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启示录》中光线的叙事性运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灵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75-76,共2页
光线在影视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影视艺术制造影像的重要造型手段,更是摄影师表达个人思想的核心因素。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光线运用是摄影师非常主观化的自由创造,除了对现有事物完成正常的造型还原之外,它更为重要的... 光线在影视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影视艺术制造影像的重要造型手段,更是摄影师表达个人思想的核心因素。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光线运用是摄影师非常主观化的自由创造,除了对现有事物完成正常的造型还原之外,它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场面,生动地刻画了角色的情绪特质,独特地表现了重要段落的情绪意蕴,唯美的画面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罪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现代启示录 光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尔茨的回忆录——浅析三重人格在《现代启示录》中的具体体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寒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0期60-62,共3页
作为以经典小说《黑暗的心》为基本框架改编拍摄而成的电影《现代启示录》最伟大的地方莫过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三个不同方面对科鲁兹上校的人格来剖析,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史上... 作为以经典小说《黑暗的心》为基本框架改编拍摄而成的电影《现代启示录》最伟大的地方莫过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揭示。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学说为理论基础,从三个不同方面对科鲁兹上校的人格来剖析,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示录 三重人格 理论基础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分析《现代启示录》
3
作者 郑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41-143,共3页
根据《黑暗的心》改编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具有丰富的隐喻与文化内涵。后经典叙事学则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现代启示录》的视角。影片对越战的书写、对士兵在热带丛林溯流而上的不断"发疯",既是时代文化的印刻,同样也是非理性... 根据《黑暗的心》改编的影片《现代启示录》具有丰富的隐喻与文化内涵。后经典叙事学则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现代启示录》的视角。影片对越战的书写、对士兵在热带丛林溯流而上的不断"发疯",既是时代文化的印刻,同样也是非理性的文化情绪表达,平原和丛林、资本主义文明和原始农业的相互消磨则反映了西方文明发展中对原始东方的恐惧与不解。在声光效果、镜头剪辑之外,《现代启示录》尝试用视觉来解构西方文明,试图用威拉德的经历与公众探讨当代文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经典叙事学 现代启示录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黑暗的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疯狂世界里的正常人——解读电影《现代启示录》 被引量:2
4
作者 霍振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2,共2页
《现代启示录》讲的是越战,却很少有正面的战争场面,更多讲的是人性,是折射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的一面镜子。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它给我们营造的是一个无序、偶然、特异、模糊、开放、反讽、非中心、非理性甚至于疯狂的氛围本文作... 《现代启示录》讲的是越战,却很少有正面的战争场面,更多讲的是人性,是折射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的一面镜子。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它给我们营造的是一个无序、偶然、特异、模糊、开放、反讽、非中心、非理性甚至于疯狂的氛围本文作者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符码理论及后现代主义学者对“精神分裂”的解读理论,对这部关于人性和镪望的电影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的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示录 符码 精神分裂 现代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波拉作品的象征符号学解析——以《现代启示录》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叶茂东 林楚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2-75,共4页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一位深刻影响了好莱坞电影发展的著名导演,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同被列为新好莱坞运动第二梯队的主力干将。他接受过正规的电影艺术教育,加州洛杉矶分校导演系科班出身,深受学院派影响,因而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一位深刻影响了好莱坞电影发展的著名导演,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同被列为新好莱坞运动第二梯队的主力干将。他接受过正规的电影艺术教育,加州洛杉矶分校导演系科班出身,深受学院派影响,因而不算是美国导演界的异类。然而,在学院派的理论基础上,他突破好莱坞的经典创作模式,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1]著名作品有《现代启示录》《教父》三部曲和《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波拉 现代启示录 好莱坞电影 美国导演 马丁斯 象征符号 斯皮尔伯格 电影艺术 洛杉矶分校 科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启示录》重映版
