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性断裂与隐性承袭:从代际共育看家庭伦理的现代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纪莺莺 阮文雅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97,共37页
本文以“农二代”城市新移民家庭的代际共育为经验研究对象,讨论农业家庭进城后中间一代在同居共育过程中重建家庭平衡的实践过程。一方面,面对强大的现代化压力,中间一代有意识地依据培养现代个体的观念与技术来抚育子代,他们对自己儿... 本文以“农二代”城市新移民家庭的代际共育为经验研究对象,讨论农业家庭进城后中间一代在同居共育过程中重建家庭平衡的实践过程。一方面,面对强大的现代化压力,中间一代有意识地依据培养现代个体的观念与技术来抚育子代,他们对自己儿时被抚育经历的反思强化了“为人父母”时抚育理念的现代化,造成祖代与中间一代观念上的显性断裂。另一方面,在共居育儿的生活实践中,中间一代又隐性承袭了亲子一体的传统意识,既会无意识地调用亲子一体的伦理资源来平衡家庭关系,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自觉”,体认到育儿的现代实践依赖传统一体的支持。“一体”与“个体”的交织塑造着家内行动者尤其是女性的感情世界。这一过程既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伦理深沉而恒常的支持力量,又蕴含着其在当下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亲子一体 现代个体 密集母职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经济哲学的个体生活向度
2
作者 景君学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44-145,共2页
无论从部门哲学还是从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来讲,经济哲学所涉列的内容争论并不大,其重要的是重视经济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如果从后现代重视个体、强调差异、主张主体间性来分析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经济哲学,那么其当下的状态可以... 无论从部门哲学还是从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来讲,经济哲学所涉列的内容争论并不大,其重要的是重视经济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如果从后现代重视个体、强调差异、主张主体间性来分析经济高速增长之后的经济哲学,那么其当下的状态可以看成是由经邦济世回溯为个体的安身立命,由社会掌控的宏大叙事变为个体持守的微型叙事,由经济与政治联姻演变为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经济哲学的后现代视角探讨,有利于避免利益面前的利令智昏和道德沦丧,在理性与情感的搏击中获得人性在利己与利他中的正确地位,从而拓宽经济哲学的研究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哲学 安身立命 现代个体生活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变革与个体的重构: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璐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93,共33页
笛福是现代早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第一部小说《鲁滨逊·克鲁索》,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大航海时代的冒险故事,也是在为现代早期个体所面临的困境寻找一条出路。本文通过解读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分析并讨论了这部小说所揭示... 笛福是现代早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其第一部小说《鲁滨逊·克鲁索》,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大航海时代的冒险故事,也是在为现代早期个体所面临的困境寻找一条出路。本文通过解读鲁滨逊的出走、改造与重返,分析并讨论了这部小说所揭示的现代早期的人性面貌和精神危机。本文认为,在基督教传统无法安顿人心的时代,笛福试图在理性与启示之间,重新寻找一条自我治理的良知之路。理解笛福及其对传统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国及现代个体主义的真正意涵,而且对我们重新回到中国个体问题兴起的语境中探索中国社会的路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个体 自然 理性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命的“社会化”图景 被引量:4
4
作者 吉砚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69,共29页
齐美尔在与康德的对话中提出"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将社会学确立为对社会化形式的研究,探究现代个体如何与周遭世界产生联系并由此构建自我。齐美尔通过对比古今社会化形式,进而得出对现代生命内在困境的基本洞察。面对现代... 齐美尔在与康德的对话中提出"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将社会学确立为对社会化形式的研究,探究现代个体如何与周遭世界产生联系并由此构建自我。齐美尔通过对比古今社会化形式,进而得出对现代生命内在困境的基本洞察。面对现代世界的外在化和碎片化的生活感受,他并未完全采取康德的思路——用认知的方式构建统一的世界来解决主客体冲突,而是参照歌德的生命观,提出一种介于康德与歌德之间的生命学说,使个体能从自身生命的根基生长出与世界的深刻关联,在生命直观之中达成自我与外在世界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社会学 冲突 生命直观 现代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背景因素对高中生现代性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钟宇平 陆根书 魏小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4-92,共9页
 应用对北京、江苏、湖北、陕西等地10000余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高中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及家庭背景因素对高中生现代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高中生的现代性水平可以用"超越家庭联系"、"世界视野"、...  应用对北京、江苏、湖北、陕西等地10000余名高中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高中学生的现代性水平及家庭背景因素对高中生现代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高中生的现代性水平可以用"超越家庭联系"、"世界视野"、"感知与接受变革"、"性别平等"、"个体效能感"这五个核心价值观加以测量;同时,应用这五个核心价值观对中国高中生现代性水平的测量表明:学生的家庭背景因素对其现代性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父辈的影响要高于祖辈的影响;中国高中生的现代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和城乡差异;研究还发现价值观的变革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现代 高中生 家庭背景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晓敏 苏悦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46,共7页
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特征与教育强国进程存在着价值趋同,这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思考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职普融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通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变量,具... 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特征与教育强国进程存在着价值趋同,这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思考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职普融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通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变量,具有实现个体现代化的价值属性。但是,我国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融不进”“融不通”“融不好”等多重困境。由此,应将“中国式”发展内涵嵌入职普融通发展逻辑;细化顶层设计,保持职普融通结构的内部平衡;提升职普课程融合水平,确保职普融通内涵式发展;完善职普融通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融通内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普融通 人才强国 个体现代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的思考
7
作者 孙奇 刘彦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渗透“职业教育”意味着在农村受教育者中推行过于具体针对性的职业教育隐含将一部分人固定在某个阶层的假设,并潜藏着将义务教育和受教育者导向狭窄范围的危险,这势必影响农村和农村受教育者未来的长远发展,也与中...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渗透“职业教育”意味着在农村受教育者中推行过于具体针对性的职业教育隐含将一部分人固定在某个阶层的假设,并潜藏着将义务教育和受教育者导向狭窄范围的危险,这势必影响农村和农村受教育者未来的长远发展,也与中国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长远趋势相背离。要慎提“职业教育”,重要的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角色冲突 固定阶层 个体社会化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