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革命启蒙叙事的悖论——师陀《马兰》对意识形态压抑的揭示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江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人的日常生活意义和幸福,造成新的压抑。19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的这个启蒙悖论一直伴随着革命文学叙事,揭示师陀创作涉及的这一主题,不仅有益于对《马兰》的进一步认识,对思考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马兰 革命文学 现代启蒙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转向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丽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6,共3页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中国电影开始了灿烂的百年历程。但从近十年的中国电影实践来看,中国电影人既希冀于从传统中式美学中汲取营养,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美学的强烈冲击,在文化的夹缝中...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中国电影开始了灿烂的百年历程。但从近十年的中国电影实践来看,中国电影人既希冀于从传统中式美学中汲取营养,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美学的强烈冲击,在文化的夹缝中寻根而不得,或曲高和寡,或随波逐流,纠结于走商业之路还是艺术之路,彷徨于注重票房成绩还是作者的哲学表达,这些创作思想和创作理论的碰撞与冲击是当今中国电影的迷思之所在,也是中国电影的"阿喀琉斯之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电影 认同 现代启蒙主义 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