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审视与现代向度 被引量:7
1
作者 邢晓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55,共5页
历史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演进脉络,其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差异,同时也具有明确的共同发展取向。现代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思维、新元素和新方法。在社会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存的过渡状态,思想政... 历史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演进脉络,其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历史阶段性差异,同时也具有明确的共同发展取向。现代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思维、新元素和新方法。在社会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共存的过渡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中呈现出六大现代向度:环境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功能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方法从散在化转向系统化;目标从社会本位转向人本位;思维从经验性转向科学性;从关注工具理性转向关注价值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历史审视 现代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向度及其超越 被引量:41
2
作者 袁利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价值坐标和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总体性特征。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品格主要表现在教育现代化的时空性、价值性、规则性、技术性和批判性等方面。现代性亦是由进步和破坏等多重因... 现代性是教育现代化价值坐标和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总体性特征。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品格主要表现在教育现代化的时空性、价值性、规则性、技术性和批判性等方面。现代性亦是由进步和破坏等多重因素混合而成的复杂性矛盾统一体。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危机表现在生态意识薄弱产生的生存风险、传统传承颠覆引起的历史断裂、工具理性霸权导致的功利取向和价值理性漠视带来的精神道德困境等方面。教育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性理路要以观念现代化为先导、祛除现代教育的思想迷雾,以技术现代化为手段、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水平,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超越现代教育的人格困境,以制度现代化为举措、规避现代教育的潜在问题,以环境现代化为依托、保障现代教育的育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教育现代 现代向度 人的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及其三个向度 被引量:7
3
作者 胡承槐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国家与人民的相互关系即人民性。我国国家体制的“人国合一”特征,标示着我国拥有最为先进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架构。然而,在当前,这一先进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架构的优势并未得到完全体现,仍有许多有待于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是国家与人民的相互关系即人民性。我国国家体制的“人国合一”特征,标示着我国拥有最为先进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架构。然而,在当前,这一先进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架构的优势并未得到完全体现,仍有许多有待于改进的方面,进而,文章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当沿着国家治理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向度、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行为合规、协调、高效的自我向度、国家治理的现代技术向度三个方向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国家治理现代 国家治理现代化三大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经济哲学的个体生活向度
4
作者 景君学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44-145,共2页
无论从部门哲学还是从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来讲,经济哲学所涉列的内容争论并不大,其重要的是重视经济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如果从后现代重视个体、强调差异、主张主体间性来分析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经济哲学,那么其当下的状态可以... 无论从部门哲学还是从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来讲,经济哲学所涉列的内容争论并不大,其重要的是重视经济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如果从后现代重视个体、强调差异、主张主体间性来分析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经济哲学,那么其当下的状态可以看成是由经邦济世回溯为个体的安身立命,由社会掌控的宏大叙事变为个体持守的微型叙事,由经济与政治联姻演变为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经济哲学的后现代视角探讨,有利于避免利益面前的利令智昏和道德沦丧,在理性与情感的搏击中获得人性在利己与利他中的正确地位,从而拓宽经济哲学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哲学 安身立命 现代个体生活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视域下当代家族的民间实态和发展走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疏仁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家族经过时代的洗礼,已发生了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变迁,尤其是家族主体——现代农民赋予的"制度创新",使家族的内涵和外壳均已发生了形变。家族被复制到城市,血缘网络已经改造成一个吸纳了姻缘(亲缘)、友缘、业缘等大的集合体,... 家族经过时代的洗礼,已发生了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变迁,尤其是家族主体——现代农民赋予的"制度创新",使家族的内涵和外壳均已发生了形变。家族被复制到城市,血缘网络已经改造成一个吸纳了姻缘(亲缘)、友缘、业缘等大的集合体,但先赋性传统的血缘关系仍然是流动网络的基础和模本。家族成员不再囿于伦理因素和长辈权威,将新的智力、能力、财务等因素融入家族中,其行为的意义图式、文化安排、文化秩序不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排列,他们按照能力原则、利益原则等进行新的组合,宗亲间伦理性的约束力量正在不断消减。他们的能动性和创新行为赋予了家族网络以新的内涵,体现了当代家族走势的现代性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网络 文化 现代向度 社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