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问题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国伟 董云鹏 +1 位作者 裴先治 姚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亚洲大陆中、北部环绕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指向南的弧形构造体系,呈现具有成因联系的有规律的成带分布,显然它们已不属于该区域先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而是与中新生代同期的西太平洋洋陆俯冲构造体系和环青藏及喜马拉雅... 亚洲大陆中、北部环绕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指向南的弧形构造体系,呈现具有成因联系的有规律的成带分布,显然它们已不属于该区域先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而是与中新生代同期的西太平洋洋陆俯冲构造体系和环青藏及喜马拉雅碰撞隆升构造体系相鼎立的亚洲独立的另一构造体系,可简称为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无疑,它是在古亚洲构造基础上,经叠加复合而新生的中新生代陆内构造系统。提出并强调将其与古亚洲构造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中国和亚洲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 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 古亚洲构造体系 亚洲大陆构造 大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东段新构造变形特征——以川西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本亮 雷永良 +2 位作者 陈竹新 贾东 张朝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6-644,共9页
介于扬子板块与青藏高原之间的川西前陆冲断带是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构造作用的重要场所。本文分别选取川西南段、川西北段和川北西段米仓山前的区域构造地质剖面来... 介于扬子板块与青藏高原之间的川西前陆冲断带是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构造作用的重要场所。本文分别选取川西南段、川西北段和川北西段米仓山前的区域构造地质剖面来研究沉积地层在喜马拉雅运动中发生的构造变形特征。通过前陆冲断构造变形带的宽度、水平缩短量,山体隆升、盆地沉降,新构造对早期古构造的叠加与改造关系的研究,揭示出在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内,造山带与盆地边缘的冲断构造变形从造山带向克拉通盆地内扩展的同时受欧亚大陆与印度板块碰撞及其远程效应的空间位置限制,靠近青藏高原的川西南段到远离它的川北西段,新构造变形强度、新构造变形范围、盆山耦合程度具有依次降低等特征。这种受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控制的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资环效应,特别是对油气资源的聚集与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控制了川西南段晚期次生气藏发育,川西北段和川北西段的早期原生气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盆山体系 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川西前陆冲断带 陆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致读者
3
作者 胡健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我国大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位置,在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作用下,我国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出西... 我国大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环太平洋构造域及古亚洲洋构造域叠置的位置,在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作用下,我国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三级地貌阶梯的地貌特征。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控制了我国主要山系的分布和江河的形成,影响我国气候的总体分区,导致中国的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分区特征,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构造运动 性差异 读者 主编 西伯利亚板块 太平洋 活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