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乐 范思远 +3 位作者 任海涛 徐燕 柏琳 关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宫颈癌(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3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1/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双抑制剂(1例)。5例患者均出现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的高风险表型,其中4例表现为边缘性脑炎,1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小脑综合征。血清和(或)脑脊液中检出的抗神经元抗体包括抗Hu、γ-氨基丁酸B型受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Yo抗体。4例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周内。4例病情达峰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分,1例为5分。5例患者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分级(CTCAE)均为3级。治疗方面,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中高风险抗神经元抗体是ICI-PNS的诊断标志物,可依据ICI-PNS临床表型及CTCAE分级等综合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mesh) 神经元 自身抗体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16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彭静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4-440,共7页
目的总结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均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目的总结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均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以及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16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13例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2例次、高脂血症9例次,吸烟10例次。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纯运动障碍(7例)和运动感觉障碍(9例);发作次数3~9次,持续时间3~240 min。DWI显示13例(81.25%)可见急性新发梗死灶;CTA或MRA显示14例可见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溶栓后13例病情完全缓解(5/16)、明显缓解(1/16)或部分缓解(7/16),3例不同程度加重。溶栓后24 h和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入院时和病程中最大值(均P=0.000),而入院时与病程中最大值(P=0.433)、溶栓后24 h与出院时(P=0.054)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无一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和远期复发。结论对于时间窗内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rt-PA静脉溶栓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预警综合征(mesh)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胡杰 许瑞卿 +2 位作者 吕祥龙 王允琴 高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共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和诱发因素、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23例(63.89%),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1... 目的总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共3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和诱发因素、治疗和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呕吐23例(63.89%),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1例(58.33%),构音障碍19例(52.78%),感觉障碍17例(47.22%),眼震15例(41.67%),共济失调11例(30.56%),Horner征阳性8例(22.22%),呃逆7例(19.44%),面神经麻痹6例(16.67%),偏瘫5例(13.89%),意识障碍5例(13.89%),复视2例(5.56%);12例(33.33%)符合典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MRI均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灶,其中上延髓型为10例(27.78%),中延髓型9例(25%),下延髓型17例(47.22%);CTA可见5例(5/10)椎动脉狭窄,3例(3/10)小脑后下动脉狭窄;椎动脉B超可见11例(11/15)椎动脉细小或狭窄;经颅多普勒超声可见5例(5/9)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峰值后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见9例(9/13)椎动脉狭窄,2例(2/13)小脑后下动脉狭窄。6例(16.67%)予静脉溶栓,30例(83.33%)予内科综合治疗;34例(94.44%)明显好转,2例(5.56%)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仅部分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明确诊断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临床预后与梗死灶部位、面积和并发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mesh) 椎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受累CLIPPERS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发秀 笪宇威 陈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6-289,共4页
患者男性,17岁,主因头晕头痛伴四肢乏力2个月,于2012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四肢乏力,自诉站立、行走不稳,易跌倒,症状持续加重,偶有饮水呛咳、言语不利,无肢体麻木或疼痛症状.曾于村卫生室就诊.予布洛芬... 患者男性,17岁,主因头晕头痛伴四肢乏力2个月,于2012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四肢乏力,自诉站立、行走不稳,易跌倒,症状持续加重,偶有饮水呛咳、言语不利,无肢体麻木或疼痛症状.曾于村卫生室就诊.予布洛芬(具体剂量不详)口服.因症状渐进性加重至我院就诊,以“颅内病变待查?”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PPERS综合征(mesh) 大脑皮质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攀 徐敏 何晓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2-834,共3页
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颈部剧烈疼痛1天余,于2019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2019年1月3日9∶00)看电视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疼痛,呈牵扯样持续性剧痛,可忍受,转动头位时疼痛明显加重,但无明显放射痛,发作过程中伴颈部僵硬感,病程中... 患者女性,73岁。主诉头颈部剧烈疼痛1天余,于2019年1月4日入院。患者于1天前(2019年1月3日9∶00)看电视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后颈部疼痛,呈牵扯样持续性剧痛,可忍受,转动头位时疼痛明显加重,但无明显放射痛,发作过程中伴颈部僵硬感,病程中无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畏寒发热、大小便异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与体征,无视物模糊、胸腹部束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加冠综合征(mesh)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欧阳龙强 夏文燕 +4 位作者 汪春晖 杨少春 娄建云 邹连生 刘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6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分为早期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1~3个月,48例)和常规颅骨修补组(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58例),分别于颅骨修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同时记录术后6个月环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OS评分(P=0.000)和MMSE评分(P=0.000)均高于、mRS评分(P=0.000)和NIHSS评分(P=0.000)均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评分(P=0.041)和MMSE评分(P=0.040)均高于、mRS评分(P=0.021)和NIHSS评分(P=0.043)均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且环锯综合征发生率亦低于常规颅骨修补组[18.75%(9/48)对39.66%(23/58);χ~2=5.446,P=0.020]。结论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以有效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环锯综合征的发生,改善预后和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减压颅骨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环锯综合征(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肢体无力10年
7
作者 张梦雨 徐雁 +3 位作者 沈建中 杨荫昌 彭斌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46-549,共4页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9岁,因发作性肢体无力10年,于2017年1月16日入院。患者10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可平路行走,不能跑步、蹲起,上肢肌力尚可,无行走不稳,无肢体麻木,无晨轻暮重,无月经失调、痤疮、多毛等症状。当地医院实验室...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9岁,因发作性肢体无力10年,于2017年1月16日入院。患者10年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双下肢无力,可平路行走,不能跑步、蹲起,上肢肌力尚可,无行走不稳,无肢体麻木,无晨轻暮重,无月经失调、痤疮、多毛等症状。当地医院实验室检查血清钾于正常值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ersen-Tawil综合征(mesh) 麻痹 家族周期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