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地区^(210)Pb、^(137)Cs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福 王宏 +3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范昌福 商志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50,共7页
近百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沉积作用是影响该区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了该区迄今公开发表的用于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84组210Pb、137Cs柱状剖面(包括210Pb样柱52组,210Pb、137Cs样柱32组),其中海区39组,潮间带及沿海低地地区4... 近百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沉积作用是影响该区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了该区迄今公开发表的用于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84组210Pb、137Cs柱状剖面(包括210Pb样柱52组,210Pb、137Cs样柱32组),其中海区39组,潮间带及沿海低地地区45组。环渤海地区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深度分布曲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理想指数衰变型、近等幅摆动型和海洋特殊动力事件影响型。根据由陆向海方向沉积速率的变化,可初步划分为沿岸低沉积速率带、开放潮坪高沉积速率带及海区低沉积速率区;区域性差异则表现为渤海湾开放潮坪区上部由北(蓟运河口)向南(老狼坨子)沉积速率表现为高—低—高,辽东湾从其西侧的锦州湾向东至辽河河口的开放潮坪地区,沉积速率递减,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其附近海域属于间歇式快速沉积区,莱州湾西部为高速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及海区^210pb、^137cs现代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