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杭州湾地区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3 位作者 薛根元 娄伟平 吉宗伟 石建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2-682,共11页
利用1971—2006年环杭州湾地区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和云量资料及全球CO2年平均体积分数资料,采用LPJ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通过模拟环杭州湾地区的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Annual Net Pr... 利用1971—2006年环杭州湾地区25个气象站的降水、温度和云量资料及全球CO2年平均体积分数资料,采用LPJ全球动态植被模式(Lund-Potsdam-Jena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通过模拟环杭州湾地区的植被年净初级生产力(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分析了该地区ANPP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植被ANPP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就环杭州湾地区,36a间植被ANPP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以嘉兴市北部、绍兴市东部较明显;全区平均增加速率为1.5243g·m-2·a-2;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环杭州湾地区平均云量与植被ANPP的关系最为密切,偏相关系数为-0.5175,而温度、降水与植被ANPP的关系不明显;同时,植被A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3)在全区平均情况下,36a间由温度下降、降水增加、云量减小、CO2体积分数升高引起的植被ANPP变化趋势分别为-0.0813、-0.0171、0.7601、0.8673g·m-2·a-2,其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5.18%、-1.09%、48.38%、55.21%。由此可见,该地区植被ANPP变化的主要强迫因子是CO2体积分数和云量,而降水变化对植被ANNP的变化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全球动态植被模式 LPJ模式 环杭州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杭州湾地区空间网络化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费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进一步清晰网络化地区空间发展特征,掌握网络化地区各节点间相互关系变化过程,优化网络化地区空间利用模式,对环杭州湾地区的网络化格局加以研究。环杭州湾地区在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特殊历史机遇的带动下,发展成为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 为进一步清晰网络化地区空间发展特征,掌握网络化地区各节点间相互关系变化过程,优化网络化地区空间利用模式,对环杭州湾地区的网络化格局加以研究。环杭州湾地区在自身资源禀赋以及特殊历史机遇的带动下,发展成为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区中网络化格局最明显的地区。这一地区具有区域发展差异日益收敛、人口与就业呈均衡化分布、多核驱动及泛中心化特征不断强化的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在这三大网络化发展特征下,逐步形成了区内与区外多点对外互动格局、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互动格局不断强化、城里与城外新城乡空间格局日益明显的三层面的互动发展规律。三大特征与三层面互动的强化和形成,推动了环杭州湾地区空间网络格局优化。最后,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格局下,迫切要求网络化地区突破四大束缚,推动网络化格局进一步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均衡化 空间互动 城市化模式 环杭州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卓勇良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58-62,共5页
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形成区域总合发展速度的最佳化。本文分析了浙江区域生产力布局变动的特点,提出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区域生产力 生产力布局 环杭州湾地区 合理布局 浙江区域 生产力水平 人均耕地 若干问题 制度变迁 发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