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铁明
白玉柱
邵德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8,共16页
滇西南普洱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中-强地震成群活动特征明显,地壳的形变特征与形变机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参考、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普洱一带包含活动断裂的二维板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得到的块体年运...
滇西南普洱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中-强地震成群活动特征明显,地壳的形变特征与形变机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参考、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普洱一带包含活动断裂的二维板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得到的块体年运动量作为模型区域的边界约束,模拟计算获得了普洱地区的构造形变空间分布,以NEE、NNW 2个方向、从数值模拟角度对普洱地区的水平形变特征和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扩展、高原物质重力滑塌型南东向移动的动力学背景下,研究区内NEE向断裂的活动带动牵引NNW向断裂共轭运动,隆升性质的垂直形变场与60年的大区域水准测量结果相吻合,沿NNW向形变场的分布无规律,应是区域应力累积和震后调整双重作用的结果。沿NEE向形变场呈现了较明显的西部大于东部的分布图像,特别是西北部高值区对应了2014年景谷6.6级强震,最后对研究区的区域动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一带
现今地壳形变
场
强震时空集中
有限元分析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PS数据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现今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2
作者
韦少港
徐锡伟
+2 位作者
武艳强
梁诗明
罗佳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4-1128,共15页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是地壳缩短和构造旋转变形十分强烈的部位。本文收集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段的最新GPS速度场资料,采用“二维张力样条”方法计算获得区域构造应变场,研究其现今地壳运动与构...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是地壳缩短和构造旋转变形十分强烈的部位。本文收集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段的最新GPS速度场资料,采用“二维张力样条”方法计算获得区域构造应变场,研究其现今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结果显示,高应变率区集中在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实皆-阿帕龙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东构造结的环形地区和印度东北部及缅甸西部的巴坎-若开山脉地区,而在跨嘉黎断裂和红河断裂区域并无显著的应变。区域最大剪切应变率主要沿着实皆-阿帕龙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等构造带分布,区域最大面压缩率发生在阿萨姆东北部一带(N28°~29°、E95.5°~96.5°),最高量值为151.8×10^(-9)a^(-1);反映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最强变形核心部位已经由南迦巴瓦峰地区向其东南方向发生了转移,移至位于阿萨姆东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主边界逆冲断裂与阿帕龙断裂的交汇处。综合分析认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在印度板块强烈的楔入挤压作用下,大陆变形以地壳增厚为主,深部以黏塑性为特征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流动驱动着上覆脆性上地壳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GPS
现今地壳形变
构造应变场
动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鲜水河断裂带北段GPS测量及其运动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铁明
邓志辉
+1 位作者
吕弋培
刘本培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318,共7页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91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91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带现今运动图像:由测区的北西虾拉沱测点到南东的乾宁测点水平位移速率逐渐增大,而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不明显.表明利用短边GPS测量可有效监视活动断裂带两侧一定区域的地壳运动.对比有形变测量资料以来川西地区6级以上地震分布的特点,认为可根据鲜水河断裂带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和跨越断层的地壳整体运动的强弱这两种运动图像来研究区域强震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GPS观测
现今地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铁明
白玉柱
邵德晟
机构
活动构造与火山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云南省地震局
出处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8,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26)资助
文摘
滇西南普洱一带地质构造复杂,中-强地震成群活动特征明显,地壳的形变特征与形变机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参考、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普洱一带包含活动断裂的二维板有限元模型,以GPS测量得到的块体年运动量作为模型区域的边界约束,模拟计算获得了普洱地区的构造形变空间分布,以NEE、NNW 2个方向、从数值模拟角度对普洱地区的水平形变特征和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扩展、高原物质重力滑塌型南东向移动的动力学背景下,研究区内NEE向断裂的活动带动牵引NNW向断裂共轭运动,隆升性质的垂直形变场与60年的大区域水准测量结果相吻合,沿NNW向形变场的分布无规律,应是区域应力累积和震后调整双重作用的结果。沿NEE向形变场呈现了较明显的西部大于东部的分布图像,特别是西北部高值区对应了2014年景谷6.6级强震,最后对研究区的区域动力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普洱一带
现今地壳形变
场
强震时空集中
有限元分析
动力学
Keywords
Pu'er region
Present crustal deformation fields
Strong earthquake focus intime and space
Finite element method
Dynamics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PS数据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现今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2
作者
韦少港
徐锡伟
武艳强
梁诗明
罗佳宏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4-1128,共15页
基金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基本科业务专项(编号ZDJ2019-01)
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启动专项(编号KYZ2022017Q)
+1 种基金
国家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5419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04078)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位于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是地壳缩短和构造旋转变形十分强烈的部位。本文收集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大范围、长时段的最新GPS速度场资料,采用“二维张力样条”方法计算获得区域构造应变场,研究其现今地壳运动与构造变形特征。结果显示,高应变率区集中在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实皆-阿帕龙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东构造结的环形地区和印度东北部及缅甸西部的巴坎-若开山脉地区,而在跨嘉黎断裂和红河断裂区域并无显著的应变。区域最大剪切应变率主要沿着实皆-阿帕龙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等构造带分布,区域最大面压缩率发生在阿萨姆东北部一带(N28°~29°、E95.5°~96.5°),最高量值为151.8×10^(-9)a^(-1);反映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最强变形核心部位已经由南迦巴瓦峰地区向其东南方向发生了转移,移至位于阿萨姆东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主边界逆冲断裂与阿帕龙断裂的交汇处。综合分析认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在印度板块强烈的楔入挤压作用下,大陆变形以地壳增厚为主,深部以黏塑性为特征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流动驱动着上覆脆性上地壳地块。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GPS
现今地壳形变
构造应变场
动力学机制
Keywords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GPS
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tectonic strain field
dynamic mechanism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鲜水河断裂带北段GPS测量及其运动特征
被引量:
8
3
作者
李铁明
邓志辉
吕弋培
刘本培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武汉大学测绘科技学院
出处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318,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95130503)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预测网络"资助.
文摘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91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带现今运动图像:由测区的北西虾拉沱测点到南东的乾宁测点水平位移速率逐渐增大,而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不明显.表明利用短边GPS测量可有效监视活动断裂带两侧一定区域的地壳运动.对比有形变测量资料以来川西地区6级以上地震分布的特点,认为可根据鲜水河断裂带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和跨越断层的地壳整体运动的强弱这两种运动图像来研究区域强震的活动特征.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GPS观测
现今地壳形变
Keywords
Xianshuihe Fault
GPS survey
Crustal deformation
分类号
P227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南普洱强震群地区地壳形变的数值模拟
李铁明
白玉柱
邵德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GPS数据揭示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现今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韦少港
徐锡伟
武艳强
梁诗明
罗佳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鲜水河断裂带北段GPS测量及其运动特征
李铁明
邓志辉
吕弋培
刘本培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