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对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方雨婷 吴明华 王锐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为降低整理剂用量且不影响整理织物的亲水性,采用端氢硅油和烯丙基聚醚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合成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并应用于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对整理剂表面活性及整理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 为降低整理剂用量且不影响整理织物的亲水性,采用端氢硅油和烯丙基聚醚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合成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并应用于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对整理剂表面活性及整理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具有表面活性功能,随着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的增加,整理剂的表面饱和吸附量逐渐下降,当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为726 g/mol时,整理织物的干、湿折皱回复角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5 g/L,催化剂Na2S2O3用量1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整理的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与疏水性的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整理剂相比,新合成的整理剂用量少,整理织物具有与之相当的抗皱性能且亲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皱整理剂 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 硅氢加成 界面吸附 蚕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用于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方雨婷 吴明华 +1 位作者 郭文登 吕安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降低抗皱整理对蚕丝织物强力的损伤,合成抗皱整理剂双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将其乳化后应用于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抗皱整理剂乳液粒径和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对整理蚕丝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径小,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 为降低抗皱整理对蚕丝织物强力的损伤,合成抗皱整理剂双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将其乳化后应用于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抗皱整理剂乳液粒径和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对整理蚕丝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液粒径小,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大;随着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的增加,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先增后减,当聚硅氧烷链段的摩尔质量为1 200 g/mol时,干、湿折皱回复角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抗皱整理工艺条件为:抗皱整理剂乳液用量60 g/L,催化剂Na2S2O3用量4 g/L,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用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整理的蚕丝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和耐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力保持率,且不泛黄。与其他常用的蚕丝织物抗皱整理剂相比,双环氧封端聚硅氧烷不失为综合性能良好的蚕丝织物抗皱整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皱整理剂 氧基聚硅氧烷 硅氢加成 蚕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封端聚硅氧烷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秦争 孙勇飞 +1 位作者 吴新锋 刘国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39,82,共4页
通过低聚环氧基封端聚硅氧烷(E-PDMS)与甲醛和苯酚的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增韧改性酚醛树脂。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表征了共聚产物的结构、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研究了4种不同摩尔质量的E-PDMS... 通过低聚环氧基封端聚硅氧烷(E-PDMS)与甲醛和苯酚的共聚合反应,制备了增韧改性酚醛树脂。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表征了共聚产物的结构、改性前后酚醛树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研究了4种不同摩尔质量的E-PDMS对改性酚醛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树脂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优于未改性酚醛树脂;E-PDMS(环氧当量950 g/mol)改性酚醛树脂失重20%的温度、峰值温度及残炭率(800℃)均高于纯酚醛树脂,分别为448℃、572.9℃和55.6%;低摩尔质量的E-PDMS有利于酚醛树脂的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氧基聚硅氧烷 共聚合 改性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