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契和现代中国哲学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汝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4,181,共8页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契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代表了一种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应取的方向,即把时代问题理解为哲学问题,以深刻的哲学智慧来思考和批判时代的问题。哲学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玩学问的人,而是一个严肃的、有担当的思想者。冯契...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契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代表了一种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应取的方向,即把时代问题理解为哲学问题,以深刻的哲学智慧来思考和批判时代的问题。哲学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玩学问的人,而是一个严肃的、有担当的思想者。冯契的哲学打通中、西、马三种哲学传统,最终落实在他对现代中国问题的根本思考上。但冯契又不是庸俗的贩卖哲学者,他坚持从形而上学的高度要求哲学和从事哲学,使得哲学既有现实关怀,又不放弃理想追求。在现代中国哲学家中,冯契的哲学成就也许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有启发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现代中国哲学 智慧 中国问题 会通中西 时代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标准与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合法性——现代中国哲学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苏德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国内对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往往集中于传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几乎被无视。这跟近代中国的落后、西方科学力量的强大,以及哲学观的过分狭窄密切相关。近代中国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科学方面,而人们又普遍将西方哲学当成是西方科学的支持性因素,... 国内对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往往集中于传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几乎被无视。这跟近代中国的落后、西方科学力量的强大,以及哲学观的过分狭窄密切相关。近代中国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科学方面,而人们又普遍将西方哲学当成是西方科学的支持性因素,并将哲学活动视为求知活动,于是,为了救亡图存,中国哲学不得不以西方哲学为标准进行剧烈重构。但是,西方哲学并不直接支持西方科学,它们之间更不互相涵盖,哲学的主要目标也并非获取知识,而是提供价值、界定意义。因此,需要反思西方哲学重构中国哲学的合理性和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合法性。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合法性是,它从底层逻辑上刻画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所理解的世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认识世界,有助于中国哲学的自我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标准 西方哲学中国 现代中国哲学的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序曲:现代中国哲学的开端 被引量:1
3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现代中国哲学 胡适 陈独秀 序曲 因果律 本能论 生命主义 宇宙生命 中国文化 经验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禅宗与现代中国哲学的直觉论——以儒道禅三学的汇通为视角
4
作者 高瑞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6-151,共16页
“直觉”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迄今已演化为一个观念的谱系。最初将其显题化的是梁漱溟先生,他从柏格森哲学中汲取“直觉”,并与孔学尤其是王门后学和唯识学相结合,通过批判工具理性弘扬东方价值,其叙事策略下伏着禅宗“顿... “直觉”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迄今已演化为一个观念的谱系。最初将其显题化的是梁漱溟先生,他从柏格森哲学中汲取“直觉”,并与孔学尤其是王门后学和唯识学相结合,通过批判工具理性弘扬东方价值,其叙事策略下伏着禅宗“顿悟”的“底子”。熊十力先生同样批评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不能“证体”,视柏格森的“直觉”为“习气”并扬弃之。他认为哲学家在“慎思明辩”之后尚需“脱然超悟”,不过强调“悟”既有“顿”又有“渐”,并代之以更儒学化的概念“默识”与“体认”,以与其“性修不二”说相配合,同时以“良知是呈现”为牟宗三的“智的直觉”说开辟了路向。受过新实在论洗礼的冯友兰先生,则将“分析后的直觉”作为形上学的方法,且名之为“负的方法”,主要借助禅宗的“顿悟”,以解决所谓“第一义不可说”问题,导引人进入“天地境界”。冯契以为解决“第一义不可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说不得的东西如何‘得’”的问题。他认为禅宗的“顿悟”说不但对宗门有解放的意义,而且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赞成将“顿悟”或“直觉”视为孤立的意识活动并将其神秘化。他借“转识成智”来论述如何从知识到智慧。“转识成智”由三个互相连锁的环节构成:辩证的综合、理性的直觉和德性的亲证。理性的直觉是其中心环节。李泽厚则以禅宗与庄子的相似性来讨论如何“由美启真”,认为禅宗的悟道是既超越又不脱离感性的;在任何感性世界中无所住心,即为超越,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瞬间即永恒;故禅宗的顿悟可以走向审美,是其区别于一般的宗教经验之所在。上述五家,可以大致分为两派。然而不管如何细加分门别派,都是在禅学和儒、道两家以及西方哲学深度交涉以后,现代中国哲学开出的新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顿悟 直觉 现代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从世界观走向方法论——兼论现代中国哲学的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州雁 《江淮论坛》 1987年第1期43-47,共5页
世界观,乃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最根本的看法;方法论,则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我们常常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当然,这并不是说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绝对的等... 世界观,乃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最根本的看法;方法论,则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我们常常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当然,这并不是说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绝对的等同。纵观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作为“智慧”的象征,它研究所谓世界的本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中国哲学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人类认识 象征 毛泽东哲学思想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概念的引入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展开
