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40年代的调整与转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泉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文学史写作 反叛 诗人 艺术追求 现实主义 空白 抗战 年代 中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朦胧诗”论争——“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的艰难叙述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旸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6期14-24,共11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生在中国新诗坛上声势浩大的"朦胧诗"①论争,影响极其深远。随后中国当代新诗全面展开,有关当代新诗的研究也步入正轨,"朦胧诗"一次次地重新置于研究、批评以及再叙述的文学史脉络中。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朦胧诗 西方现代 八十年代 现实主义 现代诗歌 中国式 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史 批评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泽龙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首先是文学主题的交鸣与内在情绪的共振,具体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而归向内心的体验与思考,在这种心理体验与思考中呈现的是对现实的深刻理性批判,对人类自我的冷峻反省;其次是以纯诗追求为价值目标,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美、象征美、语言等形式的陌生化方面,表现出对诗歌形式本体意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文学主题 心理体验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目的论角度论庞德现代主义诗歌翻译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曦 谢都全 《外语与翻译》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庞德是开创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翻译了大量诗歌戏剧作品,其翻译灵活自如,以创造性翻译或改写性翻译著称。庞德翻译的中国诗歌集《华夏集》形神兼备,赢得广泛赞誉。然而,庞德译作的精确性以及后期对汉字的拆字译法引... 庞德是开创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翻译了大量诗歌戏剧作品,其翻译灵活自如,以创造性翻译或改写性翻译著称。庞德翻译的中国诗歌集《华夏集》形神兼备,赢得广泛赞誉。然而,庞德译作的精确性以及后期对汉字的拆字译法引发不少批评。庞德的翻译实践以现代主义的目的为导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进行探索,力图以现代主义诗歌的目的视角诠释庞德翻译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目的论 翻译 现代主义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盈而深邃的史学叙述——读罗振亚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爱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罗振亚 叙述 史学 深邃 《致橡树》 生命历程 四十年代 大众文学 艺术气质 《雨巷》 新时期 何其芳 诗人 朦胧诗 臧克家 戴望舒 卞之琳 诗坛 尴尬 勃兴 艾青 新诗 诗作 人物 舒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性的同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 被引量:1
6
作者 萧映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3期19-26,共8页
本文论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品质,从自觉性的诗人群、代表性的诗作、启发性的诗论和世界性的同步等四个方面论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时期,并阐明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作为世界性的后期象征... 本文论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品质,从自觉性的诗人群、代表性的诗作、启发性的诗论和世界性的同步等四个方面论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时期,并阐明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作为世界性的后期象征主义诗潮的分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成熟期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振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9-24,共6页
新诗现代化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结果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后者的精神认同带来了观念的纯粹化、诗意的凡俗化、主旨的知性化和情调的感伤化 ;以对后者不同程度的“增殖”和“变异”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新诗 俗化 感伤 纯粹 自身 知性 精神 背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反讽诗学
8
作者 龚敏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2,共4页
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资源中,西方反讽诗学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诗人把反讽作为诗歌的一个创作原则来看待,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升了反讽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梳理和阐发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 台湾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诗人的诗学资源中,西方反讽诗学无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诗人把反讽作为诗歌的一个创作原则来看待,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升了反讽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梳理和阐发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反讽诗学的关系问题:一是主知与主情的论争和辨析。二是语言工具论。三是意象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 西方反讽诗学 主知与主情 语言工具论 意象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诗歌批评的体系建构与话语转型
9
作者 宋宝伟 《北方论丛》 2018年第3期29-33,共5页
