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安环状构造特征及其对铀矿化分布的控制
1
作者 刘林清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73-276,共4页
通过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发现崇安地区存在一较大的环状构造。经区域地质分析和野外验证 ,该环状构造始成于加里东期 ,以后又有多次活动 ,燕山晚期活动最强。在环状构造的影响下 ,形成了古楼———麻沙透镜状地质体 ,成为该区铀矿化分布... 通过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发现崇安地区存在一较大的环状构造。经区域地质分析和野外验证 ,该环状构造始成于加里东期 ,以后又有多次活动 ,燕山晚期活动最强。在环状构造的影响下 ,形成了古楼———麻沙透镜状地质体 ,成为该区铀矿化分布的区域控制因素 ,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成矿单元。其中铀矿化和异常片的分布大致显示了中心对称和两翼对称特点 ,成矿远景好 ,今后应深入加强深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 环状构造 透镜状地质体 中心对称 两翼对称 深部找矿工作 找矿方向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构造与环状构造在工程地质研究中的实践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宇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5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卫星像片上,众多线性影像与环状影像显示清晰。研究证明,这些线性影像和环形影像均是地表一些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映像,而这些线性、环形构造与矿产、水、油气矿藏形成分布、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及地壳稳定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卫星像片上,众多线性影像与环状影像显示清晰。研究证明,这些线性影像和环形影像均是地表一些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映像,而这些线性、环形构造与矿产、水、油气矿藏形成分布、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及地壳稳定性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线性构造、环状构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线性构造 环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泺口边滩大型环状滑塌构造研究
3
作者 王永卓 钟建华 吴孔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黄河下游泺口浮桥北岸的泺口边滩中后部发育了两个大型环状滑塌构造,小者长42.54 m,宽 31.55 m,高0.63 m;大者长58.30 m,宽46.24 m,高0.76 m。根据几何学特征及运动要素,可以将大型环状滑塌构造分为3个部分:主体带、过渡带和消失... 黄河下游泺口浮桥北岸的泺口边滩中后部发育了两个大型环状滑塌构造,小者长42.54 m,宽 31.55 m,高0.63 m;大者长58.30 m,宽46.24 m,高0.76 m。根据几何学特征及运动要素,可以将大型环状滑塌构造分为3个部分:主体带、过渡带和消失带。主体带以规模较大的滑塌块体为主,滑塌块体宽20- 30cm,长2-3 m,高40-60 cm,呈弧片形;滑塌缝开放或被淤泥充填,此带长宽10余米;过渡带以规模中等的滑塌块体为主,滑塌块体宽5-20 cm,长0.5-2 m,高20-40 cm,也呈弧片形,滑塌缝半开放或紧闭,滑塌块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在此带发生转变,由单向运动转变为相对运动;次级侵蚀沟槽在此带汇合,形成了一个放射状的大“空腔”,滑塌以此“空腔”为圆心相对滑动,并由此形成环状滑塌构造,此带长10-20 m。在过渡带之外为消失带,总体特征是滑塌块体及滑塌位移量逐渐由大到小,直至消失,此带长15-30 m。泺口边滩大型环状滑塌构造是在一种近水平条件下形成的,滑塌坡度为0.745°,滑塌是以“多米诺”骨牌方式实现和完成的。泺口边滩是以粉砂和泥质粉砂为主的易于液化的细粒物质,其滑塌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暴涨暴落导致的孔隙水过饱和及泺口边滩的特殊结构造成的渗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环状滑塌构造 边滩 泺口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寒武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马瑞申 张良 +1 位作者 杜远生 汪校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20,共6页
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卫辉市、淇县一带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以海相碳酸盐岩-泥质岩沉积为主,地层中夹多套风暴沉积。风暴沉积构造包括底面侵蚀形成的沟渠构造、风暴撕裂形成的条带状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环状构造、竹... 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卫辉市、淇县一带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以海相碳酸盐岩-泥质岩沉积为主,地层中夹多套风暴沉积。风暴沉积构造包括底面侵蚀形成的沟渠构造、风暴撕裂形成的条带状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环状构造、竹叶状砾屑灰岩中风暴成因的放射状组构,以及风暴浪成因的丘状交错层理构造等。馒头组、崮山组、炒米店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风暴浪及面和正常浪及面之间的浅海地区;而张夏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正常浪及面之上的临滨地区。风暴沉积主要包括3种岩相类型:①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代表风暴涡流沉积;②丘状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代表风暴浪作用沉积;③具均质层理的泥晶灰岩,为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这些岩相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豫北地区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河南省在寒武纪时期位于低纬度的风暴作用带,该沉积对于认识该区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风暴岩 寒武纪 风暴涡流成因 环状构造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之一 夏冰 +1 位作者 朱瑞静 张艳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板块构造理论不适用于大陆地质,地球排气作用这一新认识使地球动力学理论研究呈现出曙光,为地学研究领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此有关的石油深部起源理论也日趋发展成熟,且涌现出了众多新的研究领域。列举了碳氢化合物无机合成实验研究... 板块构造理论不适用于大陆地质,地球排气作用这一新认识使地球动力学理论研究呈现出曙光,为地学研究领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此有关的石油深部起源理论也日趋发展成熟,且涌现出了众多新的研究领域。列举了碳氢化合物无机合成实验研究、构造结的研究、环状构造的研究,含油气盆地基底的研究及油气资源取之不尽的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地壳的构造变动控制了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和分布,石油、天然气是地球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石油地质学的科学研究使人们从生产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已上升为新的理论。用新理论指导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必将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其发展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深部起源 无机合成实验 构造 环状构造 盆地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深部起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之一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宇宙动力因素及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引起地球排气作用即深部流体上升的外部原因。从太古代至新生代,深部流体的势能不断下降,石油、天然气是晚近期深部流体上升的产物。深部流体上升产生的流体动力学形成流体动力学构造。其中值得关注的... 宇宙动力因素及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引起地球排气作用即深部流体上升的外部原因。从太古代至新生代,深部流体的势能不断下降,石油、天然气是晚近期深部流体上升的产物。深部流体上升产生的流体动力学形成流体动力学构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低密带、环状构造及地貌构造结等,几乎所有的油气田均与此有关。基于这样的认识,涌现出了寻找油气藏的新方法,其中有张量分析法、遥感的光学景观模型、岩石放射性法、形态构造模拟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排气作用 深部流体 流体动力学构造 低密带 环状构造 地貌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地区地电方法寻找隐伏铀铅锌矿预测研究
7
作者 李世铸 罗先熔 +1 位作者 唐志祥 李必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57-858,共2页
1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赣杭火山岩成矿带南西段,所属赣杭火山岩成矿带。矿田所在的火山盆地总体上为三层结构,基底主要为震旦系,部分为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基底之上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北西侧火山岩之上有上白至统红层覆盖。
关键词 地电提取 环状构造 莲花状构造 江西相山 找矿靶区 地质构造 断陷 综合找矿模型 火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末地球被撞击的部位与撞击方式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从大陆漂移与板块形成是白垩纪末太平洋部位遭遇撞击的结果出发,阐述了1颗半径约680 km左右带冰块为主的星体向西略偏南斜向撞击地球,其主要撞击部位大约在东经139°、北纬17°西马里亚纳海盆内.
关键词 海沟 星体碰撞 环状辐射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