6
作者 王格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5,共10页
“理性”(reason)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主流传统哲学的一项基本追求。早在明清之际,理性精神就已成为中西跨文化哲学对话的基础。随着近代更为全面深入的西学东渐,“理性”这一汉字译名在东亚地区逐渐确立并流行。此后,“理性”一语在中... “理性”(reason)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主流传统哲学的一项基本追求。早在明清之际,理性精神就已成为中西跨文化哲学对话的基础。随着近代更为全面深入的西学东渐,“理性”这一汉字译名在东亚地区逐渐确立并流行。此后,“理性”一语在中国现代哲学的语境中得到了全新的阐发,其中以王国维、梁漱溟和冯友兰的论述最具特色。王国维将“理性”严格限定在认识论意义上,尝试彻底地将事实与价值分离开;而梁漱溟则论述东西方哲学之不同,倡导一种有别于西方“理智”的东方“理性”义;冯友兰在建构其新理学时,将“理性”作为一种生活方法,认为其囊括理智理性和道德理性两者,他试图综合东西方传统之所长。对“理性”概念这些富有特色的新解,尽管在当前的哲学论述中似已日渐远去,却体现了西学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哲学新语词的形成,并由此建立起中国现代哲学的新知识体系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西学东渐 中国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 被引量:7
7
作者 汤一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5,共8页
百多年来,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中国哲学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从而建立了现代型的中国哲学。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哲学应如何发展?这是中国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百多年来,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中国哲学逐渐由传统走向现代,从而建立了现代型的中国哲学。在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现代哲学应如何发展?这是中国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中国现代哲学应该沿着这三个路向"接着讲":接着中国传统哲学讲,接着在西方影响大的哲学流派讲,接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照着讲 接着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哲学百年:从模仿走向原创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松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4,共7页
尽管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并没有荣膺引领时代的先声。当代中国哲学不仅与先秦中国哲学的原创时期思潮蜂拥、学派纷呈的子学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与近代“五四”古今中西各种思想激荡、精神高昂的时期也相去... 尽管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并没有荣膺引领时代的先声。当代中国哲学不仅与先秦中国哲学的原创时期思潮蜂拥、学派纷呈的子学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与近代“五四”古今中西各种思想激荡、精神高昂的时期也相去甚远。结束“五四”以来对西方哲学的“依傍”,深刻反思中国现代哲学的创体系时期,进而告别模仿的时代,开启繁盛的中国原创的哲学新时代,乃是当代中国哲学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建构的紧迫任务与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的时代 中国现代哲学创体系时期 中国现代哲学的原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现代视野看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翔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74,共8页
现代新儒家哲学既肯定科学理性的重要性同时又将之收摄于道德人文精神之中的取向,代表了对如何不使科学理性被逾越本分地绝对化的问题作出的中国式的回答。随着西方后现代转向的出现,西方哲学对于人之生命意义的安顿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 现代新儒家哲学既肯定科学理性的重要性同时又将之收摄于道德人文精神之中的取向,代表了对如何不使科学理性被逾越本分地绝对化的问题作出的中国式的回答。随着西方后现代转向的出现,西方哲学对于人之生命意义的安顿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中国现代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相比,立足于民族本位的现代新儒家哲学更有利于将中国哲学以“哲学”的面貌示人。作为面对相对主义所可能有的两种基本选择之一,现代新儒家哲学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具有借鉴意义,但同时亦存在着以历史的总体性消融人的自主性等内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现代新儒学 中国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友兰对中国现代哲学的研究--以《中国现代哲学史》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文华 段澜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68,共6页
2020年是冯友兰诞辰125周年,逝世30周年,特以此文以致纪念。20世纪90年代,冯友兰撰著和出版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亦即《中国现代哲学史》,被学界一些朋友称为冯友兰"回归自我"的代表作。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总... 2020年是冯友兰诞辰125周年,逝世30周年,特以此文以致纪念。20世纪90年代,冯友兰撰著和出版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亦即《中国现代哲学史》,被学界一些朋友称为冯友兰"回归自我"的代表作。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总体上是"接着"前六册讲的,有连续亦有超越,并形成了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自身特色,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诠释框架和评价标尺,规定了独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开端,从广义的哲学史定义出发展开叙述,用"双维"标准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进行分类,对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的"理学"和"心学"进行了逻辑化分析,但冯友兰对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现代中国哲学史的开端、现代"理学"的界定、现代"心学"的谱系等。