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盼蓝在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前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纯涛 何媛 贾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前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近3a在我院眼科住院手术的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术中均于前房内注入0.6mg/m L台盼蓝约0.2m L,使前囊膜着色成淡淡的蓝色,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 目的:探讨台盼蓝在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前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近3a在我院眼科住院手术的全白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42例42眼,术中均于前房内注入0.6mg/m L台盼蓝约0.2m L,使前囊膜着色成淡淡的蓝色,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记录术前,术后1wk,1mo不同时段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并对其进行重复测定方差分析。结果:台盼蓝染色后,所有术眼均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为下一步手术鉴定了成功的基础。术前,术后1wk,1mo不同时段记录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过熟期及全白等难度较大的白内障手术,用台盼蓝染色前囊膜后,连续环形撕囊更易行、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盼蓝 白内障 连续环形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连续环形撕囊与囊袋阻滞综合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才娜 卢苇 +2 位作者 牟雪松 宁雪琴 杨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capsulorhexis,CCC)的大小及某些因素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 e,CBS)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6例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观察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寻...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 curvilinearcapsulorhexis,CCC)的大小及某些因素与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 block syndrom e,CBS)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6例术中、术后早期、术后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观察 ,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寻找处理方法。结果  (1) CCC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 (IOL )光学直径易发生 CBS;(2 )软性折叠式 IOL襻的前倾角小 ,光学面大的易发生 CBS;(3)分子量大、弹性大的粘弹剂 ,皮质残留易产生 CBS。结论  (1)一般以 CCC的开口恰好遮盖 IOL 光学面的边缘为佳 ;(2 )对于软性折叠式IOL 宜选用襻的前倾角稍大、光学面不宜太大的为佳 ;(3)术中应彻底清除分子量大、弹性大的粘弹剂 ,减少皮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连续环形 袋阻滞综合征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I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石广森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价值。方法127例179眼儿童白内障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2个月~2a。结果术后除42例57眼(占31.8%)不合作未能测视力外,其余矫正视力≥0.5者69眼(39.1%)。随访期间160眼(8...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价值。方法127例179眼儿童白内障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术后随访2个月~2a。结果术后除42例57眼(占31.8%)不合作未能测视力外,其余矫正视力≥0.5者69眼(39.1%)。随访期间160眼(89.4%)中央视轴区保持透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可行方法。[眼科新进展2006;26(3):208—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 儿童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用粘弹剂的连续环形撕前囊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谭少健 梁皓 李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不用粘弹剂,而通过前房雏持器(anteri-orc hamber maintainer,ACM)用平衡盐溶液(BSS)来维持前房深度,完成连续环形撕前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anterior capsulorhexis,CCC)的效果。方法将各种白内障患者846例(904眼)随机分... 目的探讨不用粘弹剂,而通过前房雏持器(anteri-orc hamber maintainer,ACM)用平衡盐溶液(BSS)来维持前房深度,完成连续环形撕前囊(continuous curvilinear anterior capsulorhexis,CCC)的效果。方法将各种白内障患者846例(904眼)随机分成2组进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超声乳化吸出术,其中ACM组451例489眼,对照组395例415眼。结果ACM组中,430眼能顺利完成CCC,直径约5.5-6.0mm,前囊撕开口光滑;对照组中375眼能顺利完成CCC。两组患者年龄、例数、晶状体核硬度及CCC成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ACM用联BSS来代替粘弹剂作前房填充,能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前囊,获得与粘弹荆相同的效果,因此在白内障手术中可替代粘弹剂用于CCC,从而减少白内障术中粘弹剂的使用,减少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连续环形 前房维持器 粘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截囊仪在成熟期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思明 林雨 +2 位作者 李莉 钟海彬 李敏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截囊仪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60例(60只眼)分别采用超声截囊仪和手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处理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分别为96.67%和70.00%,χ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超声截囊仪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60例(60只眼)分别采用超声截囊仪和手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术,处理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分别为96.67%和70.00%,χ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率分别为3.33%和16.67%,χ2=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率分别为96.67%和73.33%,χ2=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截囊仪在成熟期白内障前囊膜切开中操作相对容易掌握,而且快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截 成熟期白内障 连续环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勇 那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03/10的38例3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的患者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期随机选择50例5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其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力及角膜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眼压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瞳孔及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患者术中及时使用后囊连续环形撕除,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白内障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破裂 连续环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累及悬韧带区的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建华 邓江稳 曾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超出无悬韧带区域的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住院1 443例1 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制作7~8mm直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 目的:探讨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超出无悬韧带区域的连续环形撕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住院1 443例1 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制作7~8mm直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否成功、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手术价值。