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始终存在着一种尴尬的“二元对立”的纠缠,而纠缠所表明的正是一种丧失了批评主体性的概念的迷离。在今天,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正名”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便是这一工作的...
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始终存在着一种尴尬的“二元对立”的纠缠,而纠缠所表明的正是一种丧失了批评主体性的概念的迷离。在今天,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正名”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便是这一工作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
正名
概念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文学批评的多维审视与超越——评《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
2
作者
沈广斌
丁燕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
中国
现代
新
文学批评
研究》
多维审视
卜召林
山东大学出版社
文学
审美
美学原则
宏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审美者的审美救世之途——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征与功能悖论
3
作者
李俊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
审美
文学批评
学理特征
功能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怡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文摘
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始终存在着一种尴尬的“二元对立”的纠缠,而纠缠所表明的正是一种丧失了批评主体性的概念的迷离。在今天,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正名”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便是这一工作的第一步。
关键词
二元对立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
正名
概念谱系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文学批评的多维审视与超越——评《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
2
作者
沈广斌
丁燕燕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
中国
现代
新
文学批评
研究》
多维审视
卜召林
山东大学出版社
文学
审美
美学原则
宏大叙事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审美者的审美救世之途——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征与功能悖论
3
作者
李俊国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文摘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关键词
现代
中国
审美
文学批评
学理特征
功能悖论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李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文学批评的多维审视与超越——评《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
沈广斌
丁燕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学审美者的审美救世之途——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征与功能悖论
李俊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