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被引量:2
1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切入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贺东航 于世润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的独特性,不仅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议题。同时,如何从这些理论出发寻找合适...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的独特性,不仅源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议题。同时,如何从这些理论出发寻找合适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以及这一议题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过程追踪法、量化方法、质性方法等,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不仅帮助学者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多维度特点,还有助于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动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现代研究 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切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解指涉性、反讽阅读与空间诗学——论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策略
3
作者 李石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6,共10页
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深受后结构主义的他者伦理的影响。他们将后结构主义对总体性话语的批判,转移为对中国写实/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解指涉性,通过质疑知识与地理起源、文学与意识形态、形式与... 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深受后结构主义的他者伦理的影响。他们将后结构主义对总体性话语的批判,转移为对中国写实/现实主义文学的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解指涉性,通过质疑知识与地理起源、文学与意识形态、形式与内容的稳固指涉关系,挑战了文化本质论以及现实主义的逼真性原则;二是反讽阅读,主要表现为对叙述者的权力及其阶级位置的审视与解构;三是空间诗学,从“细节”“意象”“空间”等视角来反思革命/启蒙的线性时间观,试图提供更多样的文学现代性及其诗学可能。他者伦理尽管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丰富与扩容,但也暴露出对象预设、理论预设等值得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解构主义 反讽 空间诗学 他者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之构思、建设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辉洪 陈智德 +1 位作者 龙向洋 黄潘明珠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4,共6页
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中国研究的背景,概述大学图书馆系统与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联合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计划"的构思。透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数量及不同版本,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在在须... 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中国研究的背景,概述大学图书馆系统与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联合提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计划"的构思。透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数量及不同版本,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在在须要整合散见各处的研究资料。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著述资料,散见不同的图书馆及个别书目文献书籍,部分作家如鲁迅,不论单行本或全集皆版本繁多,该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建立一站式資讯平台,提供单行本、期刊论文、报刊文章、学位论文等不同类别的中、英、日语的资料,把分散的资料集中及提供书目分类浏览,以至按不同作家特色制作专题书目,以利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网站 中国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书目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出发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家建 汪文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2,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科意义 重大成就 生命体 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研究的演进及原因 被引量:3
6
作者 安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188,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到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兴起。其中,罗荣渠的现代化理论为确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现代化研究步入鼎盛期。近十年... 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到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兴起。其中,罗荣渠的现代化理论为确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现代化研究步入鼎盛期。近十年左右,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出现微观化、技术化、去历史化趋势。这是现代化理论成功普及、改革实践导致理论内在张力升级,以及国外学术转向的共同影响所致。当前,现代化研究需要重新定向,维持多元、活跃的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现代研究 罗荣渠 再定向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异质性冲击成为历史——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7,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学曾对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汉学的异质性力量已经衰减,有必要在学术逻辑的层面上对其进行客观检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兴起,是汉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它在国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学曾对国内的现代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便捷和频繁,汉学的异质性力量已经衰减,有必要在学术逻辑的层面上对其进行客观检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兴起,是汉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它在国内引发的学术焦虑,则与20世纪末中国的文化反思和学术转型密切相关。因此,尽管在今天看来,汉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有追随西方学术热点、受制流行理论之嫌,但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仍显示了活跃的学术创造力,而且它与国内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关系,已成为我们面对的学术新传统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异质性 文学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我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6,共4页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史(古代部分)的研究涌现了各种新的依托于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交叉学科下艺术史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问题讨论,被不少学者称为"学科危机"。至于是否存在学科危机,对于新的各式研...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史(古代部分)的研究涌现了各种新的依托于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交叉学科下艺术史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问题讨论,被不少学者称为"学科危机"。至于是否存在学科危机,对于新的各式研究方法而言它折射出哪些研究艺术史现状与问题,本文简单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艺术史研究方法,着重区分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的关系和异同,谈到风格分析法、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两个典型的内外史研究法)在具体研究问题上所体现的思路,及方法所带来的学科思考。为建构一种新的中国艺术史学观提出方法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角度 风格分析 艺术社会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演义先生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富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1,共8页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角度,简要叙述了单演义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劳绩。文章认为,单演义先生是属于那类带着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学术训练和做人规范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之一。他继承...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角度,简要叙述了单演义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劳绩。文章认为,单演义先生是属于那类带着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学术训练和做人规范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清代乾嘉学派的学术传统而从事中国新文学资料的挖掘、搜集和整理的工作,以中国传统学人的为人为师之道授业讲学、教书育人,一手开辟并坚守了中国西北地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鲁迅研究的阵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演义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 建立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刍议——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视为汉学共同体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9-192,共4页
