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现实挑战、优化思路与政策建议
1
作者 李晨 蔡之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环渤海区域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环渤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遏制南北差距扩大趋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区位条件存在相对劣势、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市场活力不足、协同发... 环渤海区域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环渤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遏制南北差距扩大趋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区位条件存在相对劣势、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市场活力不足、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环渤海区域发展面临着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增长动力结构失衡、产业竞争能力不强、要素集聚和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高质量发展受到制约。对此,可从战略设计、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抓手、发展载体等五个方面统筹推动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以提高战略地位为支撑、以明确发展定位为基础、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纽带、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等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高质量发展 要素配置 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GIS的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广明 吕真真 +2 位作者 杨劲松 李可晔 余世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环渤海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在进行土壤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代表性样点土壤样品(0-30 cm)的采集,并对土壤的养分、盐分和质地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选取土壤盐分、p 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砂粒质量含... 以环渤海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在进行土壤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代表性样点土壤样品(0-30 cm)的采集,并对土壤的养分、盐分和质地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选取土壤盐分、p 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砂粒质量含量、黏粒质量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法,结合GIS技术,进行环渤海区域土壤(0-30 cm)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黏粒含量对土壤质量产生正面影响,而土壤全盐含量、p H值及土壤砂粒含量则产生负面影响;获得了土壤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得分综合模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6级地力等级,研究区50%以上面积属于五或六级地力水平,土壤质量低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壤质量等级的主要影响要素,可为针对性综合提升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主成分分析 土壤质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环渤海区域水域、耕地减少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生态系统科研价值评估——以环渤海区域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红梅 吴晓青 +1 位作者 都晓岩 王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通过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等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2009年海岸带生态系统科研的价值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环渤海区域单位海岸线科研的实用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478×106元,长效价值为每... 通过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等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对环渤海区域2009年海岸带生态系统科研的价值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环渤海区域单位海岸线科研的实用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478×106元,长效价值为每年每公里1.598×105元,剩余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019×104元,总价值为每年每公里5.688×106元,其中,实用价值贡献率高达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价值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旅游非均衡发展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翁钢民 姚昭屹 贾丽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算环渤海地区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4组全局Moran’s I值,分析该时期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面,选取2013年截面数据,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探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集聚情况,为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非均衡 空间统计分析 区域旅游发展 空间差异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问题解析与机制构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明磊 庞瑞芝 刘秉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8,共7页
本文从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网络特征分析出发,基于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现状分析,指出存在资源配置低效与核心功能缺位等主要问题,围绕问题剖析环渤海区域创新资源的体制割裂;知识创新链、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脱节;"... 本文从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网络特征分析出发,基于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现状分析,指出存在资源配置低效与核心功能缺位等主要问题,围绕问题剖析环渤海区域创新资源的体制割裂;知识创新链、技术创新链、产业链相互脱节;"点对点"线性模式的产学研合作等成因,提出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机制与体制建设的目标、关键点与实施路径,进一步针对环渤海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及推进实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政策分析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知识创新网络 产学研合作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蛙的研究概况和开展环渤海区域林蛙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林蛙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类群,我国现有13种,历来是两栖动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林蛙研究的历史及其近1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提出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林蛙的一个分化中心和热点地区... 林蛙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类群,我国现有13种,历来是两栖动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林蛙研究的历史及其近10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提出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林蛙的一个分化中心和热点地区。开展该区域林蛙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蛙 牛物多样性 环渤海区域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文 罗润东 房光婷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50,共3页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对环渤海五省市1978-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推动该区域...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对环渤海五省市1978-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五省市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开始由"物质资本投资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转变,但五省市均呈现出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外部性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文 房光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以开放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研究。计量分析显示,人均GDP、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均与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 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以开放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研究。计量分析显示,人均GDP、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均与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而且都是显著性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区域和珠江三角洲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对长江三角洲则没有显著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调整财政支出的投向和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模式与框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中伟 侯春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从信息地理学研究视角,尝试建立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模式与框架。分析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内在需求与特征,从政府间、企业间以及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3个信息化合作层面揭示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模式,提出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 从信息地理学研究视角,尝试建立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模式与框架。分析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内在需求与特征,从政府间、企业间以及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3个信息化合作层面揭示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模式,提出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由筹划组织、重点推进和全方位合作3个阶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各阶段运作主体、合作内容、组织平台和信息平台的框架体系,提出促进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信息化合作 模式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环渤海区域知识产权协作体系的设想与建议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莉晓 马虎兆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125,共4页
