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农产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4
1
作者 郝大江 范静媛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期11-16,共6页
准确厘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事关"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基于空间经济模型评价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绩效,揭示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其土地流转规模对稳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综... 准确厘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事关"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基于空间经济模型评价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绩效,揭示土地流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其土地流转规模对稳态下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而任务的实施必然需要农产品主产区补偿机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主体功能区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炳春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12期8-9,共2页
本文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总结借鉴多年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把握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的客观要求,就"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触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思考性意见,有利于推进改... 本文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总结借鉴多年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把握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的客观要求,就"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触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思考性意见,有利于推进改革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试验 综合配套 现代农业 平原 城乡一体化发展 利益补偿机制 粮食主产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认识与建议
3
作者 郭翔宇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年第5期8-11,共4页
当前,黑龙江省正在深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为配合“五大规划”的深入实施,省委宣传部发起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2014年7月13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高层论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省内外有关单位近500人参加了... 当前,黑龙江省正在深入实施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为配合“五大规划”的深入实施,省委宣传部发起举办系列学术研讨会.2014年7月13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高层论坛在东北农业大学举行,省内外有关单位近500人参加了论坛.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效廉作了题为“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推进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主旨演讲,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省内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9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论坛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梳理、归纳专家学者的报告和论文内容,形成如下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黑龙江省 现代农业 平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政策研究室 东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国家战略机遇 推进现代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效廉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4年第5期5-7,共3页
2013年4月,国家确定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在“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目前国家开展的唯一... 2013年4月,国家确定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在“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目前国家开展的唯一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这对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配合改革试验的深入实施,2014年7月13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东北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高层论坛。来自省内外有关单位近500人参加了论坛,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省内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9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为此,本刊特开设“‘两大平原’农业改革”专栏,汇集各位专家学者观点,以期为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松嫩平原 现代农业 黑龙江省 国家战略 机制创新 农业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彰显龙江特色 上升国家战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拉开序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占华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12期5-5,共1页
编者序语 农村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国家首次开展的专门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今年,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确定在... 编者序语 农村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国家首次开展的专门涉及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变革。今年,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确定在黑龙江先行先试。这项改革试验对龙江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两大平原: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试验 黑龙江省 松嫩平原 现代农业 综合配套 国家战略 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复
6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7期29-29,共1页
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批复提出,《方案》实施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垦区引领作用,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 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批复提出,《方案》实施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垦区引领作用,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促进黑土资源永续利用、水资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黑龙江省 试验方案 配套改革 批复 平原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7
作者 丰雷 李聪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 研究目的:考察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理论建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政策配套度越高,越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主要包括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的配套度提高,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比西部地区更大。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政策主体配套以及政策工具配套,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保以及资金等要素配套,有助于促进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政策主体配套 政策工具配套 城乡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综合配套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利善 《水利经济》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选取湖北省内6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为研究样本,以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利工程实施"两部制水价"的绩效、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综合配套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水利... 选取湖北省内60个大中型水利工程为研究样本,以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利工程实施"两部制水价"的绩效、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综合配套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水 水利工程 两部制水价 综合配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综合利用助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好胜 《农业知识》 2020年第2期13-14,共2页
2019年,招远市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农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充分调动农业经营主体收集利用秸秆积极性,探索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助推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定推进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有关要求... 2019年,招远市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以农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充分调动农业经营主体收集利用秸秆积极性,探索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助推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定推进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招远实际,制定了招远市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合理布局产业化利用途径、收储运基地,创设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领域的配套政策。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层层落实主体责任,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绿色可持续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 领导小组 配套政策 现代农业 实施方案 招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形式——田园综合体 被引量:47
10
