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中国电影文学的“传奇”叙事
1
作者 韩镇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8-93,共6页
“传奇”是现代中国电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的叙事脉络,早期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主要体现为“现代世情传奇”与“武侠志怪传奇”。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较为典型的有“现代都市传奇”与“革命英雄传奇”等多元类型,并且伴随着历史... “传奇”是现代中国电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的叙事脉络,早期在好莱坞电影的影响下主要体现为“现代世情传奇”与“武侠志怪传奇”。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较为典型的有“现代都市传奇”与“革命英雄传奇”等多元类型,并且伴随着历史现实与政治伦理的风云突变不断丰富着自身的表达范式。以“传奇”叙事为线索,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现代电影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双向互动关系,重点关注这个过程中的跨文体、跨文化、跨媒介的多向改编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电影 传奇叙事 中国电影学派 主体性 民族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与画的相遇——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之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尹达 臧琳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共1页
中国电影音乐作为世界电影音乐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而发展。而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中国电影深深扎根于这片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与现代文化.科技审美相结合,呈现具有中国风的电影音乐,从而形成了现... 中国电影音乐作为世界电影音乐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而发展。而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中国电影深深扎根于这片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与现代文化.科技审美相结合,呈现具有中国风的电影音乐,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电影音乐 特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电影中的多元文化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5-38,共4页
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性表征,电影内部的文化结构从来不是界限分明、来源确切的树状构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电影在多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多种类型共同存在的多元文化结构。本文将从这一表征丰富的多元文化结构出发,对中国现代电... 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性表征,电影内部的文化结构从来不是界限分明、来源确切的树状构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电影在多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多种类型共同存在的多元文化结构。本文将从这一表征丰富的多元文化结构出发,对中国现代电影系统内部的各种力量关系进行结构性考察。这一错综复杂的系统中具有哪些力量,这些力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内在矛盾与运动状态,都是中国现代电影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电影 多元文化 多重文化 符号性 内在矛盾 结构性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幻想类电影如何建构文化自信
4
作者 张经武 王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14,共7页
中国幻想类电影建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元素,以多元艺术美学、独特意象美学、传统意识美学凝聚民族意识,询唤身份认知,彰显中国式电影美学;其次需要大力融合现代元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 中国幻想类电影建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元素,以多元艺术美学、独特意象美学、传统意识美学凝聚民族意识,询唤身份认知,彰显中国式电影美学;其次需要大力融合现代元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国幻想类电影在形式、叙事、产业、话语表达等维度的现代化;再次需要积极强调人文元素,强调电影共同体美学“尚同”之要义,跨越圈层、空间和时间的鸿沟,“存异”同时“崇和”,追求“共美”理想;最后需要辩证借鉴外来元素,以本土视角,应对时代浪潮。以辩证态度,拥抱外来文化;以广阔思路,重构中国未来,促进世界交流与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幻想类电影 文化自信 中国电影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后现代电影的借鉴与创新
5
作者 赵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3-65,共3页
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道路上受到了西方电影的陶染,在其发展趋势上多倾向于西方路线。然而,该类电影更多的是取其精华,并对西方后现代电影进行了合理融合,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柔性美感"。避免了对外来文化的单一模仿,没有陷入被... 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道路上受到了西方电影的陶染,在其发展趋势上多倾向于西方路线。然而,该类电影更多的是取其精华,并对西方后现代电影进行了合理融合,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柔性美感"。避免了对外来文化的单一模仿,没有陷入被"牵着鼻子走"的困境。在凸显中国后现代电影风格的同时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自我核心价值体系。在电影发展进程中,中国后现代电影坚持自我又敢于创新的做法是其进步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电影 文化差异 柔性美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近现代电影的特征
6
作者 蔡舒婷 《戏剧之家》 2020年第5期66-67,共2页