阐述了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协作体系对环渤海区域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初步提出了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并针对体系构建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协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建设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互动 被引量:4
12
作者 俞利 赵霞琦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2-34,共3页
本文从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出发,简述了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建设现状,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图书馆与环渤海区域信息化互动平台,建设环渤海区域经济文化圈,以促进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地方高校图书馆 环渤海区域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水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环渤海区域包括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的31个县市区。分析了该区水环境诸如黄河断流、河流水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饮水型氟中毒、地下水中碘含量异常等问题。其中,黄河断流有愈来愈频、愈来愈长、愈来愈提前... 环渤海区域包括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的31个县市区。分析了该区水环境诸如黄河断流、河流水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饮水型氟中毒、地下水中碘含量异常等问题。其中,黄河断流有愈来愈频、愈来愈长、愈来愈提前的趋势。针对上述水环境问题,文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供有关决策单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防治对策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旅游规划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超 曾坚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9年第7期69-71,共3页
文章通过分析环渤海区域在资源、经济、文化、科技四方面的显著特色与比较优势,结合该区域旅游发展的梯度格局,阐释了建立环渤海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学视角、形成信息技术支撑的... 文章通过分析环渤海区域在资源、经济、文化、科技四方面的显著特色与比较优势,结合该区域旅游发展的梯度格局,阐释了建立环渤海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建立生态学视角、形成信息技术支撑的三大建议,以更好地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旅游规划 竞-合模式 生态学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知识产权现状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莉晓 马虎兆 陈兵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2,共5页
目前,知识产权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分别从区域外部和区域内部两个层面对环渤海区域知识产权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对区域知识产权在全国的地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内部特点进行评价,以期能为环渤海区域... 目前,知识产权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分别从区域外部和区域内部两个层面对环渤海区域知识产权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对区域知识产权在全国的地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区域内部特点进行评价,以期能为环渤海区域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考虑和谋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产业联动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产业联动网络的测度模型对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正在形成,但水平还比较低;北京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在环渤海地区... 产业联动对于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产业联动网络的测度模型对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正在形成,但水平还比较低;北京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天津在环渤海地区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而辽宁在环渤海地区中所起到的作用最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空间的。需要积极构建政策体系,引导和促进环渤海区域产业联动网络的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联动 环渤海区域 经济区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的门槛效应分析──以环渤海区域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振清 寇春晓 +1 位作者 安康景 李欢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3,共6页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测度环渤海优化开发区域21个地级市的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的门槛效应,将人均GDP和工业产值占比作为门槛变量时,均存在三重门槛效应,各城市基于不同门槛变量表现出明显的人均经济、工业差异性,且研发支出、工业烟(粉...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测度环渤海优化开发区域21个地级市的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的门槛效应,将人均GDP和工业产值占比作为门槛变量时,均存在三重门槛效应,各城市基于不同门槛变量表现出明显的人均经济、工业差异性,且研发支出、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对碳强度的影响显著性高,人口规模、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对碳强度的影响较大。人才引进是利于环境改善的重要举措,公共财政支出及研发支出应倾向碳减排的方向发展,不同城市跨越门槛值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环渤海区域 碳强度 面板门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PCA-VAR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檀菲菲 陆兆华 谢胜男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在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向量自回归(PCA-VAR)耦合分析方法,以环渤海区域为实例,运用PCA-VAR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环渤海区域社... 在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提出了主成分分析-向量自回归(PCA-VAR)耦合分析方法,以环渤海区域为实例,运用PCA-VAR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子系统之间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运用所建立的VAR模型对2011—2015年该区域的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所得的脉冲响应图可以形象地解释2001—2010年环渤海区域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环境变化两两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作用;方差分解结果揭示了研究时段内该区域社会子系统变化的0~2.17%可由环境子系统的变化解释,0~31.47%可由经济子系统的变化解释,其余由自身解释,以及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变化的定量分解;2011—2015年该区域发展状况模拟结果显示若仍延续当前的发展模式,环渤海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将会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该研究结果对环渤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和境复合系统 主成分分析(PCA)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昊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29,共3页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可以加速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五大因素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制约作用:计划体制影响大;产业结构趋同;行政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不断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可以加速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五大因素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制约作用:计划体制影响大;产业结构趋同;行政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区域层次的协调机制缺乏;二元经济结构的大量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路是:建立更高层次的区域协调机制,消除地方保护,促进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鼓励国有企业间的合并重组,逐步降低国有经济比重,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法律法规,促进公平竞争秩序的形成;树立服务理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一体化 制约因素 协调机制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城市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6-138,共3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区域之间的竞争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之间的实力竞争。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现状,找出了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城市化进程落后...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区域之间的竞争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之间的实力竞争。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市化现状,找出了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城市化进程落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区域 城市化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