结果:患者1 965眼中,1 942眼(98.83%)连续撕囊成功; 15眼(0.76%)囊膜瓣向周边撕裂不能挽救,留有放射状裂口一个; 8眼(0.41%)因为囊膜钙化机化等原因无法常规撕囊,采用囊膜剪开及截囊等方法完成前囊开口。所有病例,均无后囊破裂发生,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36眼(1.83%)。术后1d,视力≥0.5者1 650眼(83.97%),≥0.3者1 867眼(95.01%)。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并且稳定。结论:在手法白内障术中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制作累及悬韧带区域的大于常规直径的前囊口,并未降低囊袋和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 悬韧带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脱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国英 李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68-1069,1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 目的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0.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连续环形 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术技巧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汝瑜 史阿丽 陈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 探讨并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败结果及原因 ,介绍手术技巧。方法  30 0 0例 30 0 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 ,前房注入 Healon,用截囊弯针做连续环形撕囊 ,获得一边缘光滑的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开口 ,直径为 5~ 6 m m... 目的 探讨并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败结果及原因 ,介绍手术技巧。方法  30 0 0例 30 0 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 ,前房注入 Healon,用截囊弯针做连续环形撕囊 ,获得一边缘光滑的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开口 ,直径为 5~ 6 m m。结果 在 30 0 0例 (30 0 0眼 )连续环形撕囊中 ,成功 2 6 5 5眼 ,占 88.5 % ;失败 345眼 ,占11.5 % ,在 345眼失败的病例中 ,开始的 15 0 0眼中占 18% ,后 15 0 0眼中占 5 %。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有众多优点 ,但相对技术要求较高 ,需经长期大量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成功的关键是 :1术前充分散瞳 ;2降低前囊膜表面张力 ;3维持前房深度 ;4控制撕囊直径在 5~ 6 m m;5合理用力控制方向 ;6撕囊速度宜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连续环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晖 吴护平 洪荣照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6期481-482,共2页
关键词 连续环形 白内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眼轴浅前房眼超声乳化术中的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广宇 黄又莉 武志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646-1647,共2页
目的:探讨短眼轴浅前房眼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在68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32例采用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技术,36例采用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撕囊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常规方法组撕囊成功率为5... 目的:探讨短眼轴浅前房眼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在68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32例采用常规连续环形撕囊技术,36例采用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撕囊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常规方法组撕囊成功率为53.13%,囊口撕裂达后囊膜者为9.38%。控制性撕囊组成功率为86.11%,无囊口撕裂达后囊膜者。结论:控制性连续环形撕囊技术可显著提高短眼轴浅前房眼撕囊成功率,减少撕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连续环形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或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对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顾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白内障术中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联合与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AV)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7)、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5/2007)、...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白内障术中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PCCC)联合与不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AV)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2007)、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5/2007)、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1979/2007)的中外文献,结合手工检索方式,回顾所有相关已发表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分析后发性白内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病例730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11,0.27)],随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5,0.44)],非随机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8,0.27)]。共有6篇文献提及术后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情况,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结论:儿童白内障术中一期行PCCC+AV较单纯PCCC,可以减少或延迟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高质量的研究较少,使结果的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 前部玻璃体切除 后发性白内障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原 邓江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 目的探讨以连续环行撕囊方法制作大直径前囊口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对五三五医院住院的1443例(1965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中采用连续环行撕囊法制作直径7~8 mm的前囊口,对患者术中撕囊是否成功、有无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手术价值。结果 1942眼(98.8%)连续撕囊成功;15眼(0.8%)囊膜瓣向周边撕裂不能挽救,留有放射状裂口1个;8眼(0.4%)因为囊膜钙化、机化等原因,无法常规撕囊,采用囊膜剪开及截囊等方法完成前囊开口。所有病例均无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并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36眼(1.8%),术后90 d视力〉0.5者1674眼(85.2%),〉0.3者1878眼(95.6%)。