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机理及路径选择 |
王静
张亚楠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
|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
张龙海
张英雪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3
|
论法律的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
沈敏荣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
|
|
4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
王静
王宏兵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5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分析 |
范军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6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启示 |
李春燕
|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
2010 |
2
|
|
7
|
试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及教育方略 |
吴胜锋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艺术教育探讨 |
胡伟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9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弱化及对策 |
庄芩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0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导及对策 |
杜朝举
徐志远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融入茶文化的民俗体育发展 |
江玲玲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2
|
海峡两岸作家对现代主义思潮的认同与反叛 |
马可翔
|
《理论月刊》
|
2000 |
0 |
|
13
|
关于新时期文学中现代主义思潮的断想 |
黄济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4
|
西方文化思潮的百年流变──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
高飞乐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6 |
6
|
|
15
|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
董杰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6
|
茅盾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论析 |
王嘉良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0 |
|
17
|
“五四”和2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小说 |
李标晶
|
《江淮论坛》
|
2000 |
0 |
|
18
|
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昆丁《低俗小说》的“戏仿”文化 |
耿殿磊
许凌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庸俗社会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读里夫希茨的《马克思论艺术和社会理想》 |
程代熙
|
《江淮论坛》
|
1983 |
2
|
|
20
|
新文学现代主义文论的一种探索 |
孙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