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审美者的审美救世之途——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征与功能悖论
1
作者 李俊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 学理特征 功能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隔与对话:网络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及价值
2
作者 江秀廷 马季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篇指出,文学批评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1)显然,文学批评除了在宏观上与时代、民族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有关系,还受...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开篇指出,文学批评的形成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学的关系,即是对于文学之自觉,二是思想的关系,即是所以佐其批评的根据。”(1)显然,文学批评除了在宏观上与时代、民族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有关系,还受到批评主体的能力、审美旨趣,乃至年龄、性别、职业等多个方面的制约。郭绍虞并未刻意强调批评主体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拥有“知识分子”“士大夫”等统一称谓,一个作家同时又是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的现象非常常见。即使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主体 郭绍虞 网络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家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4
3
作者 庄桂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3,共5页
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研究 ,但要将中国文学批评成功地进行现代转型 ,首先必须澄清三个问题 ,即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是一... 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研究 ,但要将中国文学批评成功地进行现代转型 ,首先必须澄清三个问题 ,即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何为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是一项世纪性的课题 ,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而百年来的转型历史就是由这各种力量的“合力”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现代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纪回顾和总结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3-96,共4页
清理和研究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 ,带有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的双重品格。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起码有四种历史作用 :1.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转型 ;2 .促进新兴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繁荣 ;3.引导中国现代文学精品的产生和现代文学创作... 清理和研究现代文学的理论批评 ,带有文学史和学术史研究的双重品格。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起码有四种历史作用 :1.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古典向现代转型 ;2 .促进新兴文学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繁荣 ;3.引导中国现代文学精品的产生和现代文学创作的成熟 ;4.在广泛的实践中舒展丰富的思维角度 ,为后世留下成败得失 ,可供反复思考的多样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理论 刘西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五四”说检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庄桂成 庄春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究竟从何时开始?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五四”说,后来“晚清”说逐渐占据主流。“五四”说之所以被“晚清”说代替,是因为其具有不可超越的局限:它不能解释“五四”之前中国文学批评中萌生的“科学化”和“人本化”...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究竟从何时开始?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五四”说,后来“晚清”说逐渐占据主流。“五四”说之所以被“晚清”说代替,是因为其具有不可超越的局限:它不能解释“五四”之前中国文学批评中萌生的“科学化”和“人本化”因素。“五四”说存在的根据主要是“五四”时期白话文的盛行和政治家对历史的划分,但它们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文学批评。笔者认为,检讨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的“五四”说,有着学术史、学科建设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现代转型 发生 “五四”说 检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怡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7,共4页
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始终存在着一种尴尬的“二元对立”的纠缠,而纠缠所表明的正是一种丧失了批评主体性的概念的迷离。在今天,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正名”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便是这一工作的... 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始终存在着一种尴尬的“二元对立”的纠缠,而纠缠所表明的正是一种丧失了批评主体性的概念的迷离。在今天,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正名”问题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便是这一工作的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 正名 概念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概念的意义——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现代中国文学 概念系统 引言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化 批评模式 西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文学”的发生研究刍议——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锋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1,共10页
关键词 人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 二十世纪 无产阶级文学 “人的文学 人本主义 周作人 发生史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批评的多维审视与超越——评《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
9
作者 沈广斌 丁燕燕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 多维审视 卜召林 山东大学出版社 文学审美 美学原则 宏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学术文化交流与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从日本文学批评术语的引进谈起
10
作者 王宗杰 孟庆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5-188,共4页
,近百年来日本文学批评术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的新术语大多源于日本。在母语与外语的沟通对话过程中,学术术语融于不同的文化、文明、学科交织的动态网络中,衍变成为内涵外延迥异的批评概念。研究它们之间... ,近百年来日本文学批评术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中国近代文学批评的新术语大多源于日本。在母语与外语的沟通对话过程中,学术术语融于不同的文化、文明、学科交织的动态网络中,衍变成为内涵外延迥异的批评概念。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是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立足于时代前沿对文学的重新叩问,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新的"文学转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学术文化交流 日本文学批评术语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思考
11
