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环状病毒属Palyam亚群的一个新成员Chuzan病毒的致病性
1
作者 Miura,Y 朱其太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89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环状病毒属 Chuzan病毒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亮 《福建畜牧兽医》 2007年第S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环状病毒属 BTV 蓝舌病毒 呼肠孤病毒 易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BTV)单克隆抗体研究一报——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3
作者 张开礼 吴德兴 +4 位作者 李志华 胡玉玲 李根 彭克高 张念祖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34-36,共3页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v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蓝舌病毒亚群(Subgroup)的成员。目前已发现有24个血清型。在通常的群特异性定性检测中,该病毒各型之间,以及与其相关的病毒(如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v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蓝舌病毒亚群(Subgroup)的成员。目前已发现有24个血清型。在通常的群特异性定性检测中,该病毒各型之间,以及与其相关的病毒(如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茨城病毒(Ibaraki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BTV 茨城病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 杂交瘤细胞系 单克隆抗体 定性检测 型特异性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雷 姚俊 +5 位作者 孟锦昕 李楠 高林 何于雯 李华春 朱建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5期11-13,共3页
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 蓝舌病最早于1905年发现于南非,主要存在于南纬40°至北纬53°之间的地区,包括美洲、非洲、澳洲以及亚洲。我国自1979年在云南分离到蓝舌病病毒以来,湖北(1983)、安徽(1985)、四川(1988)、山西(1993)、广西(1985)等省份分别报道发现了蓝舌病,此后蓝舌病普查中有29个省(市、地区)发现该病〔1〕。2006~2008年蓝舌病相继出现在荷兰、卢森堡、丹麦、瑞士、捷克以及英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 标准品 标准曲线 标准毒株 试剂盒 阳性样品 序列测定 非结构蛋白 环状病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和牛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离和特性
5
作者 Thom.,LH 秦云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89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绵羊 EHDV 环状病毒属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马瘟的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白翠 刁鹏翔 +4 位作者 李海燕 郑聪 于钦磊 胡泽宇 王楠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第9期77-77,共1页
1 病原学非洲马瘟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目前发现有9个血清型,无囊膜,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不同。病毒37 ℃下可存活37 d,而50 ℃3 h或60 ℃15 min可将其灭活。在pH6.0~10的环境下相对稳定,而在pH为3.0时迅速死亡。能被0.4%β... 1 病原学非洲马瘟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目前发现有9个血清型,无囊膜,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不同。病毒37 ℃下可存活37 d,而50 ℃3 h或60 ℃15 min可将其灭活。在pH6.0~10的环境下相对稳定,而在pH为3.0时迅速死亡。能被0.4%β-丙烯内脂及乙醚灭活。2 流行病学该病毒的传染源为病马、带毒马及其血液、内脏、精液、尿、分泌物及所有脱落组织。马、骡、驴、斑马是该病毒的易感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瘟 呼肠孤病毒 流行病学 病马 血清型 环状病毒属 毒力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舌病地方毒株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玉玲 彭克高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26-27,共2页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ede)环状病毒属(Qrbiriruses)B群的成员,Ver Weord (1969)确定,蓝舌病毒群为双股RNA病毒,基因组由10个RNA片段组成。由于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具有分子筛及电泳效应,广泛应用于病毒蛋... 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ede)环状病毒属(Qrbiriruses)B群的成员,Ver Weord (1969)确定,蓝舌病毒群为双股RNA病毒,基因组由10个RNA片段组成。由于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具有分子筛及电泳效应,广泛应用于病毒蛋白分析,并成为BTV核酸研究的基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 舌病 蓝舌病毒 病毒蛋白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 电泳效应 基础方法 凝胶电泳 病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单克隆抗体研究与应用进展
8
作者 吴德兴 张开礼 《云南畜牧兽医》 1990年第3期40-42,共3页
动物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传染病。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其粒子由7个多肽及10个RNA片段组成。外层由衣壳蛋白VP<sub>2</sub>、VP组成,内层由V... 动物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传染病。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其粒子由7个多肽及10个RNA片段组成。外层由衣壳蛋白VP<sub>2</sub>、VP组成,内层由VP<sub>3</sub>、VP<sub>7</sub>两个主要蛋白和三个较小的蛋白VP<sub>1</sub>、VP<sub>4</sub>和VP<sub>6</sub>组成。核心为10个双股RNA片段组成。大量实验证明VP<sub>2</sub>为主要的型特异性抗原,VP<sub>7</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蓝舌病病毒 衣壳蛋白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特异性抗原 沉淀抗体 非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云南地方毒株的电镜形态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瑞华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28-29,共2页
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s)为库蠓传播的绵羊和其他反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颊部粘膜和胃肠粘膜严重的损伤,表现为发热,舌、齿龈、颊部粘膜充血、肿胀、瘀血呈青紫色,故此得名。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 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s)为库蠓传播的绵羊和其他反刍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颊部粘膜和胃肠粘膜严重的损伤,表现为发热,舌、齿龈、颊部粘膜充血、肿胀、瘀血呈青紫色,故此得名。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riruses)成员的代表蓝舌病病毒(Blue tongue virus,BT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蓝舌病病毒 环状病毒属 库蠓 呼肠孤病毒 形态观察 颊部 胃肠粘膜 病毒粒子 膜充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蓝舌病的诊断及防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第4期63-64,共2页
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 蓝舌病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病变特征为舌黏膜严重淤血,呈蓝紫色;口腔和鼻腔黏膜、食管和前胃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急性蹄叶炎;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1病原和发病机理本病病原蓝舌病毒(BTV)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为双股RNA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其核衣壳的直径为53~60nm,由32个壳粒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蓝舌病 蓝舌病毒 环状病毒属 二十面体对称 蹄叶炎 核衣壳 库蠓 病毒性传染病 心肌变性 蓝紫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补体结合试验操作程序(草案)
11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44-48,42,共6页
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B群(Orbivirus B)的蓝舌病及其相关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传染性疾病。补体结合试验是用以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补体结合试验具有群特异性。
关键词 补体结合试验 舌病 呼肠弧病毒 环状病毒属 接触传染性 细胞抗原 犊牛血清 滴度 共同抗原 抗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绵羊兰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
12
作者 郑国杰 支汉荣 吴达恒 《湖北畜牧兽医》 1989年第3期32-34,共3页
兰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源是呼肠孤科环状病毒属兰舌病病毒(BTV),根据我们廿多年防治绵羊疾病的临床经验,从一九七九年以来就发现了兰舌病类似疟侯,鉴于当时我国尚无用于兰舌病的定性手段,为了澄清疑点,我们将该可疑... 兰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源是呼肠孤科环状病毒属兰舌病病毒(BTV),根据我们廿多年防治绵羊疾病的临床经验,从一九七九年以来就发现了兰舌病类似疟侯,鉴于当时我国尚无用于兰舌病的定性手段,为了澄清疑点,我们将该可疑病作为襄樊市科研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试验。一九八二年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动物接种试验,初步诊断了绵羊兰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临床诊断 环状病毒属 可疑病 接种试验 病毒性传染病 农学会 上唇水肿 羊肺丝虫病 羊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反刍动物出血病的诊断
13
作者 黄海娇 金光耀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4期116-116,共1页
野生动物反刍动物出血病又称黑舌病、出血性败血症、野生反刍动物流行性出血病、鹿流行性出血病,本病主要是白尾鹿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体温升高,粘膜和浆膜广泛性出血和高的死亡率是本病的特点。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病 出血性败血症 环状病毒属 蓝舌病病毒 白尾鹿 黑舌病 呼肠孤病毒 黑尾鹿 蚀斑 标准阳性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