现代主义诗歌批评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从最初阶段的片段、零散式的诗歌解释逐步发展成为有着完备诗学理论、诗歌批评、诗歌史写作构成的批评体系;现代主义诗歌批评顺应诗歌发展的潮流,完成向先锋批评话语的转向,为诗歌批评找到全新的理论... 现代主义诗歌批评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从最初阶段的片段、零散式的诗歌解释逐步发展成为有着完备诗学理论、诗歌批评、诗歌史写作构成的批评体系;现代主义诗歌批评顺应诗歌发展的潮流,完成向先锋批评话语的转向,为诗歌批评找到全新的理论增长点;新世纪诗歌正在转入常态化写作,必然要求诗歌批评在坚守批评伦理的同时,发生相应的话语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先锋诗歌批评 新世纪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缺失: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都市人群像
10
作者 王庆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9,共8页
黑格尔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人的主体性的自由是启蒙现代性规划的目标,但是现代性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主体性自由这一原则,而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英美现代主义诗人聚焦于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然而,他们所刻... 黑格尔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人的主体性的自由是启蒙现代性规划的目标,但是现代性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主体性自由这一原则,而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英美现代主义诗人聚焦于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然而,他们所刻画的都市人群像,既没有堂吉诃德的勇猛,也没有哈姆莱特的智谋,而是一群内心空虚、主体性缺失的都市小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存在解构了启蒙现代性关于解放人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缺失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启蒙现代 都市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11
作者 廖四平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0-27,共8页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是指 2 0世纪 50年代至 80年代在台湾全岛出现的中国诗歌现代化运动 ,“三大诗社”的具体活动构成了其主体 ,“四次论争”深化了其进程 ,大批优秀的现代派诗人诗作的出现显示了其实绩。
关键词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三大诗社” “四次论争” 现代派诗人诗作 实绩 中外文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在动”: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条“旅行路线”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璞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4期37-47,共11页
本文在“战时流动性”和“国际现代主义”的视角下讨论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段“旅程”:1.奥登的战地行及其中国组诗;2.卞之琳的延安访问及《慰劳信集》;3.联大学生诗人们的迁徙、远征以及穆旦的诗歌发展。通过考察这些路线... 本文在“战时流动性”和“国际现代主义”的视角下讨论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段“旅程”:1.奥登的战地行及其中国组诗;2.卞之琳的延安访问及《慰劳信集》;3.联大学生诗人们的迁徙、远征以及穆旦的诗歌发展。通过考察这些路线的联系和差异,本文力图重新提出“现代主义诗歌”这一问题。战时流动性使历史危机在诗歌领域具体化了,最终带来的是个体经验、诗歌语言、政治无意识的地形重构。这些旅程让我们认识到,诗歌与政治的紧张关系是现代主义的核心问题。诗歌的历史有效性的危机,也就是现代主义的政治想象力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穆旦 奥登 卞之琳 抗战 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融合中铸造东方的现代诗魂——对当代中国新诗潮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之间关系的一个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黎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5期80-88,共9页
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与诗学理论曾第一次被大批地介绍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中国诗人的探索与创新以巨大震憾与启迪,这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结果,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确立与一大批才... 本世纪初,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疾风骤雨,西方诗歌与诗学理论曾第一次被大批地介绍到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诗国,给予当时中国诗人的探索与创新以巨大震憾与启迪,这次东西方两大诗潮交汇的结果,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确立与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们的出现。然而,此后却因为各种因素致使中国诗歌与外界诗坛的联系一度中断了数十年。七十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诗人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超现实主义 七十年 西方诗歌 诗学理论 中国诗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现代主义诗歌的传统情结
14
作者 杨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8年第6期55-58,共4页
新文学现代主义诗歌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而出现的产物,但从它的文化内质看,它是汉文化的,始终充满着传统的原忧意识,它和现实的关系经历了回避———游离———关注的过程;从表现这种文化内质的艺术手法来看,它脱胎于西方象征主... 新文学现代主义诗歌是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而出现的产物,但从它的文化内质看,它是汉文化的,始终充满着传统的原忧意识,它和现实的关系经历了回避———游离———关注的过程;从表现这种文化内质的艺术手法来看,它脱胎于西方象征主义,但又和传统的艺术手法始终保持着隐约———突现———融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现代主义诗歌 传统文化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可嘉:40年代中国诗歌批评的一次现代主义总结 被引量:16
15
