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检索课教学模式创新 被引量:7
1
作者 吴萌 来玲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在分析当前高校信息检索课现状基础上,引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理论及其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严密性四个标准,结合高校信息检索课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创新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模式下信息检索课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 信息检索课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臣之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 课程理论 课程 泰勒原理 概念重建 课程研究 利奥塔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思想 现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教育实践——解读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崔随庆 潘红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8年第3期34-36,43,共4页
当前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解读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实质,挖掘其中隐含的契合后现代主义教育精神的先进理念,为她的合理存在寻求理论支撑,为她的推广和宏大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 杜郎口中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中求发展——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人”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秀珍 郭志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独特的视角阐释课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普遍性到情境性、由静态到动态的思维转化。新课程观中的"人",不再是抽象的、群体中的、大写的人,而是具体的、真实的、小写的人。这种理念表现为:师生的个体经验...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独特的视角阐释课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普遍性到情境性、由静态到动态的思维转化。新课程观中的"人",不再是抽象的、群体中的、大写的人,而是具体的、真实的、小写的人。这种理念表现为:师生的个体经验在课程得到认同,并成为课程目标与内容生成的基础;师生的话语权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师生的个体发展成为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 个体经验 话语权 共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成人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燕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0,共2页
成人外语教学是当前成人教育的一大难点。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抓住外语语言交流的作用和本质, 忽略了成人教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而导致了教学的失败。多尔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constructivist)为当前成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多尔 现代主义课程 成人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树怡 文兰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1,共4页
借助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思维范式,系统地认识和考察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着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两个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并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 借助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思维范式,系统地认识和考察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着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两个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并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实践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进行剖析,以揭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性及其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 现代主义体育课程 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的现代主义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光文 李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22-24,共3页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了课程理论。打上现代主义烙印的课程理论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对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进行多维透视,揭示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存在的控制取向,对人类理性的过度崇拜,对人文社...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了课程理论。打上现代主义烙印的课程理论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对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进行多维透视,揭示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存在的控制取向,对人类理性的过度崇拜,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不够,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由控制走向理解、解放,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理论 现代主义课程 自我意识 课程范式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问题
8
作者 李树怡 文兰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考察,系统地认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问题,并充分利用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来诠释现代体育课程发展问题。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 现代主义体育课程 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课程观初探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文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22,共11页
后现代课程可以从两种视角来考察。一种是广义的视角,即强调后现代状况的特征,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各种课程理论(包括一些采用了现代主义哲学的课程理论)的视角。另一种是狭义的视角,即考察那些强调自己的理论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 后现代课程可以从两种视角来考察。一种是广义的视角,即强调后现代状况的特征,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各种课程理论(包括一些采用了现代主义哲学的课程理论)的视角。另一种是狭义的视角,即考察那些强调自己的理论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的,并应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假设来建构“后现代课程论”的课程观。本文试图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课程观,将后者的理论作为前者的诸种理论中的一个流派、一种说法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课程 现代教育 批判教育学 课程理论 现代主义课程 普里戈津 课程开发 格里芬 概念重建 混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人文合理性”释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辉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1,共4页
后现代课程理论以“人文合理性”为基本立足点,实现了对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的超越。后现代课程理论所强调的“人文合理性”,高扬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以“对话”为其基本实现方式,以追寻师生在认知领域的“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为... 后现代课程理论以“人文合理性”为基本立足点,实现了对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的超越。后现代课程理论所强调的“人文合理性”,高扬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以“对话”为其基本实现方式,以追寻师生在认知领域的“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为根本目标,加强了教育与生活的“关联”。正确理解“人文合理性”的基本内涵是把握后现代课程理论精髓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人文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OOC的内涵及其主体观、知识观和学习观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小强 柯清超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4年第2期48-57,共10页
cMOOC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开放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对传播、分享与创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提取和总结国外学者早期对MOOC的表述,结合cMOOC的字面意义初步提出了cMOO... cMOOC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开放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对传播、分享与创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提取和总结国外学者早期对MOOC的表述,结合cMOOC的字面意义初步提出了cMOOC的描述性定义,进而分析了cMOOC与OCW、传统网络课程之间的区别;然后分析了cMOOC的差异性、自治性、交互性或关联性、开放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最后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自组织理论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视角解析了cMOOC的主体观、知识观与学习观。结论是cMOOC主张交往、对话、理解与包容的关系型主体观;主张将知识看成是主体间协商对话的结果,倡导知识的境脉性、流变性与网络化;主张学习就是持续地创建个人知识网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OC 关联主义 自组织 现代主义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吗?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楚廷 《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5期120-124,共5页
有一种理论,叫做反映论。其观点有:"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反映。""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能有客观事物的映象。"在这里,铿锵作响的字眼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客观物质世界"。这... 有一种理论,叫做反映论。其观点有:"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反映。""没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就不能有客观事物的映象。"在这里,铿锵作响的字眼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客观物质世界"。这种哲学是对得起"客观",却太轻看主观了,可是,此哲学之言者就是主观地说着。殊不知,过分地强调客观之时,就表现了一种强烈的主观,两者相伴而行,想把主观甩开都做不到;正如强烈的主观表现,也演绎了一种客观现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反映论,大约也是对这种"反映论"的一种反映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物质世界 主观表现 课程概念 现代主义课程 自然科学家 一个问题 INTUITION 丘成桐 丁肇中 相信自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