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中国当代影视艺术人物造型的现代审美意识 被引量:4
1
作者 郦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3,共2页
对于当代风格各异的影视作品,人物造型设计的角色化、形式化都是无可取代的艺术视觉语言,写实造型设计和写意造型设计是当代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两大创作手法,两者都有长处也都各有所短,在现代审美意识的引导下,我们需将人物外部形... 对于当代风格各异的影视作品,人物造型设计的角色化、形式化都是无可取代的艺术视觉语言,写实造型设计和写意造型设计是当代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两大创作手法,两者都有长处也都各有所短,在现代审美意识的引导下,我们需将人物外部形象塑造得更加充分,使角色得到更完善的表达,最终真正成为观众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审美意识 人物造型元素 写实造型设计 写意造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剧的多样形态和现代审美意识
2
作者 王云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8年第2期57-63,共7页
在一定意义上,我国电视剧创作是一项较为宏大的的艺术系统工程。数量之多,已超过电影数倍;影响之深广,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开始处于前列。因此,我以为:除了要继续加强对某些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论外,尤需对一定时期的创作现状、得失、趋向,作... 在一定意义上,我国电视剧创作是一项较为宏大的的艺术系统工程。数量之多,已超过电影数倍;影响之深广,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开始处于前列。因此,我以为:除了要继续加强对某些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论外,尤需对一定时期的创作现状、得失、趋向,作较为系统的、宏观的比较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现代审美意识 艺术形态 写实形态 努尔哈赤 大众文化 艺术领域 题材 比较性研究 总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田汉的转变——兼谈中国现代戏剧中的现代战斗意识与审美意识
3
作者 黄育新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田汉为代表的南国社在二十年代末的转变,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的文学史家在描述田汉这一转变时无不喜形于色,即便是那些较有文学眼光的批评家,鉴于某种历史的原因,也对此投以廉价的赞叹声。这种评价在过去那个时代曾得... 以田汉为代表的南国社在二十年代末的转变,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件大事。历来的文学史家在描述田汉这一转变时无不喜形于色,即便是那些较有文学眼光的批评家,鉴于某种历史的原因,也对此投以廉价的赞叹声。这种评价在过去那个时代曾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有其存在的历史理由。问题是:当一个时代、民族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形象矗立在世人面前,当文学已开始卸去压在身上超负荷的政治学、社会学负担,并走上正当的审美渠道,当文学的自觉需要批评的自觉来支撑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现代审美意识 早期剧作 戏剧艺术 灵与肉 获虎之夜 咖啡店 南国社 悲剧 文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与模仿的历史差异——审美意识的重新区分与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2-128,159,共8页
模仿和再现是两个具有深刻历史差异的美学范畴。模仿与古代人性结构和古代审美意识相关,再现则是人性结构和审美意识在现代条件下发生历史变动的产物。除了再现的现象化或生活原生态的真实呈现,社会生活无法以其他方式进入现代审美视... 模仿和再现是两个具有深刻历史差异的美学范畴。模仿与古代人性结构和古代审美意识相关,再现则是人性结构和审美意识在现代条件下发生历史变动的产物。除了再现的现象化或生活原生态的真实呈现,社会生活无法以其他方式进入现代审美视野。中国现代审美意识在发展客观再现方面始终处在不完善的状态,它不是以传统的抒情写意排斥客观再现,就是以西方古代的客观模仿歪曲再现,这直接表明了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在审美意识中被轻视、疏远、拒斥的状态。因此,以现象化为审美特征的客观再现,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来说就不是一个审美倾向的选择问题,不是从西方美学借鉴什么的问题,更不是抒情写意为上品、客观再现为下品的狭隘比较的问题。它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审美意识发展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美学当前和未来的历史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审美意识 人性结构 客观模仿 客观再现 社会生活 历史差异 审美关系 抒情写意 现代审美意识 社会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诞:现代艺术的审美错位
5
作者 邹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2,共7页