探讨这些问题,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认知,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以及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范式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鹏 《理论月刊》 1988年第2期62-63,共2页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京内外二十九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会议期间还酝酿成立了中国现...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京内外二十九个单位共同发起召开的。会议期间还酝酿成立了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问题 学术讨论会 现代新儒家 现代西方哲学 中国 现代中国哲学 中央党校 中国传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哲学问题意识的内在根芽?——从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的三种新动向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根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共6页
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在三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动向。第一,一批儒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第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用父子关系比拟君臣关系,也反对将君臣关系看作是主仆关系,要求将传统儒家的血缘伦理和传统的主仆伦理与理... 晚明以降儒家“经世哲学”在三个方面出现了新的动向。第一,一批儒者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第二,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用父子关系比拟君臣关系,也反对将君臣关系看作是主仆关系,要求将传统儒家的血缘伦理和传统的主仆伦理与理想的政治制度分离开来;第三,以戴震为代表的少数儒者反对以伦理代替法律,要求将维护长者、尊者的旧伦理与理想的公正法律分离开来。正是这三种新动向,显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问题意识具有自己的内在根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以降儒家 经世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柳昌清 《学习论坛》 2011年第7期77-80,共4页
文明类型研究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探明了方向。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 文明类型研究为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探明了方向。中国的文明是政治主导型文明,有与西方文明(经济主导型文明)不同的内在机制、运行方式和发展规律,这些都需要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来加以总结和揭示,反过来指导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国社会本身就关系复杂、整体性强,传统使用的是辩证逻辑,所以,建立现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就要以复合型学科为基本学科。其中,唯物辩证法哲学、辩证逻辑、社会历史文化学(文明类型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治与伦理等,成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基础学科,其他的基本学科还有自然与科技,美与文学艺术,信仰与宗教,政策、法律与民间规则,行政与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与企业文化,教育与人力资源,新闻与宣传,体育与健身,语言文字学,图书文献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基本学科体系 社会历史文化学 中国政治与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东荪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耀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83-88,共6页
张东荪对中国哲学之现代化有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他给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家提升到可与西方大哲平等地、建设性地对话的新高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他贡献了一个“以知识论居先为方法”的全新的方法... 张东荪对中国哲学之现代化有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他给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家提升到可与西方大哲平等地、建设性地对话的新高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他贡献了一个“以知识论居先为方法”的全新的方法论;从具体哲学理论方面,也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他独立地打起“观念论”与“理性论”的旗帜;他独立地打起“知识论居先”、“是何在先”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知识论 中国哲学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仲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7-73,共7页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蔡仲德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字芝生,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农历十月十八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先生6岁入私塾,依次读《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蔡仲德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字芝生,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农历十月十八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先生6岁入私塾,依次读《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亦读可称新学之地理普及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先生 “六书” 毛泽东 清华大学 《新理学》 中国现代学术文化 马克思主义 所以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和中国现代哲学的形成
16
