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乙烯基笼型倍伴硅氧烷/P(3HB-co-4HB)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降解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侯俊萍 张丽影 +1 位作者 赵小菁 范圣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81,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环氧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EOVPOSS)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含量的EOVPOSS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的EOVPOSS含量为1%时,共混材料...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环氧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EOVPOSS)与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的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含量的EOVPOSS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的EOVPOSS含量为1%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同时其在土壤及脂肪酶中的降解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丁酸酯-co-4-羟丁酸酯) 环氧乙烯基笼型倍伴硅氧烷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催化合成乙烯-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共聚物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贺新 张浩 +2 位作者 张春雨 郝秀峰 张学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50-1853,共4页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对共聚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等...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对共聚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共聚单体(POSS)的插入率在0.01%~0.30%之间,随着共聚单体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大,聚合物的熔点和熔解热降低.共聚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乙烯-POSS共聚物拥有更高的热分解温度以及较高的热分解残留量.随着POSS的加入,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共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乙烯 硅氧烷 双(环戊二烯)二氯化锆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十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孔国强 李莹 +5 位作者 孙晓冬 尹磊 魏化震 李居影 安振河 毕卫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6,共3页
以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单体,在异丙醇为溶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催化剂的体系中一步水解缩合制备出笼型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G–POS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 以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单体,在异丙醇为溶剂、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催化剂的体系中一步水解缩合制备出笼型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G–POSS)。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高纯度的笼型十缩水甘油基倍半硅氧烷(T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缩水甘油硅氧烷 一步水解缩合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杂化材料包覆多壁碳纳米管制备核壳型纳米杂化材料
4
作者 孙达 杨子欣 陈广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以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反应的引发剂,通过均相聚合体系,制备了聚八甲基丙烯酸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MMA-POSS)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核-壳型纳米杂化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均相体系中可以得到包覆均匀且厚度可调的多... 以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反应的引发剂,通过均相聚合体系,制备了聚八甲基丙烯酸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MMA-POSS)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核-壳型纳米杂化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均相体系中可以得到包覆均匀且厚度可调的多壁碳纳米管杂化材料,包覆厚度在5~10 nm、15 ~25 nm之间,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热重分析(TGA)对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给出了可能的包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硅氧烷 包覆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聚半硅氧烷双重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1
5
作者 葛硕硕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04-1510,1517,共8页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15、WPU-15-2、WPU-15-4、WPU-15-6、WPU-15-8)。利用FTIR、1HNMR、TGA、SEM、TEM和粒径分析仪对DDSQ-40H及PEPSO/DDSQ-40H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探讨了DDSQ-40H对聚氨酯材料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TGA结果表明,与不含DDSQ-40H的聚氨酯材料相比,当DDSQ-40H6用量为8%(以扩链剂乙二胺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乃%)提高了22.5℃静态接触角、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随DDSQ-40H用量的增加,粒子问出现团聚现象,但仍能均匀分散于水性聚氨酯基体中,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增大,样品WPU-15-6的静态接触角达到90.4°;拉伸测试结果表明,DDSQ-40H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由WPU-15的9.7MPa增至WPU-15-6的1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硅氧烷二元醇 四羟八苯双层硅氧烷 植物油水性聚氨酯 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制备POSS/PMMA复合材料及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文平 刘磊 王华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6-249,共4页
以单功能基POSSCl做引发剂,氯化亚铜/2,2-联吡啶做催化剂,在110℃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合成了单分散的POSS/PMMA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利用1H-NMR、FT-IR、XPS技术表征POSS/PMMA复合材料,并采用DSC和TG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结... 以单功能基POSSCl做引发剂,氯化亚铜/2,2-联吡啶做催化剂,在110℃引发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合成了单分散的POSS/PMMA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利用1H-NMR、FT-IR、XPS技术表征POSS/PMMA复合材料,并采用DSC和TG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结果发现,含Si-Cl键的物质也可以作为ATRP方法的引发剂,通过ATRP法成功实现了POSS在材料中的单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聚甲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POSS/不饱和环氧树脂混杂光固化膜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桂香 谢建强 +2 位作者 李婷婷 高俊刚 常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4,共6页
由KH-570水解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POSS),并将其与不饱和环氧树脂组成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测试MAP-POSS含量对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硅元素分布以及... 由KH-570水解缩合制备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笼型倍半硅氧烷(MAP-POSS),并将其与不饱和环氧树脂组成自由基-阳离子混杂光固化体系。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测试MAP-POSS含量对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硅元素分布以及涂膜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P-POSS的加入增加了体系的交联度,提高了涂膜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玻璃化温度(Tg)。当MAP-POSS含量为12%(质量分数,下同)时,Tg增加了16.9℃。当MAP-POSS含量为15%时,涂膜对水的接触角由58.0°增大到94.2°。MAP-POSS的加入使涂膜的冲击强度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自由-阳离子混杂固化 硅氧烷 不饱和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硅橡胶的配方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葛铁军 张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83,共5页
为提高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确定最佳的实验配方,以乙烯基硅橡胶为基础胶,八氢基笼型倍半硅氧烷(T_8H_8)为交联剂,白炭黑为补强填料,纳米级氧化锡为耐热填料,制备出一种耐高温硅橡胶.该配方中T_8H_8为自行合成的耐高温硅橡胶交联剂,通过... 为提高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确定最佳的实验配方,以乙烯基硅橡胶为基础胶,八氢基笼型倍半硅氧烷(T_8H_8)为交联剂,白炭黑为补强填料,纳米级氧化锡为耐热填料,制备出一种耐高温硅橡胶.该配方中T_8H_8为自行合成的耐高温硅橡胶交联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T_8H_8结构进行表征,探究了不同配方对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烯基硅油用量为100 phr,T_8H_8中Si—H与乙烯基硅橡胶中Si—Vi的摩尔比为4∶1,白炭黑添加量为15 phr,氧化锡添加量为8 phr时,硅橡胶的初始分解温度达到489.77℃,拉伸强度为4.06 MPa,剪切强度1.6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硅橡胶 八氢硅氧烷 耐热性能 配方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鞣制性能
9
作者 高党鸽 李欣静 +2 位作者 吕斌 马建中 赵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82-1689,共8页
以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Vi)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聚(笼型倍半硅氧烷-衣康酸)[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RD、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OSS-Vi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直径在50 nm左右。将... 以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Vi)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聚(笼型倍半硅氧烷-衣康酸)[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RD、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OSS-Vi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直径在50 nm左右。将P(POSS-IA)应用于坯革鞣制工序中,与聚(衣康酸)[P(IA)]、聚(丙烯酸)[P(AA)]、聚(笼型倍半硅氧烷-丙烯酸)[P(POSS-AA)]、聚(甲基丙烯酸)[P(MAA)]、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P(POSS-MAA)]鞣制坯革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P(POSS-IA)鞣制坯革具有较高的收缩温度,达到68.2℃;P(POSS-MAA)鞣制坯革增厚率最大,可达到53.3%;P(POSS-AA)鞣制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最高,分别达到31.6 MPa、59.3 N/mm。坯革的SEM和EDS结果表明,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在鞣制坯革中分散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衣康酸 自由聚合 无铬鞣制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