6
作者 Y H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2-72,共1页
《现代启示录》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拍摄的经典名作。当时,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以及为了迎合主流观众的胃口,该片曾删掉长达49分钟的内容。20年后,科波拉在电视上收看这部旧作时,深感当时的“顺从”给它带来的缺憾。也... 《现代启示录》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拍摄的经典名作。当时,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以及为了迎合主流观众的胃口,该片曾删掉长达49分钟的内容。20年后,科波拉在电视上收看这部旧作时,深感当时的“顺从”给它带来的缺憾。也许,经过这二十年的风云变幻,如今的观众已趋向成熟,可以承受当初大刀阔斧剪去的那些个性独特和带明显政治意味的情节。于是,在科波拉的策划下,这部惊世之作终于恢复其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波拉 现代启示录 影片 威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波拉拍《现代启示录》
7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79-80,共2页
《巴顿将军》、《教父》、《教父续集》和《对话》的成功使科波拉从默默无闻的好莱坞小职员上升为美国“影业巨子”。但他并未满足,在他看来,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巨头只会“理财”,而他既善经营,又会拍片。
关键词 现代启示录 科波拉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巴顿将军》 《教父续集》 《教父》 《对话》 “理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改编与不可重现及主题意蕴的保留--藉《黑暗之心》的改编试论小说艺术与电影艺术间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璟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7-250,共4页
在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中,《现代启示录》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其在同类影片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已获肯定。通过对小说与电影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的分析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得出小说—电影改编中,可改编、不可重现的事实,并突出科波拉对《... 在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中,《现代启示录》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其在同类影片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已获肯定。通过对小说与电影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的分析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得出小说—电影改编中,可改编、不可重现的事实,并突出科波拉对《黑暗之心》异于常规却合乎艺术理想规律的改编手法:就科波拉的最终成果来看,《现代启示录》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升华,其表现为提取原作之魂,于原作的艺术空间外别构一番灵奇。我们将这种再创造的改编手法视为理想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黑暗之心》 现代启示录 主题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电影双重艺术符号中的“空心人”
9
作者 王晓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8-29,共2页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对欧美的文学创作与电影艺术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对《黑暗之心》主题的延伸或扩展。艾略特的诗歌、戈尔丁的小说与科波拉执导的电影中都激荡着《黑暗之心》的回声,文学...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对欧美的文学创作与电影艺术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对《黑暗之心》主题的延伸或扩展。艾略特的诗歌、戈尔丁的小说与科波拉执导的电影中都激荡着《黑暗之心》的回声,文学和电影双重艺术符号反复演绎着"人性恶"的主题,构建了一个个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的"空心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现代启示录 “空心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叙事中的隐性表达——浅谈电影声音主观处理的几种手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歌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2期42-44,共3页