作者 史云 杨相合 +3 位作者 谢海英 张琪 李壑清 葛文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20-326,共7页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两板挤压"的尴尬局面,各种矛盾凸显:种植结构失衡、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国内农产品量多质低、产销衔接不畅和要素配置失衡等。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矛...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两板挤压"的尴尬局面,各种矛盾凸显:种植结构失衡、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国内农产品量多质低、产销衔接不畅和要素配置失衡等。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供需错配,据此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透视了改革的基本内涵、思路、内容和举措。在众多举措当中,重点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对其概念、建设内容、产业体系进行了详细阐释,并结合百草园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也是现代农业体系的支撑平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路径,能确保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路径 田园综合 百草园现代农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改革 黑龙江先行试点
11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4期31-31,共1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
关键词 农业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 黑龙江 试验工作 配套改革 现代农业 总理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二)
12
《黑龙江粮食》 2015年第6期36-36,共1页
(接上期)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为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设施农用地政策。一是将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农... (接上期)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为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设施农用地政策。一是将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包括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村改革 现代农业 设施农业 粮食生产 配套设施 用地管理 农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运行及前瞻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家庭 郝寿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60,共6页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区域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集聚辐射作用、结构转换作用、经济拉动作用和体制示范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应建立创新型的管理体系;构建自发制度创新和企业创...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区域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集聚辐射作用、结构转换作用、经济拉动作用和体制示范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应建立创新型的管理体系;构建自发制度创新和企业创新的发展环境;建立试验区内产业和企业的集群战略;构建试验区创新系统,创建“学习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 集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模式的异同点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101,共4页
在界定和解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涵义的基础上,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模式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基本结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一种制度变迁内生化的变革模式,具有制度变迁累积创新传导机制。
关键词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往改革模式 制度内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功能区设置与管理体制考察:上海浦东与天津滨海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佳宁 胡新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2期57-66,共10页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以功能区为主要载体。选择合理的管理体制,对于促进功能区开发开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两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功能区设置及相关管理体制的演变,梳理二者特点,对比其异同,折射出在...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以功能区为主要载体。选择合理的管理体制,对于促进功能区开发开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两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功能区设置及相关管理体制的演变,梳理二者特点,对比其异同,折射出在不同阶段,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应其功能区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安排,有其必然性,亦存在诸多个性化因素。这为未来新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功能区设置及相关管理体制安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功能区 管理体制 浦东 滨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莉芬 王崇举 钟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支点之一[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先行先试"权。试验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可... 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支点之一[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先行先试"权。试验区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可能会引发种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冲突,造成试验区的"不稳定",妨碍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进行。文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并就试验区的风险应对与风险防范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 风险评价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配套改革与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换兆 郝寿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6-11,共6页
文章首先对综合配套改革的含义进行界定,通过比较以往改革模式确定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封闭经济条件下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分析其辐射效应及其极化效应。基本结论是,首先要在增长极内构建制度长效... 文章首先对综合配套改革的含义进行界定,通过比较以往改革模式确定综合配套改革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封闭经济条件下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分析其辐射效应及其极化效应。基本结论是,首先要在增长极内构建制度长效累积创新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畅通的环境以实现制度的有效扩散,通过制度变迁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区域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增长极模型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成都试验区及四川省级试点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情况的初步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超英 贾舒 高波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179,共5页
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其意义非常重大;四川省选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区的地级市作为省级试点市,这对推进四川整个区域统筹城乡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同样的意义。试点地区担负着"先行先试... 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其意义非常重大;四川省选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区的地级市作为省级试点市,这对推进四川整个区域统筹城乡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同样的意义。试点地区担负着"先行先试,超前探索"的历史重任,机遇和风险并存。本文就成都试验区及四川省级试点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特点、试点中初步发现的问题以及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做出分析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试验区 四川省级试点市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与均等化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梦秋 周灵 +1 位作者 陈健生 陈家泽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67,共4页
本文从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路径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着手,从破解城乡二元发展现实难题的需要、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理论、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论述了均等化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 本文从统筹城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路径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着手,从破解城乡二元发展现实难题的需要、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理论、加强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论述了均等化公共服务创新路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以及成效进行了详细地梳理,指出了其在均等化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创新点。最后,借鉴成都市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创新做法,提出了四川省统筹城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公共服务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厦门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振明 李德国 陈文博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3,共7页
厦门市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厦门特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同时也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先行的探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原有特区政策的普适化,特区发展面... 厦门市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经过二三十年的建设,厦门特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同时也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先行的探索。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原有特区政策的普适化,特区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体制创新任重道远,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争取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无疑是厦门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发展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厦门必须把握自身优势,发挥特区发展的先行优势和特色,把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济特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