作者 姚顺良 汤建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8,共7页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路径主要有三条: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欧美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科学哲学;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和&qu...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路径主要有三条: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欧美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科学哲学;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和"东方文化主义"则构成了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背景。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又包括两个流派:其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形成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新儒学;"其二则是政治保守主义的"三民主义哲学"及国家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科学哲学 现代新儒学 国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翔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72,共4页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为持久、同时也是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位哲学家。新理学一问世,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是非功过作出了... 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影响最为持久、同时也是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位哲学家。新理学一问世,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变更,人们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是非功过作出了见仁见智的评说,“冯友兰的哲学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新理学 西方哲学 冯友兰 现代重建 形上学 逻辑分析方法 认知理性 中国哲学现代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相理论视角下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境界形上学
18
作者 刘爱军 关曌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194,共7页
正是因为对于哲学中的共相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一些中国现代哲学家才建构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境界形上学,而这种境界形上学的主题则是“学以成人”。在金岳霖的哲学中,共相以及共相之间的关联成为形上学研究的对象,据此他建构了一种与人生... 正是因为对于哲学中的共相问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一些中国现代哲学家才建构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境界形上学,而这种境界形上学的主题则是“学以成人”。在金岳霖的哲学中,共相以及共相之间的关联成为形上学研究的对象,据此他建构了一种与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的道论的形上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人类中心、非英雄观的圣人观。在冯友兰的哲学中,概念的内涵即共相成为其形上学研究的对象,据此,他建构了一种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中国现代哲学家依据共相理论而构建的既具有现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有关于人的境界形上学,强调的是天道与人道、智慧与境界、真与善的统一。这种境界形上学呈现了现代中国哲学家对于形而上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思考,这些思考也的确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开辟了一条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相理论 中国现代哲学 境界形上学 冯友兰 金岳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政治哲学反思
19
作者 刘剑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60,共5页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政治哲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对西方科学深入认知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套价值体系。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人生哲学的改造尤为关注,试图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新构筑中国政治生活的基石,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困惑和迷惘,最终...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政治哲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对西方科学深入认知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套价值体系。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人生哲学的改造尤为关注,试图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新构筑中国政治生活的基石,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困惑和迷惘,最终出现了分化和转向,融入到现实的政治运作进程中。科学主义政治哲学虽然对中国传统的政治伦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但并没有使其陷于断裂。这并不意味着否认科学主义政治哲学某些信条的合理性,它仍包融着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即要实现科学精神和道德关怀的统一,缔造成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人生哲学 中国知识分子 陈独秀 政治生活 西方科学 中国现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哲学历史演进的四种理论形态
20
作者 雷龙乾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共6页
中国现代化哲学大体上经过了四个历史演进阶段,“中体西用”是现代化哲学的起步形式;进化论是第一个超出封建主义传统哲学范畴的世界观理论;文化哲学反思是中国现代化哲学的多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中国现代化哲学提升到科学实践观... 中国现代化哲学大体上经过了四个历史演进阶段,“中体西用”是现代化哲学的起步形式;进化论是第一个超出封建主义传统哲学范畴的世界观理论;文化哲学反思是中国现代化哲学的多角度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中国现代化哲学提升到科学实践观的理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 中体西用 进化论世界观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