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高群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1-8,共8页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我国国情比发,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对于实现宏伟的现代化目标,巩固与发展社... 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我国国情比发,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对于实现宏伟的现代化目标,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 新技术革命 现代化目标 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道路
2
作者 王世才 《社会科学(甘肃)》 1983年第5期12-14,共3页
《邓小平文选》纪录和总结了1975——1982年这段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拨乱反正、开拓前进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论证和阐述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贯穿于这部论著... 《邓小平文选》纪录和总结了1975——1982年这段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拨乱反正、开拓前进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论证和阐述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贯穿于这部论著的主线,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同志这方面的论述和思想,对于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社会主义 现代化经济建设 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文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分工演进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修志 谭艳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32,共7页
分工是经济组织演进的内生机制,经济体系升级是专业化分工持续演化的过程。从分工演进逻辑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质,就是要以改革开放创新分工演进的体制机制,在分工和经济组织演进中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 分工是经济组织演进的内生机制,经济体系升级是专业化分工持续演化的过程。从分工演进逻辑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质,就是要以改革开放创新分工演进的体制机制,在分工和经济组织演进中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分工主体内生动力,实现分工机制从"数量增长导向+外源性分工动能+劳动要素禀赋"向"质量发展导向+内源性分工动能+人力资源禀赋"转型。一方面,须聚焦市场主体活力、分工动能转换和分工要素培育,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另一方面,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计、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健全政府在分工演进中的调控、引导、支持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分工演进 体制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朝科 谢富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任何生产力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都离不开企业生产方式的持续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引领下,以各种创新型企业组织为微观之源,从而引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变革的过程和变革的结果。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是国... 任何生产力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都离不开企业生产方式的持续创新。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引领下,以各种创新型企业组织为微观之源,从而引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变革的过程和变革的结果。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企业生产方式持续创新从而引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变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动力源泉;通过集体性、累积性的组织学习过程促进优秀劳动者与企业家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政治经济 企业生产方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顺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5期61-63,共3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王顺喜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搞好经济建设,支持抗日战争。党和边区政府在领导军民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王顺喜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搞好经济建设,支持抗日战争。党和边区政府在领导军民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是边区军民从事生产斗争实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建设规律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政策 历史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 现代化经济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
作者 王树茂 《心理学探新》 1984年第2期60-62,共3页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心理学 现代化经济建设 物质文明 党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诉讼的特点
7
作者 郭明忠 《江海学刊》 1985年第3期57-60,共4页
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迅速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经济法规,同时,也需要加强经济审判工作,以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迅速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经济法规,同时,也需要加强经济审判工作,以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建立一整套适应法院经济审判活动要求的经济诉讼制度,有必要对经济诉讼的特点加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诉讼制度 现代化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 对外开放 经济政策 经济法规 审判工作 经济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凌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64-65,共2页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宋凌霄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系统地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 简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宋凌霄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系统地正确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研究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及其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经济理论 科学体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现代化建设 简论 有机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成果为何没有始终坚持?
9
作者 马占稳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A期50-50,共1页
中共“八大”值得我们纪念,主要在于它的历史功绩。“八大”的主要功绩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把全党的主要精力放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上;二是提出了党外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和党内对发展民主的建设上。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始终如... 中共“八大”值得我们纪念,主要在于它的历史功绩。“八大”的主要功绩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把全党的主要精力放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上;二是提出了党外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和党内对发展民主的建设上。然而,这两点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放弃了。关于第一点,直到20多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始始终如一地坚持了下来,并大大拓展和开辟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关于第二点,毋庸讳言,直到今天,也就是过了50年之后,我们所做的离“八大”的要求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这主要体现在党外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制度,以及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八大” 现代化经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果 历史功绩 人民群众 党内民主 发展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改革及对中国农业政策的启示
10
作者 张宇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年第3期96-97,共2页
加入WTO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欧盟农业支持政策改革之机,探讨在WTO框架下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农业政策,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对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现... 加入WTO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无疑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欧盟农业支持政策改革之机,探讨在WTO框架下如何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农业政策,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对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政策 农业支持政策 欧盟 经济现代化建设 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 市场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加入WTO WTO框架 农村经济 政策改革 重要意义 加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程誌青委员在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 被引量:4
1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共2页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qu...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去年元月2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发出通知,全国实施三年培养50万新技师计划.这给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三类高技能人才合计的比例只占企业技工总数的3.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0%~30%的比例.2000年,在我国约7 000万技术工人的队伍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占5%;而发达国家的高级工的比例一般占3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对策 教育存在 “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高等职业教育 经济现代化建设 高技能人才 发言 政协 委员 人才强国战略 高素质劳动者 社会保障部门 客观要求 大力发展 客观需要 拔尖人才 专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