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被引量:18
1
作者 戴怡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6-119,128,共5页
现代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教育力量”,日渐成为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主要来源,成为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现代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开放性、技术性、交互性和商业性影响着人的生存和交往方式,挑战着学校德育在德育系统中的中心... 现代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教育力量”,日渐成为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主要来源,成为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现代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开放性、技术性、交互性和商业性影响着人的生存和交往方式,挑战着学校德育在德育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这些挑战主要有开放性对封闭性的挑战、多元价值对一元价值的挑战、个体性对整体性的挑战、自主性选择对强制性规范的挑战,进而引发了学校德育中教师角色的重构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众传媒 学校德育 主体性 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现代大众文化语境看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对周星驰喜剧电影的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思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1,共2页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一种声象结合的方式为大众带来艺术享受,使人们在放松身心之余深刻地感悟人生哲理。尤其是喜剧电影,它作为文艺片中的一个品种,贴近市民现实,宣...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休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一种声象结合的方式为大众带来艺术享受,使人们在放松身心之余深刻地感悟人生哲理。尤其是喜剧电影,它作为文艺片中的一个品种,贴近市民现实,宣泄性和娱乐性很高,票房收入也较高,因而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商业片种。谈到喜剧电影,就不能不说为观众带来欢笑的喜剧大师们。在喜剧电影方面造诣颇高的众多笑星中,香港很具实力的演技派影星周星驰首当其冲。他认真专业的表演和丰富多姿的表情及肢体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电影 无厘头 现代大众文化 香港社会 现代文化语境 青少年 语言 传统文化 观众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现代大众主体性的重新描述和思考——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一个基本命题谈起
3
作者 潘一禾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人民大众的主人位置和主体意识通常是在大众与权威的矛盾关系中阐释的,强调的是大众的自由平等观念和对权威的监督、否决权力。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用语义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了现代大众主体性的多元特点和变动特性。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 人民大众的主人位置和主体意识通常是在大众与权威的矛盾关系中阐释的,强调的是大众的自由平等观念和对权威的监督、否决权力。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用语义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了现代大众主体性的多元特点和变动特性。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解剖和政治批判,始终帮助我们关注现代大众主体性的确立条件,和现代文明社会将不断促使每个个体的本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众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众文化消费略论
4
作者 王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52-54,共3页
一、大众文化消费的形成和特点 在探寻大众文化消费形成源头之前,首先必须要找到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主干因素,现代大众文化消费由于受到这些主干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构成一定的文化消费指向。 第一,历史传统。历史传统必然对整个社... 一、大众文化消费的形成和特点 在探寻大众文化消费形成源头之前,首先必须要找到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主干因素,现代大众文化消费由于受到这些主干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构成一定的文化消费指向。 第一,历史传统。历史传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一种心理凝聚作用。尽管消费者心里有不同层次的分化,但都立足于这一具有继承性文化基础之上,特别是,一定民族具有特定的文化土壤与悠久传统习俗,在持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将逐渐凝聚为既具稳定性与延续性,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统一的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消费结构。 第二,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开放或封闭、时代背景的稳定或动荡,都将对大众文化消费活动产生不可低估的直接影响。正是这“总的气候”决定了大众文化消费的纵横发展。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消费必然局限于稳固、陈旧的消费模式与形态,而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则推动大众文化消费的发展与革新,形成多元化空间、开放性思维、网络化结构三者融合的新型文化消费特征。新的消费需求不断代替旧的消费传统,高层次的消费内容及内在精神动力又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动产生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消费 现代大众文化 社会文化环境 消费活动 消费内容 消费者 消费需求 审美需求 消费群体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小说艺术的命运与大众文化和多种传播手段的挑战》(博士学位论文)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抗卫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0,共2页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小说是在中国百年以来摆脱落后耻辱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中展开的 ,同时也在现代四大传播媒体的形成中诞生与成长。传播技术发展与艺术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对文学阅读与接受的研究大多是从接受的内容进行考察 ,...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小说是在中国百年以来摆脱落后耻辱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中展开的 ,同时也在现代四大传播媒体的形成中诞生与成长。传播技术发展与艺术发展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对文学阅读与接受的研究大多是从接受的内容进行考察 ,而少有从文学的传播手段或传播方式去分析。然而 ,离开了特定的传播媒介 ,任何文学的接受都是不可能的 ,而不同时代传播媒介的不同特点必然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精神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十世纪世界文学艺术的大趋势 ,是尽力寻找全新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和表达方式 ,以开掘现代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外部世界的“掌握”。因此 ,通过各个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传播手段对文学生产、文学观念的影响 (本文着重于小说生产与接受的演变 )的分析 ,去考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命运及其变迁 ,从而思考新的传媒时代的生存处境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现实 ,尤其是“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产生的影响 ,以及在“数字化生存”的文化新语境下文学的意义 ,文学的文化身份的建立及当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提出文学 (小说 )艺术生存与发展的诸种可能性等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艺术的命运与大众文化和多种传播手段的挑战》 钱谷融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研究的反思与再反思:试评阿兰贝里批评框架中的现代与后现代范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共9页
