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颖 杨君 +4 位作者 袁淑君 唐兴隆 刘畅 王义博 孟媛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09,231,共9页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有助于推动区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基于多源数据,选取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4项生态系统服务,运用InVEST模型、ESDR、局部自相关指数等方法,对比分析2000、2010年和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时空变化及空间匹配特征。结果表明:1)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总供给>总需求,碳固持供给量下降,粮食供应、产水和土壤保持供给量上升,4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上升。2)碳固持供需比下降,产水供需比上升,粮食供应和土壤保持供需比基本保持不变。城镇建成区的碳固持、粮食供应和产水呈赤字状态,其他区域呈盈余状态;土壤保持赤字区集中在洞庭湖平原。3)除土壤保持以低低空间匹配为主,碳固持、粮食供应、产水服务的空间错位现象突出,高低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生态基底较好的山地丘陵区,低高空间错位主要分布在各城区。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和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全面提升研究区各项生态容量,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与 空间匹配 InVEST模型 环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晶晶 谭雪兰 +2 位作者 余航菱 周舟 王卫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 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解析城市发展驱动力,减弱城市极化现象,本研究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多维网络度量模型和隶属度模型测定环长株潭城市群内外部空间网络联系强度,分析其网络特征与作用方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与板块效应。结果表明:(1)内外部总体多维要素网络表现相对一致,联系强度以长沙为中心逐渐向外圈降低。(2)在省内要素网络中,长沙市“一城独大”态势明显;在省际网络中,岳阳市在多维要素网络中表现突出,与武汉都市圈联系密切。(3)环长株潭城市群点度中心度内外部网络差异大,整体网络中介水平低,不利于吸引外部要素交流。其内部综合联系空间网络分为4个凝聚子群,外部综合网络仅分为2个凝聚子群。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仍是以内部联系为主,对外连通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联系 要素流 空间网络结构 环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的耦合作用机理及协调度评价——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莉君 刘友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144,共8页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空间探索分析法评价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大多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空间探索分析法评价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大多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时间上,2005-2017年八个城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朝着协调的方向呈稳定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出“以长沙为中心,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差距不断缩小,且在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上还有协调发展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式转移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环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兆峰 黄冬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为了促进旅游、交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09—2019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 为了促进旅游、交通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交通运输—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估2009—2019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城镇化发展水平更具优势,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特征,且发展相对滞后;(2)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数值总体变化较大,在空间上存在核心极化和“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长沙的优势明显;(3)旅游经济系统是制约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系统,旅游经济效益、交通客运能力、交通运输设施和经济城镇化对城市群协调发展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交通运输 城镇化 耦合协调 影响因子 环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5,135,共6页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中心势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经济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间特征与成本分析
6
作者 邓吉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236-240,共5页
在分析环长珠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人口输入和输出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对市民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市民化分担责任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市民化人均总成... 在分析环长珠潭城市群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人口输入和输出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并对市民化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市民化分担责任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市民化人均总成本为16.43万元,其中人均社会保障成本为2 393元,人均城市生活成本为10 611元,人均住房成本为116 955元,人均基础设施成本为30 228元,人均教育成本为1 565元,人均机会成本为2 542元。(2)按2010年价格水平测算,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担责任为政府分担84 402元,企业分担37 059元,个人分担167 062元,三者的分担比例为50.52∶22.18∶27.30。(3)中央和地方的分担责任为中央政府分担28 523元,地方政府分担85 618元,二者的分担比例为33.31∶66.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市民化 空间特征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作江 周国华 +1 位作者 唐承丽 陈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3,共5页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01年、2005年、2008年、2011年4个时点的8个地级市建... 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01年、2005年、2008年、2011年4个时点的8个地级市建成区土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4种土地集约利用类别,进而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演变。整个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长沙始终处于集约利用水平,且与其他城市保持一定差距;株洲和湘潭基本保持在较集约利用水平;岳阳、常德和娄底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上升;衡阳和益阳的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2)空间演变。整个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东部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且以长沙为中心向北、向南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时空演变 主成分分析法 熵值法 环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融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作江 周国华 +1 位作者 王一波 肖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3,共6页
基于产城融合内涵,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三个方面构建包含四个层次、35个具体指标的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结合的方法,测度了环长株潭8个城市的产城融合水平,并进行了产城融合水... 基于产城融合内涵,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人的发展程度三个方面构建包含四个层次、35个具体指标的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结合的方法,测度了环长株潭8个城市的产城融合水平,并进行了产城融合水平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的产城融合水平差异明显.(2)产城融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3)产城融合水平高低随城市规模大小而不同.(4)公共服务因子作用突出.(5)长沙属于中度融合型城市,株洲、湘潭、常德、岳阳、娄底属于低度融合型城市,衡阳、益阳属于基本分离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测度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环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孟钧 刘柏建 +1 位作者 王青娥 蔡超勋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126,135,共6页
研究目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整合与协同发展。本文就测度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发展特征展... 研究目的: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整合与协同发展。本文就测度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发展特征展开研究,并研究其空间演化、区域差异、空间关联格局。研究结论:(1)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处于增长趋势,核心城市的技术创新效率领先于外围城市;(2)技术效率进步是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3)对各城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类型进行了划分,揭示了不同类型城市技术创新发展差异;(4)环长株潭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东南-中北-西南”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趋势,空间关联表现为“核心强、外围弱”的特征,存在“强者愈强”的空间关联现象;(5)本研究成果可从要素配置、创新协同、要素流动等方面为区域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DEA模型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
10
作者 童中贤 刘晓 黄永忠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9-33,共5页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江中游城市 城市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生态足迹变化与经济脱钩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亚丽 胡希军 +3 位作者 尹伟特 杨贤均 李晓红 邢肖毅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26-34,共9页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会限制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晰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Tapio弹性脱钩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09—2018年环...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会限制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明晰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Tapio弹性脱钩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2009—2018年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的生态足迹时空特征、脱钩状态进行定量定性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量整体经历了“上升-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深度远远超出生态足迹广度,各城市足迹深度、广度空间分异显著,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主要的发展模式;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是主要的足迹来源,娄底市是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城市;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脱钩关系主要为强脱钩和弱脱钩,各城市之间脱钩状态差异较大,城市群处于环境压力缓慢增长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环长株潭次级城市群进行“生态足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城市 脱钩关系 人均生态足迹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弹性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12
作者 袁若宁 《湖南农业》 2021年第6期4-5,共2页
娄底市,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湘中明珠”。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史悠久,人文莶萃;这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本期特别策划带您共同领略娄底的动人风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环长株潭城市群 区位优势 湖湘文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 娄底市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