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审美者的审美救世之途——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征与功能悖论 |
李俊国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
|
区隔与对话:网络作家的文学批评观念及价值 |
江秀廷
马季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论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
庄桂成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4
|
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世纪回顾和总结 |
杨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5
|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五四”说检讨 |
庄桂成
庄春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重绘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概念谱系——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
李怡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7
|
清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概念的意义——我们的立场与目标 |
李怡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人的文学”的发生研究刍议——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谈起 |
刘锋杰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2
|
|
9
|
对文学批评的多维审视与超越——评《中国现代新文学批评研究》 |
沈广斌
丁燕燕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0
|
中日学术文化交流与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从日本文学批评术语的引进谈起 |
王宗杰
孟庆枢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1
|
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寻求新的学科生长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思考 |
文学武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2
|
中国90年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文艺景观 |
段吉方
|
《社会科学家》
|
2000 |
0 |
|
13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外部研究趋势与“真实”诉求 |
王婉秋
杨冬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4
|
艺术进入美学:跨学科视域下中国式现代美学的建构经验 |
韩清玉
李不言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为全国文坛的欠缺而存在——中国现代最早的文学批评专刊《飞霞》三日刊 |
袁喜生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6
|
政治·审美·知识·技术——新中国文学批评70年的回顾与反思 |
杨丹丹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7
|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
周锋
王杰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8
|
中国文学批评与现代转型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9
|
从“体系”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学批评 |
蒋凡
羊列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20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展中的左翼理论资源(五) |
陈方竞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