荒诞是美学发展进入20世纪后形成的重要范畴。它的形成有两个根源。一个是近代以来打破古代审美封闭的两极对峙,即以认知再现为主导的外倾直觉,与以意欲表现为主导的动态观照的对峙互动。这种两极对峙是近代以来审美意识发展的基本... 荒诞是美学发展进入20世纪后形成的重要范畴。它的形成有两个根源。一个是近代以来打破古代审美封闭的两极对峙,即以认知再现为主导的外倾直觉,与以意欲表现为主导的动态观照的对峙互动。这种两极对峙是近代以来审美意识发展的基本态势。第二个根源是动态观照的错位,即意欲表现离开它原本对应着的自然物象,而转向与社会人生的对应。在这种对应中,动态观照以其主观化和抽象化的双重方式,将生动具体的社会人生,处理为僵直变形、扭曲夸张的形态,形成了现代艺术的特殊表现力,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更多样、更广泛的追求和对美与人的关系的更深入、更复杂的理解。本文分析了荒诞产生的上述根源、以及荒诞艺术的审美效应,同时特别强调了外倾直觉对社会人生的完整把握,及其作为荒诞的深层基础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艺术 动态观 审美扩张 古代审美意识 表现艺术 抽象化 社会美 现代审美意识 现象化再现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倾直觉与动态观照─—审美意识的历史更新 被引量:1
6
作者 邹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3-99,共7页
外倾直觉与动态观照─—审美意识的历史更新邹华人性结构的主体化(理性回归与感性回升)引发了古代审美意识的解体过程,同时也形成了克服其残缺和封闭两种特性的审美转换机制,即不可能出现在古代的审美弥合与审美扩张.“这表明,审... 外倾直觉与动态观照─—审美意识的历史更新邹华人性结构的主体化(理性回归与感性回升)引发了古代审美意识的解体过程,同时也形成了克服其残缺和封闭两种特性的审美转换机制,即不可能出现在古代的审美弥合与审美扩张.“这表明,审美关系的重心已经从客体转移到了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观 主观倾向 古代审美意识 生活原生态 审美认知 情感体验 审美特性 现代审美意识 审美直觉 生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23-29,共7页
审美意识的本质与特性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系统论为这个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角度。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人类的审美意识也是一个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也有着结构与功能两... 审美意识的本质与特性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一般系统论为这个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角度。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人类的审美意识也是一个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也有着结构与功能两个基本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审美意识 相互作用 重要课题 美学研究 意志 理性 审美关系 普遍性 感性形式 实践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小说研究中的“美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锋杰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3期86-94,共9页
关键词 胡适 《红楼梦》 小说研究 《儒林外史》 现代审美意识 中国小说 自然主义 家族小说 新文学运动 《官场现形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丁玲作品的审美品格 被引量:2
9
作者 万直纯 《社会科学(甘肃)》 1986年第4期64-67,共4页
丁玲是个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一时,感染了一代读者,这在于她的作品不仅具有特殊的描写对象,还具有独特的审美品格。
关键词 审美品格 作品 丁玲 现代审美意识 描写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时代与民族对作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书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说:“人根本没有本性,他所有的是……历史”。作家的心理经验积累就是作家的形成史。所谓“心理经验积累”就是指个体的自然素质与种类发生、具体情境、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作为“作家的人”的社... 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说:“人根本没有本性,他所有的是……历史”。作家的心理经验积累就是作家的形成史。所谓“心理经验积累”就是指个体的自然素质与种类发生、具体情境、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作为“作家的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历史和“作为人的作家”的个性化的历史。本篇主要论述时代与民族的影响在作家心理经验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一)、“常规历史级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伊·谢·科恩将个人形成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自然个体——社会个体——个人。自然个体的行为取决于自然素质与生命活动条件的偶然结合。社会个体的行为除此而外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以及个体与共同体其他成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作家 民族文化心态 现代意识 文学风尚 社会意识 社会性格 相互作用 心理经验 当代作家 现代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风雨》的假定性与哲理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忠煌 《艺术百家》 1986年第3期72-75,共4页
