体的突破和超越。因此,范式转换、理性重诠是现代性重建的根本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主体 意识哲学范式 主体间 交往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合法化危机——现代性“主体认识论模式”的终结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俊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7,共7页
是走向全球化,还是选择后现代?这是学界判断人类历史当代方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界性话题。从意识形态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以及主体认识论模式终结等讨论的分析,阐释全球化与后现代“妥... 是走向全球化,还是选择后现代?这是学界判断人类历史当代方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界性话题。从意识形态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以及主体认识论模式终结等讨论的分析,阐释全球化与后现代“妥协”策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与合法化危机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耘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5-6,共2页
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刘耘华后现代文化或后现代性是一种不断形成的东西,它的生成模型恰如倒立的金字塔。作为现代文化或现代性母体之内的一种变异的基因,刺激其快速裂变与生长的直接原因并非仅仅是某一种因素,譬如并非仅仅是常人所云... 后现代及其中国版本刘耘华后现代文化或后现代性是一种不断形成的东西,它的生成模型恰如倒立的金字塔。作为现代文化或现代性母体之内的一种变异的基因,刺激其快速裂变与生长的直接原因并非仅仅是某一种因素,譬如并非仅仅是常人所云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不过是为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 后现代文化 海德格尔 中国版 文化语境 利奥塔 后工业社会 主体消亡 心理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与莫言的自主创新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铁生 夏文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中国作家莫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地理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学背景不同,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福克纳揭示的是社会变革中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现实,莫言则主要...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中国作家莫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地理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学背景不同,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福克纳揭示的是社会变革中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现实,莫言则主要以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为主线,展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在创作思潮方面,福克纳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成就,莫言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因而,莫言与福克纳之间是继承、扬弃与发展的关系。莫言的巨大成功在于他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尤其在作家对人的本质探讨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福克纳 文学全球化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思想研究:探索新的范式——兼评《理解鲍曼》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台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3期47-52,共6页
鲍曼思想已产生巨大影响并引起广泛研究。作为汉语界第一本专题性研究著作,郑莉的《理解鲍曼》采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析范式。这种范式可能简化鲍曼思想对学术界的贡献。个体是的鲍曼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个体生存境况的变迁是理解鲍... 鲍曼思想已产生巨大影响并引起广泛研究。作为汉语界第一本专题性研究著作,郑莉的《理解鲍曼》采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析范式。这种范式可能简化鲍曼思想对学术界的贡献。个体是的鲍曼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个体生存境况的变迁是理解鲍曼思想的一个视点,是研究鲍曼思想的一种新范式。凸显鲍曼思想的个体关怀可以把握其思想脉络,并管窥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困境与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思想研究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