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工作的根本 被引量:2
1
作者 余凤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年第2期2-3,共2页
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根本问题。我们的高校是社会主义大学,当然应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才摇篮。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从当前形势看,我们国家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 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始终是高等学校的根本问题。我们的高校是社会主义大学,当然应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才摇篮。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从当前形势看,我们国家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原理,我们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可以发现,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所谓经济竞争,实质上也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所以,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靠讲空话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者 社会主义大学 人才摇篮 物质文化 反对和平演变 思想认识问题 意识形态领域 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教育 中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
作者 陈方 谌英 张沛清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4期55-56,共2页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这个原则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如果跟不上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发展,就会使腐...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这个原则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如果跟不上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发展,就会使腐朽的文化乘虚而入,危害在校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主阵场就有失去的危险,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制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高校 在校大学生 社会主义事业 青年大学生 现代化建设者 社会主义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王发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1-54,共4页
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但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说的德育是广义的,它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 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曾经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但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说的德育是广义的,它包括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过程,主要是政治思想教育。本文想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要深刻理解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重要战略意义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这是对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深刻认识得出的科学结论。这是因为:一是教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过程 学校教育 重要战略意义 德智体全面发展 现代化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 校园文化环境 青少年学生 文化知识 意识形态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4
作者 王卫东 《设计艺术研究》 1996年第2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知识 人生价值观 第二课堂活动 知识的学习 工农群众 现代化建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和基本估计
5
作者 王华春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对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基本分析与估计,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先决条件。本文仅就社会存在决定大学生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基本估计问题作... 对当前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基本分析与估计,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先决条件。本文仅就社会存在决定大学生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基本估计问题作一个概括性分析,以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有个正确认识,从而把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政治思想 大学生思想状况 政治状况 社会主义新人 政治素质 风不正 政治生活 政治心态 现代化建设者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国民必须具有的基本文化素质——地理素质
6
作者 秦向红 《继续教育研究》 1997年第2期71-73,共3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塑造国民灵魂的中学基础教育的必修科目中,所包含的数、理、化、语、外、生、政、史地和音、体、美、劳等诸多学科,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劳动者所必须具有的文化素质.上述各个学科都具有其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塑造国民灵魂的中学基础教育的必修科目中,所包含的数、理、化、语、外、生、政、史地和音、体、美、劳等诸多学科,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劳动者所必须具有的文化素质.上述各个学科都具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和任务,它们共同构成了普通中等教育相互依托、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的和谐统一的教育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素质 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 国民地理素质 地理知识 地理学 爱国主义教育 环境系统 现代化建设者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思想教育》1992年总目录(要目)
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年第6期55-,54,共2页
关键词 学校思想教育 现代化建设者 政治社会化 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原理 校园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索与争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专业学生“厌学”剖析
8
作者 傅晓华 《云梦学刊》 1990年第1期30-32,29,共4页
渴望成才、刻苦用功,这是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主流。但是,也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玩乐游荡没有节制,把大部分时问消磨在舞厅里、牌桌上、闲聊中。显然这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原因何在?下文以师范院校学生为... 渴望成才、刻苦用功,这是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主流。但是,也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玩乐游荡没有节制,把大部分时问消磨在舞厅里、牌桌上、闲聊中。显然这与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都是不相适应的。原因何在?下文以师范院校学生为例试作剖析。如果把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作一比较,人们更多的是肯定中学生的学习劲头和发奋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比中学生各方面都更加成熟、体质、思维、记忆都开始进入最佳状态,精力充沛,正是长知识长才干的大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态度 学生学习热情 师范院校学生 师范专业学生 间接因素 专业思想 评分标准 现代化建设者 学习行为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细雨春潮涨,正是千帆竞发时
9
作者 孙连福 《教育家》 2015年第6期20-22,共3页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课程理念的全面铺开,似惊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校园,似春雨,润泽了师生干涸的心田。理想教育,也许永远都不会达到极致,因为"美景总在险远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着理想教育的境界不断迈进...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和新课程理念的全面铺开,似惊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校园,似春雨,润泽了师生干涸的心田。理想教育,也许永远都不会达到极致,因为"美景总在险远处",但是,人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向着理想教育的境界不断迈进!山东省文登市南海实验学校就是在这样充满意义和价值的努力中,将教育的理想一个个化为现实,以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教育 实验学校 山东省文登市 干部队伍 养成教育 课堂教学 领导干部 人文气息 现代化建设者 内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
10
作者 杨俊广 齐献民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2,27,共3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应该如何发展和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同行斧正。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促进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教育应该如何发展和改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同行斧正。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这一变革对我国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并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许多有利条件。具体说主要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有利地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有利于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院校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培养方式;二是有利于学校和市场直接挂钩,参与科技市场、人才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把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三是有利于各类学校根据当地条件和本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市场成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一个恰当中介,从而打破了过去学校封闭于社会,教育只为政治服务,听命于上级部门的弊端,使学校改变脱离社会需要的状态。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职业技术学校 科技市场 专业设置 促进作用 教育工作者 社会沟通 教育体制 现代化建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身社会化带来的困惑
11
作者 张立新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77-79,共3页
“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它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必要环节。”(美—罗伯逊《论社会化》)。个人社会化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化的缩影。实现个人社会化,“主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社会实... “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个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它是联系个人与社会的必要环节。”(美—罗伯逊《论社会化》)。个人社会化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化的缩影。实现个人社会化,“主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对个人社会化又具有决定意义。大学生从小受教育、学知识正是经历着个人社会化过程,然而,相对来说,这一过程又是在脱离社会实践或极少接触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个人的社会地位,各种社会关系,又是在社会实践中确定的。因此,大学生只有走出校园,投身社会才算跨入个人社会化的关键阶段。 个人社会化过程,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是社会按一定模式来塑造个人的过程,也是个人以独立的风格去适应、吸收社会化模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 社会相互作用 接触社会 社会地位 罗伯逊 价值规范 知识群体 现代化建设者 无用武之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