对于电影声音的叙事,通常是依靠语言的语义传达、音响的客观展现、音乐的情绪烘托,让观众在看到画面的同时听到或感受到与之"对应"的声音,从而达到增强画面的真实感、交待和构建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然而这种简单要求"对... 对于电影声音的叙事,通常是依靠语言的语义传达、音响的客观展现、音乐的情绪烘托,让观众在看到画面的同时听到或感受到与之"对应"的声音,从而达到增强画面的真实感、交待和构建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然而这种简单要求"对应"的客观性的声音只完成了最基本的叙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铃声 威拉德 热带丛林 获奖影片 现代启示录 洗衣服 呼啸而过 切分节奏 刻意安排 尔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加强对磁带电影的评介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4-24,共1页
磁带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用录像磁带制作电影,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录像。我之所以不叫录像而称磁带电影,其理由是:1.不论是用胶片还是磁带来拍电影,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差异;2.现在很多录像节目(特别外国的)都是从胶片电... 磁带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用录像磁带制作电影,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录像。我之所以不叫录像而称磁带电影,其理由是:1.不论是用胶片还是磁带来拍电影,其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差异;2.现在很多录像节目(特别外国的)都是从胶片电影上复制的,它的本身就属于电影的范畴;3.现在国外拍电影基本上使用胶转磁或磁转胶系统,国内也开始作这方面的尝试;4.录像只是指制作工序(就象胶片需要洗印一样)而不能作为艺术的概念,电影和录像的区别只是工艺学的不是美学的;因此,我认为叫磁带电影比说录像更科学一点。如果我们从现代大众视听传播媒介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工艺方式在九十五年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世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 胶转磁 工艺方式 埃尔 现代大众 制作工序 录像节目 胶片电影 历史进程 现代启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和瓦格纳式愿景——对声音设计和感官历史的思考
12
作者 詹姆斯·拉斯特拉 何霜紫(译) 张泠(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7,共13页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 在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声音设计实践及环绕立体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瓦格纳式愿景的重新觉醒。这部绝对视听电影不仅是现代电影声音设计的里程碑,也是对技术、奇观和感官体验政治的持续反思。作者回顾了感官经验与声音设计历史,如19世纪感官技术构成集体感知装置的核心部分,使得人类感官与技术现代性相遇;1915年爱迪生通过一系列“声音测试”见证了留声机区别于现场表演的根本性变革;1958年,卡尔肖录制的唱片《莱茵的黄金》将声音再现与现场表演分离开,重建感官体验能力;1979年,电影《现代启示录》将声音再现从记录功能中分离出来,以虚拟感官经验取代人类实际经历世界,这也最终推动了“麻醉刺激”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示录 声音设计 感官技术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词新语新用法
13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25,共2页
短、平、快duǎn、pfng、kuài 原为排球术语,三个字概括了一种排球打法的特点:短指击球的队员离网很近,平指球飞过网时离网很低,快指速度快。自中国女排连续夺得世界冠军后,“短、平、快”这一词语几乎家喻户晓,同时开始被人们广... 短、平、快duǎn、pfng、kuài 原为排球术语,三个字概括了一种排球打法的特点:短指击球的队员离网很近,平指球飞过网时离网很低,快指速度快。自中国女排连续夺得世界冠军后,“短、平、快”这一词语几乎家喻户晓,同时开始被人们广泛用于其他领域,例如: 其中:科技成果转让项目近800项,众多的是“短、平、快”适用技术,适合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排 新词新语 科技成果转让 短指 技术交流 何智丽 《文汇报》 家庭类型 现代启示录 超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的追随者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14
作者 F·D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62,共3页
1939年的一天,美国底特律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响起了科波拉初涉入世的哭声。这个庞大的家族为又迎来一个新生命而欣喜不已。科波拉的父亲是一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而母亲则是一名演员。这样的家庭背景似乎注定了科波拉日后的成长方向... 1939年的一天,美国底特律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响起了科波拉初涉入世的哭声。这个庞大的家族为又迎来一个新生命而欣喜不已。科波拉的父亲是一位音乐指挥家兼作曲家,而母亲则是一名演员。这样的家庭背景似乎注定了科波拉日后的成长方向。童年时的科波拉经常混迹于剧院后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波拉 父亲 现代启示录 影片 弗朗西斯 金球奖 教父 电影节 奥斯卡 福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的加州小子——影坛巨星罗伯特·笛德福评传
15
作者 夏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3-33,38,共2页