结论在手法白内障术中用连续环形撕囊方法制作大于常规直径的前囊口,使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 手法无缝线白内障外摘出术 脱核 破裂 角膜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冬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37-538,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55例(65只眼)白内障患者行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55例(65只眼)白内障患者行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术,对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4只眼;全部术眼术后炎症反应轻微,瞳孔圆。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49只眼(75.4%);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56只眼(86.2%),≥1.0者44只眼(67.7%)。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混浊及角膜水肿,3 d至3周恢复。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应为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必备技术,其可有效提高白内障的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连续环形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防治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屠永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9例 2 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 ,术后随访 3个月~ 2 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 2 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 ,眼底可见 ...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9例 2 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 ,术后随访 3个月~ 2 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 2 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 ,眼底可见 ,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形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混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扬 麻张伟 张龄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7期694-695,共2页
目的观察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应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探讨其手术技巧及对近、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方法在局麻下行中央连续环形撕探囊后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检查后囊膜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恢复良... 目的观察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应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探讨其手术技巧及对近、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方法在局麻下行中央连续环形撕探囊后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检查后囊膜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恢复良好迅速,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随访眼的82.35%;撕囊口居中者且边缘有覆盖于人工晶体光学部表面的后囊膜混浊较好。结论中央连续环形撕囊对减少术中并发症及保证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体正位积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连续环形 白内障手术 并发症 人工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撕囊轨迹
17
作者 宋伟涛 夏晓波 +3 位作者 邝国平 朱俊东 武正清 谭湘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20-321,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撕囊轨迹。方法:对40例40眼各种类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获得撕囊轨迹。结果:在40眼中37眼(92.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其余3眼,1眼为晶状体膨胀并大量液化,2眼为晶状体囊膜纤维化... 目的:探讨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撕囊轨迹。方法:对40例40眼各种类型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获得撕囊轨迹。结果:在40眼中37眼(92.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其余3眼,1眼为晶状体膨胀并大量液化,2眼为晶状体囊膜纤维化,改开罐式截囊完成手术。结论: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撕囊路线是有迹可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连续环形 开罐式截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瞳孔下囊膜染色双手连续环形撕囊法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观察
18
作者 杨亚新 吴泽勇 +1 位作者 黄晓峰 李新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7-968,971,共3页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囊膜染色双手连续环形撕囊法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囊膜染色后,以双手法一边拉开虹膜、瞳孔,一边连续环形撕囊,再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5d内,每天查视力,观察前房反...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囊膜染色双手连续环形撕囊法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1例(31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囊膜染色后,以双手法一边拉开虹膜、瞳孔,一边连续环形撕囊,再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5d内,每天查视力,观察前房反应、瞳孔状态及人工晶状体状态。结果术后除3眼因反应较重、视力恢复差外,其余28眼均获得了满意视力,术后视力范围0.15~0.80。3眼术后虹膜反应较重,前房闪辉(++);5眼出现轻度虹膜反应,前房闪辉(+);其余23眼仅部分有轻微前房反应。2眼瞳孔膜闭患者术后瞳孔居中,直径约2.5mm,余29眼患者术后瞳孔位置及大小均与术前相当。结论掌握好手术技巧,小瞳孔白内障囊膜染色双手连续环形撕囊法超声乳化手术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瞳孔 白内障 膜染色 双手法连续环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眼连续环形撕囊术中晶状体前囊的染色
19
作者 李涛 张晓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
连续环形撕囊术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在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的眼中 ,由于晶状体呈白色混浊 ,手术显微镜同轴照明下缺乏视网膜红光反射作背景 ,囊膜结构难以看清 ,故难于实施 ... 连续环形撕囊术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但在成熟或过熟白内障的眼中 ,由于晶状体呈白色混浊 ,手术显微镜同轴照明下缺乏视网膜红光反射作背景 ,囊膜结构难以看清 ,故难于实施 CCC。近来 ,一些学者利用不同的染色剂和染色技术成功地将晶状体前囊染色 ,从而为成熟或过熟白内障患眼施行 CCC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连续环形 晶状体前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后囊连续环形撕囊预防后囊混浊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吴德银 杨敏 杜尔罡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PCCC)对预防术后后囊混浊 (PCO)的作用。方法 对 36 5例 (4 2 6只眼 )白内障行常规囊外摘除后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6 5例 (4 2 6只...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 (PCCC)对预防术后后囊混浊 (PCO)的作用。方法 对 36 5例 (4 2 6只眼 )白内障行常规囊外摘除后行后囊膜连续环行撕囊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6 5例 (4 2 6只眼 )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均成功 ,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术后随访 2~ 3年后囊混浊未见发生。结论 在白内障囊外摘出后对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是可行的 ,它避免了后囊混浊产生的根本原因 ,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浊 连续环形 术中 白内障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预防 临床观察 再植 白内障外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