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诞生。中国电影在时间的洪流中,经历三个产业时期,其中有低谷也有辉煌。中国电影人始终秉承初心,不断探索尝试,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并且走向了世界。本文将从中国电影发展最初期以及三个产业时期入手,简... 1905年,中国第一部影片诞生。中国电影在时间的洪流中,经历三个产业时期,其中有低谷也有辉煌。中国电影人始终秉承初心,不断探索尝试,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电影风格,并且走向了世界。本文将从中国电影发展最初期以及三个产业时期入手,简析中国近现代电影发展史的全过程及其显著特征和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史 显著特征 产生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中国的梦幻世界导航——评《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批判》
7
作者 童业富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期电影现代性批判》 现代主义 曾耀农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电影美学创新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7-29,共3页
在时代背景的熏陶下,中国后现代电影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又坚持着传统,在讽刺现实的同时又积极思考现实,表现出了努力进取的精神,更收获了中国后现代电影美学构建的成果。随着影视创作由深层次的阅览观念向速度化、便捷化的著... 在时代背景的熏陶下,中国后现代电影在"颠覆"传统的同时又坚持着传统,在讽刺现实的同时又积极思考现实,表现出了努力进取的精神,更收获了中国后现代电影美学构建的成果。随着影视创作由深层次的阅览观念向速度化、便捷化的著作理念发展的深入,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后现代电影的整体动向。近现代对中国后现代电影而言是一段黄金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后现代电影史上一次质的飞跃,电影人利用其对电影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开创了后现代电影的蓬勃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电影 文化差异 美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电影观念中的德国电影
9
作者 胡文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中国早期电影观念与德国电影的关系,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在中国早期电影发展最重要的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美国电影几乎垄断中国影坛,但德国电影仍然以其深刻的思想艺术让国人心生向往。德国电影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 中国早期电影观念与德国电影的关系,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在中国早期电影发展最重要的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美国电影几乎垄断中国影坛,但德国电影仍然以其深刻的思想艺术让国人心生向往。德国电影的写实主义、表现主义审美样式,对于社会人生和人的内心情感的真实描写,强烈的民族性和人类性内涵,深刻的文学性和新颖精湛的电影性等,国人在观赏中所接受的德国电影这些特质的影响,对这一时期“中国现代民族电影”观念的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观念 德国电影 中国现代民族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费穆电影风格与《小城之春》创作过程
10
作者 吴金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9-100,共2页
费穆的电影风格在中国电影史上独树一帜,他提出的"新的电影的观念"是电影本体的自觉。人们称他为诗人导演,因为他提倡淡化电影的戏剧性,主张电影是"素描地为人生画一轮廓",这其中体现的是民族诗学。其代表作《小城之春》是在一个社... 费穆的电影风格在中国电影史上独树一帜,他提出的"新的电影的观念"是电影本体的自觉。人们称他为诗人导演,因为他提倡淡化电影的戏剧性,主张电影是"素描地为人生画一轮廓",这其中体现的是民族诗学。其代表作《小城之春》是在一个社会动荡、内战处于白热化的背景下拍摄完成的,电影中"死气沉沉的小城,春心荡漾的人们"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本文中,笔者从《小城之春》的创作过程来分析费穆的电影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导演 电影风格 《小城之春》 中国现代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人民日报》之电影话语建构
11
作者 张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共5页
1949年是关乎中国命运的一年,也是电影局势转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电影随之结束了混乱的局面,开始了“人民电影”的创作。然而,在以往的叙述中,历史本身往往被革命话语所掩盖,在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回历史... 1949年是关乎中国命运的一年,也是电影局势转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电影随之结束了混乱的局面,开始了“人民电影”的创作。然而,在以往的叙述中,历史本身往往被革命话语所掩盖,在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回历史现场理解新中国电影的建构过程。报刊作为一种“非影片证据”[1],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现场,被视为历史研究的基础资料。从《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可知建国前中国出版的电影刊物达300余种,它们是构成民国电影生态的重要肌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民国电影 中国现代电影 电影刊物 革命话语 话语建构 《人民日报》 最大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景观与乡村经验:农村题材影片的文化意义(1979-1989)
12
作者 王凯 赵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9-42,共4页
从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的总体历程中来看,1979-1989这十年间的中国电影所呈现的内涵非常丰富,表现出的面貌也同样复杂。无论是电影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展现出了飞跃的态势。今天重新审视1979-1989年间的农村题材影片,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农... 从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的总体历程中来看,1979-1989这十年间的中国电影所呈现的内涵非常丰富,表现出的面貌也同样复杂。无论是电影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展现出了飞跃的态势。今天重新审视1979-1989年间的农村题材影片,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农村所独具的面貌与精神,这些影片带有一种特有的泥土情味。时代的发展使电影技术日新月异,以现今的眼光来审视1979-1989年的农村题材的影片,或许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影片同样具备重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中国现代电影 乡土景观 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