现代旅游的发展已逾百年,旅游研究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个理论思潮。在最初阶段,主流研究着眼于旅游现象的经济性,呼应着现代性中强调发展、规模以及速度的思想。然而,随着现代主义在其发展、嬗变过程中给社会、环境以及人类个体... 现代旅游的发展已逾百年,旅游研究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个理论思潮。在最初阶段,主流研究着眼于旅游现象的经济性,呼应着现代性中强调发展、规模以及速度的思想。然而,随着现代主义在其发展、嬗变过程中给社会、环境以及人类个体所带来的诸多根本性矛盾的逐渐积累,后现代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开始了对现代主义思想多方位的反思,而旅游研究也在这股后现代主义思潮中找到了一个转向的契机。然而,这一转向的目标虽在于揭露并解决现代性所面临的窘境,但后现代主义及其影响下所衍生出的旅游理论亦暴露了自身的内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胡里奥·阿兰贝里(Julio Aramberri)在《现代大众旅游》一书中对影响了旅游研究走向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检视,以审慎的学术态度对旅游研究中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在旅游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这些理论以及阿兰贝里批判观点的综合剖析,讨论了从现代主义开始,旅游研究所经历的后现代反思到对后现代思想的再反思,对诸多相互关联又存在矛盾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如真实与虚假,功能与解放,和谐与权力等,试图说明旅游研究中从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不同理论范型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众旅游 现代 现代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学术语解释
7
《中国健康教育》 1990年第3期39-39,共1页
大众传播学及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在我国刚刚开始,人们在工作、阅读、翻译国外有关理论著作时,常对一些概念、术语弄不清楚其真正含义,妨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为此,本刊将陆续刊载一些术语解释,以飨读者。
关键词 大众传播学 术语解释 现代大众 健康教育过程 理论著作 多级过程 接受者 MED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师与食客:慢慢地放松
8
作者 苗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现代大众文化 电视节目主持人 新闻主持人 晚间新闻 标准化 收视率 厨师 法兰克福学派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文化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落的幸存者——《海边的曼彻斯特》反模式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宝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18,共3页
叙事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伟大的叙事模式往往会在叙事过程中加入作者的主观思想,然而,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叙事模式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僵化,使得叙事成为模式化的叙事。多数艺术在实质上都是创作者... 叙事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伟大的叙事模式往往会在叙事过程中加入作者的主观思想,然而,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叙事模式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僵化,使得叙事成为模式化的叙事。多数艺术在实质上都是创作者通过对自身意图的表述以达到与欣赏者思想共鸣的目的,叙事是表述意图的重要方法之一,譬如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中叙事在表述意图过程中就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模式 叙事过程 现代大众 流传过程 人生经验 文学叙事 商业大片 英雄人物 因果关系 《阿甘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影片对于底层叙事的修辞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哲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9-61,共3页
正如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所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方言是一种特殊的口语符号,是主流汉语的地方变体,又叫"地方话"。方言传递着细腻丰富的乡土韵味,标志着特定的地域文化,真实地再现特定区域、特别是... 正如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所言:"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方言是一种特殊的口语符号,是主流汉语的地方变体,又叫"地方话"。方言传递着细腻丰富的乡土韵味,标志着特定的地域文化,真实地再现特定区域、特别是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因此,方言往往会在表现下层民众生活的底层叙事文本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地方经济 修辞意义 传媒方式 音韵学 修辞效果 现代大众 势所必至 受众 陈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向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9-23,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表现在:覆盖全社会的电视、广播文化负载了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新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际之间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影响大大增强;丰富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蕴涵着深刻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成因:一...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表现在:覆盖全社会的电视、广播文化负载了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新的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际之间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影响大大增强;丰富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蕴涵着深刻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成因:一方面在于大众信息传媒技术、工具的高度发达和广泛普及;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开放。其影响:改变了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要求调整、补充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现代大众信息传媒技术和工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运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加强对磁带电影的评介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4-24,共1页
磁带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用录像磁带制作电影,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录像。我之所以不叫录像而称磁带电影,其理由是:1.不论是用胶片还是磁带来拍电影,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差异;2.现在很多录像节目(特别外国的)都是从胶片电... 磁带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用录像磁带制作电影,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录像。我之所以不叫录像而称磁带电影,其理由是:1.不论是用胶片还是磁带来拍电影,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差异;2.现在很多录像节目(特别外国的)都是从胶片电影上复制的,它的本身就属于电影的范畴;3.现在国外拍电影基本上使用胶转磁或磁转胶系统,国内也开始作这方面的尝试;4.录像只是指制作工序(就象胶片需要洗印一样)而不能作为艺术的概念,电影和录像的区别只是工艺学的不是美学的;因此,我认为叫磁带电影比说录像更科学一点。如果我们从现代大众视听传播媒介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工艺方式在九十五年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世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胶转磁 工艺方式 埃尔 现代大众 制作工序 录像节目 胶片电影 历史进程 现代启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武林外传》成功谜思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奎林 刘亚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99,共2页
《武林外传》从播出之日起就成为一部颇受争议的电视剧作,褒贬不一。作为我国文化转型期大众文化产品,《武》剧对于时下的受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和亲和力。从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解构方法上看,作品在表现形式和文化主旨建构方面,有着自己... 《武林外传》从播出之日起就成为一部颇受争议的电视剧作,褒贬不一。作为我国文化转型期大众文化产品,《武》剧对于时下的受众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和亲和力。从大众文化后现代主义解构方法上看,作品在表现形式和文化主旨建构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征,它对时下大众文化主旨进行了成功解构,同时又实现了文化主旨现代性建构,从而使该剧饱受一些人的批评,而同时又备受别一些人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的后现代 解构与建构 回归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的传播学特征及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4
作者 李根林 《河南农业》 2010年第5X期4-5,共2页
网络文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大众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崭新的文化活动形式和成果,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
关键词 现代大众 传播主体 人类物质生活 传播过程 人文精神 学生辅导员 社会热点问题 现实生活 成长特点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