作者 文学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现代文学一样进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开始了和世界文学批评的交流与对话。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一批相当重要的学术成果,也日益得到学者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现代文学一样进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开始了和世界文学批评的交流与对话。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产生了一批相当重要的学术成果,也日益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几代学人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学科的合法性、独立性而做出了不懈努力。总结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历史成就、经验乃至教训,对于拓宽研究者视野、提升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境界、改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格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研究方法 文学批评本体 文学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90年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文艺景观
12
作者 段吉方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4期78-82,共5页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文学批评体现出了回归本来角色的多元探索姿态。中国 90年代文学批评的激变与 2 0世纪 50、6 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有着极强的话语联系 ,在批评观念、话语操作、批评方法、价值判...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文学批评体现出了回归本来角色的多元探索姿态。中国 90年代文学批评的激变与 2 0世纪 50、6 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有着极强的话语联系 ,在批评观念、话语操作、批评方法、价值判断上表现出了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话语的极度张扬 ,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后现代主义文艺景观 ,从而对中国文学批评整体转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90年代 文学批评 现代主义 批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外部研究趋势与“真实”诉求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婉秋 杨冬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440,共6页
透视历史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聚焦其与进化观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确立、文学观念与史学建构起到的理论支撑作用。传统"文以载道"观、舶来理论、中国现代社会特点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代文学批评外部研究的趋向及... 透视历史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聚焦其与进化观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确立、文学观念与史学建构起到的理论支撑作用。传统"文以载道"观、舶来理论、中国现代社会特点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代文学批评外部研究的趋向及特点。追溯现代批评对文学外部因素的关注,探究文学外部研究方法形成的历史与特征,探讨该研究趋向导致的文学与批评的"真实"诉求,分析文学"真实"被赋予的科学精神、道德勇气以及引起的后果,对理解现当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批评 历史主义 文学的外部研究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进入美学:跨学科视域下中国式现代美学的建构经验
14
作者 韩清玉 李不言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4,160,共13页
多元的艺术实践类型及其审美经验从感性与诗性维度为美学话语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艺术与美学对话交流所呈现的张力中,美学理论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具体艺术范例为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 多元的艺术实践类型及其审美经验从感性与诗性维度为美学话语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艺术与美学对话交流所呈现的张力中,美学理论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同时,具体艺术范例为理论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阐释,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则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原创性品格与独特风貌贡献了丰富的话语资源。然而,随着当代美学理论在抽象宏阔的概念阐释与理论研究中越走越远,它逐渐与社会生活中具体的文艺实践及其审美经验拉开了距离,理论研究者的自我封闭与研究范式的“去艺术化”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诸种现实问题,现代美学语境中美学学科的研究理路与建构模式,则在跨学科视域下对话交流的基础上,为中国式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艺术 审美经验 中国现代 中西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全国文坛的欠缺而存在——中国现代最早的文学批评专刊《飞霞》三日刊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喜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文学批评专刊 《飞霞》三日刊 文学社团 文学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审美·知识·技术——新中国文学批评70年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丹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169,F0003,共10页
在某种意义上,新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是文学批评与政治、文学批评与审美、文学批评与知识、文学批评与技术之间相互审视和阐释的过程;这四组关系及其牵扯出来的问题呈现出新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面相,并与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向、新启蒙... 在某种意义上,新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是文学批评与政治、文学批评与审美、文学批评与知识、文学批评与技术之间相互审视和阐释的过程;这四组关系及其牵扯出来的问题呈现出新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面相,并与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向、新启蒙主义的确立、消费主义的兴起、媒介和数字技术的扩张保持时间和意义的一致性;将四组关系及其关涉的问题重新问题化和历史化是重新审视新中国文学批评的有效路径,能够为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70年 中国文学批评70年 当代文学批评 政治 审美 知识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锋 王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地方性审美经验,对美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具有更强解释能力的美学理论当代发展的重要形态。审美人类学和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关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和当代形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文章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审美现代性理论问题的提出,以及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艺现代 审美人类学 中国审美现代 悲剧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与现代转型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批评 现代转型 科学化 人本化 文学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系”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学批评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凡 羊列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1 中国文论研究的“体系”诉求有三大动机。 2 西方传统文论体系是以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为模式建构起来的 ,但中国文论的“隐性体系”不是建立在本质论基础上的 ,其理论基础是审美经验论。因此 ,中国文论体系不是“本质论”体... 1 中国文论研究的“体系”诉求有三大动机。 2 西方传统文论体系是以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为模式建构起来的 ,但中国文论的“隐性体系”不是建立在本质论基础上的 ,其理论基础是审美经验论。因此 ,中国文论体系不是“本质论”体系 ,而是审美经验“现象论”体系。 3 中国文论体系包括两个分体系 :意境论体系和形式论体系。二者平行发展 ,有各自的审美范畴 ,同时甚至是对立的 ,但总体上是彼此互补交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论 文学批评 研究体系 本质论 认识论 隐性体系 审美经验论 意境论 形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五)
20
作者 陈方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3,共9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左翼 《苦闷的象征》 资源 文学批评理论 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