在影迷眼中,什么样的男演员才是他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呢?温和、斯文、机智、刚毅,面临危险时有十足的冲劲,有点儿厌世却怀有年轻人的梦想,而且拥有一张甜密的面孔和一副强健的体魄——阿兰·德隆、华伦·比蒂和罗伯特·雷... 在影迷眼中,什么样的男演员才是他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呢?温和、斯文、机智、刚毅,面临危险时有十足的冲劲,有点儿厌世却怀有年轻人的梦想,而且拥有一张甜密的面孔和一副强健的体魄——阿兰·德隆、华伦·比蒂和罗伯特·雷德福似乎都符合这些标准。然而,阿兰·德隆更多一点骄横冷傲,他好象总保持着“我是多么帅啊”这种自我感觉;而华伦·比蒂则一方面过于腼腆,一方面又多了点“花花公子”的邪气,在他的身边总有这个或那个女人斯守着。只有罗伯特·雷德福是影迷眼中真正完美的超级英雄。他的正面和侧面、微笑和忧郁、半身像和全身像、走路或躺着,说话和抽烟的姿势,甚至用奶油涂面色的那份神情,无不是影迷们所熟悉和欣赏的。罗伯特·雷德福的出身极其普通,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才获得成功,这造成了他对普通人感兴趣和讲求实际的思维习惯。他是一个非常好的本色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德福 超级英雄 男演员 本色表演 阿兰 野战排 现代启示录 金像奖 涂面 自我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肖恩道尔费与法国越战片
16
作者 左孝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8-28,共1页
世界上最先正式发明电影的法国,战争电影也是很有名的。我们从《广岛之恋》、《长别离》、《老枪》、《最后一班地铁》等战争片可窥其一斑。但是,对于法国的越战片却知之甚少。事实上,除了美国的越战片外,法国越战片也是颇有名气的,与... 世界上最先正式发明电影的法国,战争电影也是很有名的。我们从《广岛之恋》、《长别离》、《老枪》、《最后一班地铁》等战争片可窥其一斑。但是,对于法国的越战片却知之甚少。事实上,除了美国的越战片外,法国越战片也是颇有名气的,与美国越战片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片 广岛之恋 最后一班地铁 超级英雄 恩道 现代启示录 贝尔托 英雄人物 奠边府 埃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戛纳电影节巡礼
17
作者 严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8-29,共2页
第31届(1979年) 大奖:《现代启示录》(美国) 《锡鼓》(西德) 最佳导演:泰伦斯·马立克(美国) 最佳男主角:杰克·莱蒙(美国) 最佳女主角:莎莉·菲尔德(美国) 最佳男配角:斯特法诺·马迪亚(意失利) 最佳女配角:史娃·... 第31届(1979年) 大奖:《现代启示录》(美国) 《锡鼓》(西德) 最佳导演:泰伦斯·马立克(美国) 最佳男主角:杰克·莱蒙(美国) 最佳女主角:莎莉·菲尔德(美国) 最佳男配角:斯特法诺·马迪亚(意失利) 最佳女配角:史娃·玛蒂丝(西德) 新人导演奖:雅克·杜瓦里昂(法国) 评委会特别奖:《西伯利亚幻想曲》(苏联) *本届有三大特点:一是增设了最佳男、女配角奖;二是几项重要奖都让美国包揽。这次美国有4部影片参展,结果统统获奖。难怪有人说本届戛纳电影节是美国年!三是遗憾很多,一些演技出众的影星如法国丽帕·德瓦埃尔、美国的简·方达等赛前呼声极高,结果却落选,人们都为他们鸣不平。导演方面,如波兰的安·瓦伊达、匈牙利的米·扬秋、瑞典的波·维德伯格等都带来好作品参赛,但最后都与奖无缘。《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戛纳电影节 现代启示录 科波拉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马立克 泰伦斯 埃尔 法诺 莱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越战片
18
作者 巧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6-26,共1页
1963年到1973年的美国对越南的战争,以美国的惨败而告终。但这场战争却旁逸斜出地在好莱坞结出了一颗硕果——越战片。从六十年代初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到现在,已有五十多部各种样式和内容的影片来反映那场战争。1963年拍摄的《突击队在越... 1963年到1973年的美国对越南的战争,以美国的惨败而告终。但这场战争却旁逸斜出地在好莱坞结出了一颗硕果——越战片。从六十年代初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到现在,已有五十多部各种样式和内容的影片来反映那场战争。1963年拍摄的《突击队在越南》可以说是第一部越战片,当时美国还没有大规模介入这场战争,所以这部影片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和幻想性。1968年,声名显赫的“西部牛仔”约翰·韦恩导演并主演了《绿色贝雷帽》,影片断言美越战争最后的胜利者必定是美国。韦恩想用这部影片激发美国青年的爱国心,并坚定他们必胜的信念。在这以后一段时期的影片大多是沿着这个主题发展的:反共和鼓吹美国战无不胜的神话。在这种调子越唱越高的喧闹中,还有一部不可低估的影片,即1972年公映的《来访者》。《来访者》一反赤裸裸的说教和仇视,客观地叙述了三个美国士兵的故事,展现了普通青年在战争中蜕变成杀人狂的过程。这是越战片中多元主题和模糊主题的第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越战争 野战排 西部牛仔 现代启示录 假设性 子越 韦恩 戛纳电影节 生于七月四日 柏林电影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龙·白兰度复出主演三片
19
作者 徐世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5-35,共1页
好莱坞巨星马龙·白兰度最近复登影坛,不顾花甲之年,锐意进取,拍摄警匪片《杰里科》、政治片《苍白的季节》和生活片《新人》3部影片。他相隔既是8年的影坛活动,又是重振银幕雄姿的三部力作。其中,耗资六千五百万美元的、由白兰度... 好莱坞巨星马龙·白兰度最近复登影坛,不顾花甲之年,锐意进取,拍摄警匪片《杰里科》、政治片《苍白的季节》和生活片《新人》3部影片。他相隔既是8年的影坛活动,又是重振银幕雄姿的三部力作。其中,耗资六千五百万美元的、由白兰度剧本执笔、制作拍摄并担任主演的《杰里科》,是一部超级大作。影片描写了原中央情报局退役的老练搜查官,为调查、侦破一宗特大麻醉品走私案件,深入虎穴、险情迭起,故事扣人心弦,是一部少有的悬念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度 走私案件 杰里科 中央情报局 现代启示录 世界影坛 奥斯卡奖 军事学院 徐世平 戏剧表演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