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家视为一汉学共同体加以讨论,以呈现美国汉学眼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西学形象,无疑已成为中国大陆学界共识;然就其总体境况而言,则无论是对汉学家的个案研究,对共同体的理路探索,以及中西研究成果的学术得失... 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三家视为一汉学共同体加以讨论,以呈现美国汉学眼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西学形象,无疑已成为中国大陆学界共识;然就其总体境况而言,则无论是对汉学家的个案研究,对共同体的理路探索,以及中西研究成果的学术得失比对,当颇有提升空间。将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为标志的美国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这落实在操作层面,宜划为三块:总体理路、"三家"的研究模态演化、各自限度。对美国汉学三家作整体观,切忌视之为"铁板一块",相反,它本身是处在松散的演化过程中。这就启示后学不妨分三步走:分而论之、合而论之、平而论之。只有将美国汉学三家视为一个共同体加以观照,厘清其始终坚持的基本理路与模态演化的推陈出新,才能叠加、透视出美国汉学所绘制的那幅中国学科肖像中最写实、最有价值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夏志清 李欧梵 王德威 汉学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与信念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增长点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祖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主体——中国现代作家们智慧的基础是知识,他们智慧的核心是经过实践、理性和良知确证了的信念。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文化、思想的创造性成果就是建立在这种信念之上的。中国现代作家们的知识及其结构的最显著特征是... 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主体——中国现代作家们智慧的基础是知识,他们智慧的核心是经过实践、理性和良知确证了的信念。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文化、思想的创造性成果就是建立在这种信念之上的。中国现代作家们的知识及其结构的最显著特征是实践性品格和价值化倾向。他们的信念类型主要有原型信念、模型信念和德性信念,这些信念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也在主体智慧的层面保证了他们的知识创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知识与信念的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开辟一个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而且这种研究方法对其他文学现象的研究也具有示范性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知识 信念 学术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虑与选择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全球化语境"已经成为今天许多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20世纪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的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也表现出积极应对中的焦虑和困惑。问题的关键是,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学本体意义要有正确理... "全球化语境"已经成为今天许多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20世纪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的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也表现出积极应对中的焦虑和困惑。问题的关键是,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学本体意义要有正确理解和认识。首先,现代知识结构的话语分析与现代人生存空间精神情感分析相结合的主体建构了"文学现代性"。其次,从追求文学意义、学术立场的价值评判转向大文学整合、学术积累的文化思考,"全球化语境"带来了学术研究指向的转变。再次,"全球化语境"创造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时空,可以深度探寻作家个性、文本现象的经典性及其文学史整体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全球化语境 文学的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樊骏论》之一章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富仁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1期17-24,共8页
樊骏先生于1980年代提出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的命题,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自身本质和意义的说明,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反映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与当代中国其它学科之... 樊骏先生于1980年代提出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的命题,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自身本质和意义的说明,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反映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与当代中国其它学科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纠缠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种复杂关系中坚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独立立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与发展争取尽量广阔的自由空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成与创新的变奏——2018年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松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7,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2018年度并没有大的研究格局的改变,但在方法论的探讨、新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左翼文学研究、新诗研究以及重要的文学文本以及文学现象的重读与重释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发现和推进,涌现出很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2018年度并没有大的研究格局的改变,但在方法论的探讨、新史料的发掘与整理、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左翼文学研究、新诗研究以及重要的文学文本以及文学现象的重读与重释等方面,都有不少新的发现和推进,涌现出很多值得称道的研究成果。今天的研究者正通过尝试借鉴新的理论、采用跨学科式的研究方法,构筑新的问题意识和观察视角,努力突破目前已经高度成熟的研究格局。虽然这项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并没有撼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图景,但所有这些努力其实都是在为这个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科在时机来临之时的新变做着准备工作。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用守成与创新的变奏来形容2018年度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研究方法 问题意识 研究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祖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1,共7页
如何实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信念是其关键。不同类型的信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提供不同的保障。原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信念;模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工具性信念;德性... 如何实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信念是其关键。不同类型的信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创新提供不同的保障。原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基础性信念;模型信念,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工具性信念;德性信念,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道德性信念,也是为原型信念与模型信念获得真实性提供保障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知识学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政治的辩证——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之一 被引量:2
16
作者 季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较为全面地评述与反思了海外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思考,既有对左翼文学、左翼作家重要研究论著的论析,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中国化研究的个案解读,呈现了其中知识与权力相互角力,内在与外在彼此刺激的复杂... 本文较为全面地评述与反思了海外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思考,既有对左翼文学、左翼作家重要研究论著的论析,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美学意识形态中国化研究的个案解读,呈现了其中知识与权力相互角力,内在与外在彼此刺激的复杂程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必须放弃大历史叙述式的单音模式,而重回众声喧哗的历史现场。海外学界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认知,也为反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更多的面向,为以后的研究预留和指明了新的阐述空间和论述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 被引量:45
17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历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总序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基本面 主持人 发展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理论与问题意识——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理论视角 问题意识 时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状态之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扬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8-182,共5页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充任为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源”和证人角色。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格局中逐步走向主导,具有了“元话语”身份,影响了人...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充任为阐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源”和证人角色。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格局中逐步走向主导,具有了“元话语”身份,影响了人们对中国当代文学作为“学科”的“学科性”和“科学性”的认同与首肯。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现代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被普遍崇奉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质疑。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对象性”得以凸显,其学术品格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内的讨论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永利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9,共5页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近三十年来在国内的讨论日渐增多,但得出的意见却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其落入了西方理论霸权的陷阱,也有的学者认为其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对国内的文学研究有推动和借鉴作用。尽管这种异质性...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近三十年来在国内的讨论日渐增多,但得出的意见却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其落入了西方理论霸权的陷阱,也有的学者认为其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对国内的文学研究有推动和借鉴作用。尽管这种异质性的中国文学研究在中国的接受还未有定论,但讨论本身即意味着关注的深入,也意味着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对国内的冲击不断增强。因此,笔者认为在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研究立场、方法、理论观念和学术观点有诸多不同之处的情况下,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更能把握他们的理论框架和思想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国内讨论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