在莎士比亚的全部剧作中,他的晚期代表作《暴风雨》也许是最能说明他与现代审美意识相通的一个剧本。它不但“可以作为歌剧脚本的极好题材”,如别林斯基指出过的那样;而且我们有根据认为它最适于作现代化的演出处理。 从表面上看来,《... 在莎士比亚的全部剧作中,他的晚期代表作《暴风雨》也许是最能说明他与现代审美意识相通的一个剧本。它不但“可以作为歌剧脚本的极好题材”,如别林斯基指出过的那样;而且我们有根据认为它最适于作现代化的演出处理。 从表面上看来,《暴风雨》是莎剧中唯一的一个符合“三一律”要求的剧本。除了第一场“海船失事”犹如全剧的引子外,全部剧情都发生在一个海岛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定性 莎士比亚 现代审美意识 别林斯基 代表作 歌剧脚本 题材 剧情 现代 舞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菊打官司》为何上座率不高? 被引量:1
12
作者 晓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12,共1页
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夺得最高奖——金狮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的《秋菊打官司》,近来在上海市上映时上座率不高,普遍只有三至四成。一部在国际著名电影节上连获数项大奖的影片。
关键词 《秋菊打官司》 最佳女主角奖 金狮奖 农村题材 巩俐 拍摄方法 现代审美意识 四成 连篇累犊 拍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青年作家小说创作论略
13
作者 戎东贵 《当代作家评论》 198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总体趋向:文学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融合地处东南沿海的江苏省,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学传统悠久深厚、源远流长。正因为如此,当新时期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姿态向前突进的时候,必然要对江苏作家寄予较高的期待。江苏作家是无愧于历史... 总体趋向:文学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融合地处东南沿海的江苏省,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学传统悠久深厚、源远流长。正因为如此,当新时期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姿态向前突进的时候,必然要对江苏作家寄予较高的期待。江苏作家是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1976年金秋10月,欢庆胜利的锣鼓刚刚响过,一批中年作家便从阴暗的牛棚,从僻远的乡村,从省内的四面八方向文坛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作家 文学传统 青年 现实主义 江苏省 新时期文学 小说创作论 周梅森 长篇小说 现代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中的上海 电影中的上海
14
作者 邹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61-64,共4页
既然我们这辈子成了上海人,那么,我们就总免不了要谈论上海的。尽管现实中的上海并不处处令人满意,但她毕竟以现代城市美的全部魅力滋润着我们,期待着我们把更多优秀的文学和电影奉献给她。可以说,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上海现实之一,便是上... 既然我们这辈子成了上海人,那么,我们就总免不了要谈论上海的。尽管现实中的上海并不处处令人满意,但她毕竟以现代城市美的全部魅力滋润着我们,期待着我们把更多优秀的文学和电影奉献给她。可以说,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上海现实之一,便是上海的文学创作和电影创作,尤其是在反映上海当代城市生活方面,更是需要我们急起直追的。当然,这决不是说上海在这方面没有好作品。事实上,象王安忆的《流逝》、程乃姗的《蓝屋》、杨延晋的《小街》、白沉的《大桥下面》,都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是,无论是从全国的创作现状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 现代城市 文学创作 城市意识 上海作家 电影创作 现代审美意识 现代大城市 文化心理 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奡纵横 笔墨涵韵——韩天雍书法艺术浅论
15
作者 毛建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1期71-73,共3页
刚逾不惑而被同事呼为老韩的天雍兄,忠厚直率,好交友,喜清谈,待人诚恳,磊落大方,其书法艺术端庄肃穆,纯朴浑厚,率真稚拙,自出机杼,人书如一。 天雍书艺,初承家学。少年时。天雍随着”右派”父母迁往东北农村接受改造。劳作之暇,严父不... 刚逾不惑而被同事呼为老韩的天雍兄,忠厚直率,好交友,喜清谈,待人诚恳,磊落大方,其书法艺术端庄肃穆,纯朴浑厚,率真稚拙,自出机杼,人书如一。 天雍书艺,初承家学。少年时。天雍随着”右派”父母迁往东北农村接受改造。劳作之暇,严父不容其虚掷光阴。督促他于青灯萤光下,背诵秦文宋词,临摹晋唐法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笔墨 现代书法 甲骨文 日本书道 书法创作 篆刻艺术 书法篆刻 受改造 现代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