作者 臧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5-92,共8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袁可嘉 新诗现代 诗歌批评 《大公报》 40年代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诗人 “人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旭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5-111,116,共8页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走在批评家前面的。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明确地预示了任何批评家都可达到的分解之程度。──希利斯·米勒批评话语的“视界”必当与批评对象本身所处的历史境界相对位甚... “第三代诗歌”与“后现代主义”陈旭光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走在批评家前面的。它们已经存在了。它们明确地预示了任何批评家都可达到的分解之程度。──希利斯·米勒批评话语的“视界”必当与批评对象本身所处的历史境界相对位甚或高出于它,“洞见”才有可能发生。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主义文化 “后现代主义 现代 “后现代 现象还原 现代主义 诗歌语言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述评
17
作者 谢亚群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3-76,共4页
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述评谢亚群十九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现实主义雄居美国文坛,早期的如狄更斯、萨克雷等作家以手中的笔反映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后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和资产阶级的伪善。70、... 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述评谢亚群十九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现实主义雄居美国文坛,早期的如狄更斯、萨克雷等作家以手中的笔反映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后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和资产阶级的伪善。70、80年代后期出现了哈代、伯纳德·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诗歌 二十世纪上半叶 现实主义 意识流小说 艾略特 英国 现代主义作家 乔伊斯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日新”:“瞬时性美学”与英美诗歌的现代性诉求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洪川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现代主义诗歌无疑是20世纪英美诗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股诗潮,其发生与壮大展示出审美领域现代性的独特诉求,其核心价值观念是变化与新奇。这一诉求既体现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历史现代性价值观的认同与趋附,又展示出审美现代性对历史现... 现代主义诗歌无疑是20世纪英美诗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股诗潮,其发生与壮大展示出审美领域现代性的独特诉求,其核心价值观念是变化与新奇。这一诉求既体现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对历史现代性价值观的认同与趋附,又展示出审美现代性对历史现代性的背离与批判。同时,这一现代性诉求更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在创作技术上开拓创新的根本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性美学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性诉求 新奇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利维斯与英美现代诗歌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庆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7,共7页
F.R.利维斯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风格独具的批评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小说、诗歌、文化、大学教育等,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贡献卓著。利维斯坚信阿诺德关于文学乃是"一种对生活的批评"的格言,并以此切入文学批评。他的英... F.R.利维斯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风格独具的批评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小说、诗歌、文化、大学教育等,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贡献卓著。利维斯坚信阿诺德关于文学乃是"一种对生活的批评"的格言,并以此切入文学批评。他的英美现代诗歌批评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不仅在历史传统上牢固确立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地位,更为后来的批评实践提供了原则与标准。结合利维斯的文学与文化批评思想及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历史语境,试图通过对利维斯现代诗歌批评著述的梳理与辨析,阐释其英美现代诗歌批评的基本观念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利维斯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年代中日现代诗歌写作比较
20
作者 陈璇 《写作》 2019年第6期33-42,共10页
现代主义诗歌在1930年代的中日两国均已得到发展,并与世界性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同步。中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两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轨迹,也改变了20世纪以来中日现代诗交互式的影响关系。军国主义日本对外不断侵略扩张,对内施行严苛的... 现代主义诗歌在1930年代的中日两国均已得到发展,并与世界性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同步。中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两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轨迹,也改变了20世纪以来中日现代诗交互式的影响关系。军国主义日本对外不断侵略扩张,对内施行严苛的言论控制,大量出现于日本侵华诗当中的"中国"意象成为该时期日本现代诗沦为国家意志宣传工具的表征。《我思》《四季》等国粹主义诗刊取代现代诗派与普罗诗派文学刊物的地位,主导日本现代诗坛。同时,大批诗人的创作意识发生由现代主义转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如高村光太郎向日本汉诗文传统复归,三好达治向日本传统感性复归,田中克己的封建主义倾向等。大量事实表明,诗的国粹主义政治工具化导致日本现代主义诗歌艺术退行,与在抗战期实现艺术拓展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形成鲜明对照。另一方面,日本反战诗人小熊秀雄、金子光晴与中国诗人的交流意义深远;西方诗人威廉·燕卜荪、W.H.奥登在中日两国开展的诗歌教学与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现代诗在世界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中的内在关联。1930年代的中日现代诗写作的比较研究为今日两国现代诗歌展开深入对话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 日本现代 193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