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
李松
陈国伟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论“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建构的三个问题 |
王志彬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3
|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
李刚
谢燕红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4
|
启蒙与现代中国文学语言变革 |
时世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5
|
现代中国文学的自我认同 |
王乾坤
王书婷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四大文化思潮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辨析 |
朱德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现代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四个基本特征 |
朱德发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8
|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新启蒙史观的复归——作为方法的《现代中国文学通鉴》 |
韩琛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清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概念的意义——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0
|
缘起、意义与反思:论美国《现代中国文学通讯》 |
李松
舒萌之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1
|
大文学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2
|
文学社群与文化家园──关于现代中国文学社群文化形态研究的构想 |
杨洪承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3
|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朱德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7
|
|
14
|
对象、方法与视角: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 |
赵普光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
李怡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6
|
文体自觉意识之于现代中国文学史建构 |
朱德发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7
|
现代中国文学与启蒙理念之逻辑关联反思 |
贺昌盛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8
|
“拿来”的尴尬与选择的迷惑——论现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困扰 |
徐行言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9
|
从“竹内鲁迅”到“竹内赵树理”——“近代的超克”与作为方法的现代中国文学 |
韩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20世纪现代中国文学的形而上之思——中国现代文学思想传统略论 |
张先飞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