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工业发酵染菌(Bacillus cohnii strain PGRS7)的鉴定及防治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皎 杨国武 +3 位作者 段梦露 邓媛 毛勇 刘清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0-44,共5页
环糊精生产厂家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β-CGTase)发酵过程中频繁染菌,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发酵异常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株不产酶的杂菌H03S。研究杂菌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密度、pH值、酶活等指标,发... 环糊精生产厂家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β-CGTase)发酵过程中频繁染菌,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发酵异常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株不产酶的杂菌H03S。研究杂菌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密度、pH值、酶活等指标,发现杂菌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菌,发酵液pH值下降速度也慢于正常菌。结合厂家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若发酵过程规范操作,则正常菌会优先形成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如果发酵罐实消后放置时间过长或者突发停电导致发酵终止后重新启动,杂菌会形成优势菌群,降低发酵液pH值,不利于正常菌的增殖。16S rDNA鉴定杂菌序列与正常菌不同,应归属于Bacillus cohnii strain PGRS7。因此,发酵前应预先采用16S rDNA分析鉴定菌种,排除杂菌,避免发酵中断和延迟,防止发酵染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Β-环糊精 16S rDNA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内生菌中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昌志 范彩琴 +2 位作者 龙楚媚 付强 赵丰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2,共6页
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CGTase快速筛选法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CGTase的菌株,编号为ND-6,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 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CGTase快速筛选法从罗汉果内生菌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CGTase的菌株,编号为ND-6,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其产CGTase条件为1.0%环糊精作碳源,1.0%蛋白胨作氮源,初始p H值为8.0,装液量70 m L/250 m L,发酵温度40℃。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所产CGTase酶活达到9 753 U/m L,是优化前的1.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内生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产酶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涛 江波 +1 位作者 潘蓓蕾 Rebaone Letsididi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0-212,215,共4页
利用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菌株快速筛选法结合芦丁转糖基酶反应,筛选获得一株所产CGTase可高效转化芦丁的菌株。16SrRNA鉴定表明,此菌株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有100%的同源性。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 利用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菌株快速筛选法结合芦丁转糖基酶反应,筛选获得一株所产CGTase可高效转化芦丁的菌株。16SrRNA鉴定表明,此菌株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有100%的同源性。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此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SK13.002。该菌株在pH约为10时生长良好,且具有最高的产酶量,显示其嗜碱性。此菌株所产酶以淀粉作底物所产环糊精为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其中β-环糊精所占比例为83.3%;两者产量分别达到20.9g/L和4.2g/L。直接利用浓缩酶液进行芦丁的糖基化,则可以得到近70%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筛选 鉴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筛选、鉴定与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陶大炜 宁喜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某农场种植田筛选出1株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以获得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某农场种植田筛选出1株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以获得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命名为P.macerans TLLY7。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酶活性为1.35 U/mL,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6.0,并且在40~45℃、pH 6.0~9.0稳定性良好。Ca^(2+)、Mn^(2+)和Zn^(2+)对酶表现出促进作用,Fe^(2+)、Cu^(2+)和Co^(2+)则对该酶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Ca^(2+)对酶的促进作用最强,酶活性促进率为25%,Cu^(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酶活性抑制率为33%。K^(+)、Mg^(2+)对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菌株TLLY7所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株筛选 分离鉴定 浸麻类芽孢杆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系列综述之一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筛选及其定向改造 被引量:18
5
作者 金征宇 柏玉香 王金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环糊精因其特殊性质得到了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青睐,全球消费量逐年稳步增加。环糊精的巨大需求也使其生产中所必需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酶,EC 2.4.1.19)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该酶的研究多集中在作用机制、产物专一性机理... 环糊精因其特殊性质得到了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青睐,全球消费量逐年稳步增加。环糊精的巨大需求也使其生产中所必需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酶,EC 2.4.1.19)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该酶的研究多集中在作用机制、产物专一性机理等,鲜见从菌株筛选出发的系统性报道。因此,作者从野生CGT酶菌株的筛选出发,立足未来环糊精工业的商业诉求,综述了优质CGT酶获取的多种途径。同时结合国内外对CGT酶的大量研究工作以及我国的资源优势,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出更高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HY15发酵生产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冬梅 胡耀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0,共4页
为了提高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酶活力,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高温菌株HY15发酵的10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各因素的最优质量浓度,建立了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率的二次多项式... 为了提高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酶活力,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高温菌株HY15发酵的10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各因素的最优质量浓度,建立了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率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影响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产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优质量浓度为:糖蜜+玉米淀粉22.45 g/L,K2HPO40.97 g/L,MgSO40.18 g/L,玉米浆+酵母21.82 g/L,pH值6.98。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条件下,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酶活力达到1 409.70 U/mL,验证值1401.81 U/mL,二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高温株HY15 响应面法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变产生的CGTase高产菌株发酵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段宇珩 王雁萍 +1 位作者 秦广雍 霍裕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17,共3页
对离子束诱变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高产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的发酵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生与发酵过程中pH和溶氧的变化直接相关;菌种传3代,发酵2 4h以内,产酶活力均在... 对离子束诱变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高产菌株在10L全自动发酵罐中的发酵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生与发酵过程中pH和溶氧的变化直接相关;菌种传3代,发酵2 4h以内,产酶活力均在6 0 0 0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诱变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 溶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